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30 阅读量:492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wenwei
【导读】2025年7月,英特尔在最新财报中透露,其下一代14A(1.4纳米级)制程的开发正面临关键抉择。公司明确表示,若无法吸引苹果、英伟达等大客户或未能达成技术里程碑,将暂停14A及后续先进节点的研发。这一表态引发业界震动,因为14A不仅是英特尔赶超台积电的技术赌注,更可能决定其是否彻底退出晶圆制造业务,转型为无晶圆厂(fabless)模式。
技术竞速与客户争夺战
14A制程是英特尔继18A(1.8纳米)后的下一代技术,计划2027年风险试产,2028年量产。其核心创新包括第二代RibbonFET晶体管、PowerDirect背面供电技术,以及高数值孔径(High-NA)EUV光刻工艺,理论上可实现更高密度与能效。目前,英特尔已向部分客户提供14A工艺设计套件(PDK)的早期版本,苹果和英伟达表现出兴趣——前者可能将其用于M系列芯片的备选方案,后者或尝试在低端游戏GPU中测试。然而,台积电预计在2028年推出同类A14节点,且其技术成熟度与产能稳定性更受客户信赖,英特尔需以更优性价比和合作灵活性破局。
经济可行性与战略转型风险
英特尔强调,14A的研发需依赖“外部客户规模效应”才能盈利。若失败,公司将收缩至18A制程,并最迟于2030年外包更多生产。伯恩斯坦分析指出,英特尔占全球逻辑代工资本支出的20%-25%,若退出制造,其EUV设备供应商ASML和Lasertec将受冲击(英特尔贡献ASML 15%-20%的EUV营收),而台积电的独家供应商如HOYA(EUV掩模基板)市占率或从70%升至100%。此外,美国半导体产业链也将面临挑战,英特尔是目前唯一具备先进制程本土制造能力的美国企业。
代工战略的长期困局
英特尔自2021年转型代工业务后,累计投入超900亿美元,但2022-2024年亏损逐年扩大(2024年达134亿美元),预计2030年才能收支平衡。新任CEO陈立武虽承诺坚持代工路线,但资本市场更倾向其剥离制造业务——历史数据显示,每次出售传言均推高股价。若14A未能成功,英特尔可能被迫转向“轻资产”模式,专注于芯片设计与先进封装(如EMIB、Foveros 3D技术),后者在AI芯片集成领域仍有竞争优势。
全球产业链的连锁反应
台积电被视为英特尔退出制造的最大受益者,因其可承接高端订单并进一步巩固垄断地位;三星则可能争夺部分客户以扩大代工份额。另一方面,中国半导体设备商如北方华创、中微公司在成熟制程领域增长显著,但先进制程仍依赖国际供应链。美国《芯片法案》的补贴虽支撑英特尔本土扩产,但政策与市场双重压力下,其技术自主性正遭遇严峻考验。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我国在高端制造、新能源、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全球竞争力显著增强。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正不断激发国内市场对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方向的旺盛需求。在这一背景下,第106届中国电子展将于2025年11月5日至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办,以“创新强基、智造升级”为主题,全面呈现电子产业前沿成果与关键技术突破,致力打造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平台。
英伟达正式发布代号“Rubin CPX” GPU产品,专为AI领域最棘手的“大规模上下文推理”而生。
9月10日,SEMI-e深圳国际半导体展暨2025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展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本届展会由CIOE中国光博会与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简称“大联盟”)共同主办,规模与影响力显著提升,汇聚全球半导体行业顶尖企业、专家学者与产业链关键代表,聚焦光电融合、先进制造与跨领域协同,全方位呈现集成电路与光电子技术的最新成果与发展趋势,为产业创新与合作搭建起高规格、高效率的国际性平台。
华为旗下核心芯片设计公司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完成重大人事调整,徐直军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由技术背景深厚的高戟接棒,同时完成多位高管的更迭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发布通告:“基于国家安全考量”,FCC即刻实施新规,撤销或拒绝由“外国对手”控制的测试实验室的FCC认证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