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27 阅读量:75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wenwei
【导读】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运用其专业“供需模型”的测算,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LCD TV面板市场按面积维度计算的供需比为5.6%。这一数值表明市场整体处于“弱平衡”状态,并略微偏向于供应宽松。尽管产业正积极进行控产稳价,但终端消费动能的恢复尚需时日,导致短期内供给总量仍略高于即期有效需求。
在此供需格局下,7月份的TV面板价格普遍出现了显著的“补跌”行情。这一现象的核心驱动因素在于供需双方力量的阶段性博弈:面板厂在亏损压力下虽有意维持报价,但面对持续疲软的终端采购需求及居高不下的渠道库存,终端品牌厂在成本管控压力下议价能力增强,促使价格承压下探,以更真实地反映当前市场的平衡点。
然而,市场并非全无利好。随着三季度末传统旺季的临近、品牌厂为年末促销(如“黑五”、世界杯预购等)启动备货计划,以及渠道库存逐步去化至健康水位等多重积极因素的累积,终端市场的面板需求正显现出渐进式恢复的迹象。群智咨询预测,此轮价格调整(补跌)大概率将在7月份见底。自8月份起,伴随需求端的实质性回暖,各尺寸段TV面板价格将逐步企稳,甚至部分热门尺寸有望在月底率先迎来小幅反弹。
当前的面板价格波动,本质上是市场供需在特定时间窗口内的动态调整过程。三季度初因高基数库存和新产能爬坡导致的短暂性供应宽松(供给略过剩)是7月价格承压的关键。而后续的止跌企稳预期,则完全依赖于需求侧确定性的回升。品牌厂商回补库存的节奏、促销计划的规模以及对新机型的面板消耗量,将成为决定后续供需关系改善程度与价格上行空间的关键变量。
短期内,价格底部的摩擦震荡不可避免,这将给面板制造商的盈利修复带来一定的压力,预计三季度财报将继续承压。然而,从产业中长周期视角审视,此次价格调整已基本挤出前期非理性成分。随着市场真实供需回归平衡,面板价格有望进入一个更为稳固的平台期。同时,行业结构性调整持续深化,龙头厂商在技术迭代(如Mini LED背光渗透)、高端产品占比提升以及成本管控方面取得的进展,将为行业开启新一轮的、更具质量的增长周期奠定基础。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面板制造企业亟需展现高度的经营韧性。其核心策略应聚焦于:精准动态控产以匹配实际需求变化,加速产品结构升级(高价值化、大尺寸化、高端显示技术融合)提升单位面积盈利能力,优化客户结构,与核心电视品牌建立更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以稳定订单,并持续技术创新与降本增效,增强核心竞争力。唯有如此,才能有效穿越短周期波动,把握住行业格局重塑中的长期发展机遇。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射频前端(RFFE)模块与组件领域的专利活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态势。知名专利分析机构KnowMade发布的最新报告揭示,本季度共计追踪到超过1100项重大专利事件,涵盖了556个新诞生的专利家族、324项成功获得授权的专利,以及250项因到期或申请人主动放弃而失效的专利。这些数据凸显了该关键半导体领域持续高涨的创新活力与复杂的专利博弈。
英特尔近日确认其18A(1.8纳米)制程将于2024年下半年如期量产,但下一代14A(1.4纳米)制程的开发计划首次与外部客户需求深度绑定。公司首席执行官陈立武强调,14A制程的投资将取决于"已证实的客户承诺",若未获得足够订单支持,可能中止该技术及后续先进节点的研发。这一战略转向凸显英特尔晶圆代工服务(IFS)业务正从技术导向转为市场驱动。
2025年7月26日,砺算科技在上海成功举办“砥砺算芯 超越极限”产品发布会,正式推出其首款高性能GPU芯片“7G100”系列及基于该芯片的首款显卡产品Lisuan eXtreme系列。此举标志着这家由中国GPU领域资深专家领衔创立的企业,成功将其全自研技术路线转化为实际产品,并快速跨越了从实验室点亮(2025年5月底)到实际应用展示的关键门槛。
欧洲半导体巨头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近日宣布了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以9.5亿美元的现金交易完成对恩智浦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传感器业务单元的收购。此项交易显著强化了意法半导体在全球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市场的竞争地位,并重塑了欧洲在该关键领域的势力版图。至此,欧洲大陆已明确形成由博世(Bosch)与意法半导体领衔的MEMS产业“双巨头”格局,预示着全球传感器产业的集中度迈向新台阶。
全球电源管理与散热解决方案领导企业台达电子(Delta Electronics)今日宣布两项重大海外投资决议,总计将投入约新台币72.3亿元,重点强化其在东南亚与南亚地区的制造实力,持续推进其全球生产布局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