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27 阅读量:531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wenwei
【导读】英特尔近日确认其18A(1.8纳米)制程将于2024年下半年如期量产,但下一代14A(1.4纳米)制程的开发计划首次与外部客户需求深度绑定。公司首席执行官陈立武强调,14A制程的投资将取决于"已证实的客户承诺",若未获得足够订单支持,可能中止该技术及后续先进节点的研发。这一战略转向凸显英特尔晶圆代工服务(IFS)业务正从技术导向转为市场驱动。
美国半导体制造能力引发行业担忧
华尔街机构Wedbush分析师布莱森指出,英特尔对14A制程的"客户前置条件"暴露其商业化困境。研究机构Semianalysis进一步警示,若英特尔无法维持技术领先优势,美国将彻底丧失先进制程自主能力,全球晶圆代工市场或长期由台积电主导。不过亦有观点认为,此举反映英特尔对代工业务的务实调整,通过协同客户开发降低研发风险,18A制程的客户反馈机制已被纳入14A规划。
台积电日本扩产计划推迟 市场因素成主因
与此同时,台积电日本熊本第二工厂的投产时间据日媒报道将延至2029年上半年,较原计划推迟约18个月。供应链消息透露,该厂原定导入的6纳米先进制程面临日本本土需求不足的挑战。尽管日本政府推动AI芯片自主计划,但车用芯片市场疲软及AI技术落地滞后,加之中国厂商的竞争压力,导致高端制程需求不及预期。
两大晶圆厂战略折射产业格局变迁
英特尔与台积电的近期动向共同指向先进制程经济性的核心矛盾:技术研发成本攀升与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形成冲突。英特尔通过客户绑定分摊风险,台积电则依据区域市场需求弹性调整产能。行业分析认为,在3纳米以下制程竞赛中,企业需在技术突破与商业可持续性间寻求平衡,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区域化重组进程或将延续。
英伟达正式发布代号“Rubin CPX” GPU产品,专为AI领域最棘手的“大规模上下文推理”而生。
9月10日,SEMI-e深圳国际半导体展暨2025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展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本届展会由CIOE中国光博会与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简称“大联盟”)共同主办,规模与影响力显著提升,汇聚全球半导体行业顶尖企业、专家学者与产业链关键代表,聚焦光电融合、先进制造与跨领域协同,全方位呈现集成电路与光电子技术的最新成果与发展趋势,为产业创新与合作搭建起高规格、高效率的国际性平台。
华为旗下核心芯片设计公司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完成重大人事调整,徐直军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由技术背景深厚的高戟接棒,同时完成多位高管的更迭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发布通告:“基于国家安全考量”,FCC即刻实施新规,撤销或拒绝由“外国对手”控制的测试实验室的FCC认证资格
为精准锚定行业需求、高效整合产业资源,全力备战2025年11月5–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106届中国电子展,中国电子展组委会与电子制造产业联盟联合组建专项调研团队,于近期跨越广东、湖南、湖北三省,深入深圳、东莞、长沙、武汉四地,开展了一系列高密度、深层次的企业走访与产业对接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和多轮座谈,调研团队系统梳理了华南、华中地区电子制造产业链资源,为展会的高水平举办奠定了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