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25 阅读量:1099 来源: 发布人: bebop
近日,多家媒体证实英伟达与AMD已悄然恢复向中国市场供应特定高性能计算芯片。这一看似寻常的商业动作背后,却折射出大国科技博弈在封锁与生存张力下的微妙平衡。
解冻的实质,实则是精妙设计的“特供”路径。 英伟达此次获批出口的H20、L20等产品,虽名义上为“中国定制版”,实则是为规避美国出口禁令而量身打造的“降级”版本。以H20为例,其关键性能指标(如FP8算力)仅约为旗舰A100芯片的15%,在核心的“算力密度”上更是被显著削弱。AMD的MI309等产品亦遵循类似规则。这并非技术壁垒的真正打破,而是企业在美国政府严苛限制下寻求商业生存的妥协产物。
政策背景的松动,为这种“特供”打开了狭窄通道。 去年10月美国商务部更新出口管制条例时,虽继续收紧对尖端AI芯片的对华出口,却微妙调整了对“中等性能”芯片的界定方式。新规以“性能密度”等复杂参数替代简单算力阈值,为英伟达和AMD等企业开辟了一条向中国出售性能受限芯片的狭窄通道。与其说是禁令的全面退潮,不如视为在“遏制”与“市场利益”间寻求脆弱平衡点的政策微调。
中国企业的应对,则呈现出两条腿走路的务实策略。 一方面,国内巨头如百度、腾讯等迅速下单采购这些“特供”芯片,以缓解算力饥渴。毕竟在AI军备竞赛中,即使是降级芯片也能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中国科技自主化的脚步并未放缓。华为昇腾芯片在性能上已接近A100水平,本土替代方案正加速成熟。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既确保当下算力供给不断档,也为长远自主创新争取宝贵时间。
全球半导体产业这片冰层看似解冻,实则暗流涌动。英伟达、AMD的“特供”芯片回归,是企业在严苛管制下寻找生存缝隙的权宜之计,更是大国在科技博弈中相互试探的微妙一步。当尖端算力成为国家竞争力核心,这场围绕芯片的博弈远未到终局——它只是进入了一场更复杂、更持久的耐力竞赛。
半导体产业链的全球化根基已被政治力量重塑,但企业求生本能与市场规律终将找到新的平衡点。 在这条曲折前路上,每一次“解冻”都伴随着新的冰层,每一次突围都孕育着新的可能。
为精准锚定行业需求、高效整合产业资源,全力备战2025年11月5–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106届中国电子展,中国电子展组委会与电子制造产业联盟联合组建专项调研团队,于近期跨越广东、湖南、湖北三省,深入深圳、东莞、长沙、武汉四地,开展了一系列高密度、深层次的企业走访与产业对接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和多轮座谈,调研团队系统梳理了华南、华中地区电子制造产业链资源,为展会的高水平举办奠定了扎实基础。
Type 2FR模块可以为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游戏控制器和智能配件应用提供出色的集成度、效率和多种无线电功能
英飞凌XENSIV™ PAS CO2 5V传感器可持续提供高质量数据,并且满足WELL™建筑标准的性能要求。
英伟达否认H100和H200售罄传闻
红外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检测的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安防监控,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