美国关税政策加速台湾半导体及电子产业链布局美国步伐

发布时间:2025-08-4 阅读量:6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wenwei

【导读】美国近期宣布的"对等关税"政策成为重要风向标,特别是针对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等电子产品的税率调整至20%,虽低于前期方案但仍显著高于日韩及台湾地区内部预期。这一税率政策,叠加潜在的"232条款"调查结果及对半导体产业可能的额外关税影响,正强力驱动台湾地区领先的半导体及电子供应链企业加速评估或落实在美国投资设厂的计划。


11.jpg


作为全球半导体代工龙头,台积电(TSMC)的赴美投资成为整个产业迁移的标杆。其总计1650亿美元的美国投资计划正在稳步推进:位于亚利桑那州的晶圆一厂已实现4nm先进制程的量产;晶圆二厂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晶圆三厂则计划在2029年左右实现量产。此外,台积电在美国的首座先进封装厂预计最快于明年动工,目标也是在2029年前完工。这一系列大规模投资为整个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台积电的示范效应下,台湾其他核心半导体材料及制造厂商纷纷跟上步伐。全球重要半导体硅片供应商环球晶圆(GlobalWafers)已迈出关键一步,今年5月其位于美国的首座12英寸晶圆厂正式启用。该公司更追加投资至75亿美元,持续扩大当地产能以满足客户需求。芯片代工厂联电(UMC)虽目前直接出口美国产品比例相对较低(约略高于10%),但其在美国已有生产据点,并且与英特尔(Intel)的12nm技术合作增强了其本土化供应能力,被其高层视为应对未来关税风险的重要化解方案。全球封测龙头日月光(ASE)亦改变了此前保守态度,今年第二季度明确表示正积极规划赴美建设封装测试产能,以直接响应包括英伟达(NVIDIA)在内的重要客户对美国本地AI芯片封装的迫切需求。


半导体设备和测试服务环节的企业也正积极拓展在美国的后段服务能力。颖崴(Winstek)、旺硅(MJJC)和中华精测(CHPT)等设备及测试厂商均已在美国设立子公司,致力于贴近终端客户、强化当地响应与服务支持。各公司均表示,未来在美国的资本投入将紧密跟随客户需求的动态变化。


电子零组件及精密制造领域,台湾企业则普遍采取"多点支撑、灵活调度"的策略应对地缘政治与税率变局。台达电(Delta Electronics)自2015年起推行分布式制造,近年显著加大美国投入,扩建德州基地,并推出面向数据中心与AI服务器的全方案(从电源到散热),成为北美云端服务提供商的重要伙伴。光宝科技(Lite-On)亦持续提升美国产能,其BBU(备用电池模组)产品同时在台湾和美国扩产。虽然美国制造成本较高,但因客户理解并愿意分摊成本,公司整体获利能力得以维持。面板大厂友达光电(AUO)董事长公开表示,正在考虑在美国设立面板后段模块(LCM)或成品组装厂,目前相关产品出口美国营收占比约10%-15%。


印刷电路板(PCB)产业方面,根据中国台湾电路板协会(TPCA)观察,当前分散产地的决策主要源于国际品牌客户要求,大部分关税成本由客户承担。PCB厂持续聚焦在东南亚的扩产计划。


最显性的产能转移趋势出现在电子代工(EMS)领域,尤其面向直接出口美国的服务器、AI等高端电子设备。主要顾虑在于美方未来可能对包含非美国产高价值芯片的整机征收额外关税。台湾主要服务器代工厂纷纷行动:鸿海精密(Foxconn)子公司近期斥资1.42亿美元收购德州休斯顿厂房;广达电脑(Quanta)持续扩大美东和美西两地产能,今年已四度公告注资在美扩产;仁宝电脑(Compal)增资美国子公司1000万美元扩增车电产能,并评估美国服务器产能计划,甚至考虑收购AMD旗下相关资产;纬创资通(Wistron)新设美国子公司WIUS,初始计划投资5000万美元购建大型AI制造基地,随后大幅追加总投资额至7.2亿美元,子公司纬颖(Wiwynn)亦注资3亿美元在德州设厂;英业达(Inventec)亦宣布投入上限8500万美元在德州设立服务器制造基地。


综上所述,美国新一轮的关税政策成为强有力的催化剂,加速了原本已在进行的台湾高科技制造供应链的全球化重组进程。以台积电为引领核心,从上游材料、晶圆制造、封测到设备服务,再到关键的电子零组件及终端产品代工环节,台湾顶尖企业正通过多元化策略,特别是显著增强在美国的本地化制造与服务能力,以构建更具韧性与成本效益的全球供应链网络,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


相关资讯
英特尔半导体制造业务面临关键战役:14A制程技术客户缺失风险严峻​

英特尔公司作为全球半导体巨头,当前正处于决定其制造业务未来的关键节点。据业界报告,该公司必须在未来18个月内为下一代Intel 14A芯片制程技术锁定一家重量级客户,否则其在先进制程芯片生产领域的地位将遭受严重威胁。这一挑战源于行业竞争加剧、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英特尔长期积累的财务压力和生产延误问题正被放大。如果未能成功吸引如苹果或英伟达这样的顶级合作伙伴,英特尔可能被迫重新审视其制造战略,潜在影响将波及全球芯片供应链格局。

AI芯片基板供不应求 揖斐电上修财测净利转正增长

8月4日,全球IC基板龙头揖斐电(Ibiden)于日本股市盘后发布重大财务预测修正。受生成式AI芯片市场爆发式增长推动,公司宣布全面上调2025财年(2024年4月-2026年3月)业绩指引,标志着净利润时隔一年重返增长轨道。

联发科天玑9500芯片技术解析:重塑旗舰手机性能格局

2025年高端移动芯片市场竞争进入关键阶段,联发科下一代旗舰平台天玑9500的架构细节近日密集曝光。据权威数码博主最新测试数据,该芯片在GPU能效比上实现跨越式突破,较前代提升幅度超40%,同时光追渲染性能增幅同步突破40%大关,有望推动移动端游戏帧率首次突破100FPS阈值。

英伟达H20芯片陷中美双向困局 数十亿美元订单悬而未决

2025年8月1日 - 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巨头英伟达(NVIDIA)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双重挑战。其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H20芯片,虽获美国政府口头出口解禁承诺,却陷入美国商务部审批迟滞与中国网络安全审查的双向夹击,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订单前景扑朔迷离。

全球连接器巨头再出手!安费诺并购康普宽带业务落锤

全球连接器巨头安费诺(Amphenol)即将完成其史上最大规模并购。据权威消息人士证实,安费诺已接近达成收购康普(CommScope)旗下宽带连接业务部门(CCS)的最终协议,交易估值高达105亿美元,最快将于近日完成最终交割。此次收购将重塑全球数据中心连接市场格局,为高速增长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市场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