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芯片引爆BT材料供应链危机 国产载板加速破局日企垄断

发布时间:2025-07-23 阅读量:119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wenwei

【导读】日本三菱瓦斯化学近期公告显示,其高端BT树脂材料(NS/NSF系列)交付周期已延长至16-20周,较常规周期翻倍。作为全球市场份额超50%的BT材料龙头,该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英伟达GPU、苹果A系列芯片的核心封装环节。短缺主因在于Low CTE玻纤布供应不足及AI硬件订单激增,普通规格材料交期亦延长至4-6周。


12.jpg


上游原材料价格飙升触发连锁反应


日本旭化成、日东纺等玻纤布巨头面临严峻产能压力。据大和证券分析,当前玻璃纤维市场供需缺口超20%,驱动电子材料全线上涨:基础型号电子布年内涨幅达15%,高端Low-Dk材料价格突破35万元/吨。日东纺与住友化学宣布8月起实施全面提价,封装环节成本压力持续加剧。


AI需求爆发加剧产能结构性矛盾


NVIDIA、AMD等企业的集中采购,叠加CoWoS先进封装产能扩张,导致BT材料产线资源紧张。值得注意的是,ABF载板原料与部分BT材料共享生产设备,产能冲突已迫使群联等控制芯片商转向台积电寻求产能支援。在AI服务器及800G交换器需求驱动下,ABF载板产能利用率回升至80%,市场报价进入上升通道。


供应链危机引发产业格局重构


当前供应短缺形成典型传导链条:


1. 原料端:Low CTE玻纤布产能受限(交期>12周)

2. 基板端:BT/ABF载板交期延长至22周

3. 封测端:存储产品交付延迟,封装厂启动价格调整 供应商优先保障AI服务器与HPC芯片产能,消费电子等成熟制程领域遭受挤压。


国产替代进程加速突破技术壁垒


中国企业在关键材料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


  ● 高性能玻纤:中材科技低膨胀纱线(CTE≤3.0ppm/℃)通过验证;宏和科技16μm极薄布获苹果/英伟达认证

  ● ABF载板:兴森科技通过10家客户验厂,深南电路实现16层FC-BGA量产 产能建设同步提速,预计2025年国产ABF载板市占率将达15%,对应全球1100亿元市场规模。


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虽然国产化替代势头强劲,但核心材料如ABF积层膜仍依赖日本味之素供应,2030年前国产化率预计不足10%。同时需警惕产能扩张导致的供需失衡风险,以及20层以上超高多层载板的良率瓶颈。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中国半导体材料产业正从技术替代向全球竞争阶段跃迁。


相关资讯
博世德国工厂战略调整:裁员1100人应对转向系统市场变局

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集团于7月22日(周二)宣布,将在其位于德国南部的工厂实施裁员计划,涉及约1100个岗位,占该工厂员工总数的10%。此次调整主要影响装配线与后勤职能部门员工,被视为公司应对欧洲转向系统市场结构性挑战的关键举措。

TCL电子中期净利预增45%-65% Mini LED全球市占率跃居第一

2025年7月22日,TCL电子(01070.HK)发布盈喜公告,预计上半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达9.5亿至10.8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大幅提升45%-65%。在全球消费电子行业波动背景下,公司凭借技术升级与供应链优化实现逆势突围,经营韧性凸显业绩成长动能。

微软启动销售人员薪酬调整计划,AI工具赋能成新财年重点​

微软公司于近日结束2024财年后,对全球销售团队启动专项薪酬补偿计划。根据内部文件显示,在本财年因"系统性挑战或不可控财务因素"导致业绩未达标的销售人员,将获得基于更高配额完成比例的额外奖金。此举被视为稳定核心团队的重要措施。

OpenAI与甲骨文深化合作 全美新增4.5吉瓦AI算力基础设施

OpenAI与甲骨文(Oracle)近日宣布扩大战略合作,计划在美国新增总容量达4.5吉瓦的数据中心集群,以支撑下一代人工智能系统的训练与部署。此次扩容将使双方联合运营的算力基础设施总量突破5吉瓦,预计部署超过200万颗专用AI芯片,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AI计算平台之一。

德州仪器Q3盈利预警引股价震荡 芯片需求疲软与贸易不确定性成焦点

全球模拟芯片龙头企业德州仪器(TI)于7月22日发布最新季度财报,尽管第二季度营收达44.5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但公司对第三季度的保守预测引发投资者担忧。财报显示,德州仪器预计第三季度每股收益区间为1.36-1.60美元(中值1.48美元低于分析师预估的1.52美元),营收指引44.5亿至48亿美元(中间值亦低于市场预期的46.2亿美元)。受此影响,公司股价在盘后交易时段大幅下挫11.4%,创年内最大单日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