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17 阅读量:27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扬兴晶振
【导读】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8MHz和24MHz晶体振荡器是两种与微控制器(MCU)配合工作的常见频率源。然而,这两种频率的无源晶体振荡器在绝大多数应用场景下并不能直接互换使用。这种非通用性是由它们在电路中的核心作用以及系统对频率精度的严格要求所决定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微控制器内部的时钟系统依赖
微控制器芯片的设计对其工作时钟频率有着明确的规范。其内部核心逻辑单元(如CPU)、总线架构、存储器接口以及各类外设(如定时器、串行通信接口ADC/DAC等)的时序操作和执行速度,都是基于特定的基准时钟频率进行设计和优化的。例如,一款基于ARM Cortex-M0内核的MCU,如果其系统设计基准时钟设定为8MHz,内部所有逻辑和时序都围绕此频率进行协调。若强行替换为24MHz晶体,其产生的时钟频率将远超芯片内部逻辑单元稳定运行的极限,极易导致指令执行异常、总线访问冲突、外设通信失效等系统性故障,破坏设备的可靠运行。
2. 外围时钟电路的分频与倍频机制
现代微控制器系统常常需要多种不同频率的时钟信号。晶振输出的基础频率通常会通过芯片内部的锁相环(PLL)进行倍频以获取更高的系统主频(SYSCLK),或者通过分频器产生较低频率的时钟供给不同外设使用。这种电路设计对输入的晶振频率有严格的预设依赖。假设一个系统使用8MHz晶振,并通过配置PLL进行4倍频,从而得到32MHz的系统主频。若此时更换为24MHz晶振,在相同的PLL倍频因子(x4)作用下,系统主频将跃升至96MHz。这通常会大幅超出该MCU型号的额定最高工作频率,或者特定电压条件下的最高频率限制,致使系统完全无法启动或运行极不稳定。反之,若电路设计是对晶振频率进行分频(例如,8分频以获得1MHz定时器时钟),替换为24MHz晶振后,分频输出将变为3MHz,同样会破坏预设的低速外设(如特定波特率的UART、特定时基的定时器)的正常工作时序。
3. 特定应用场景的频率精度与协议要求
在众多高性能或专用应用场景中,晶体振荡器的频率不仅仅是系统运行的节拍器,它直接关系到功能的实现精度和通信的可靠性。在无线通信领域(如Wi-Fi, Bluetooth, Zigbee, LoRa等),晶振频率是生成射频载波和处理基带信号的基准,特定频段和通信协议严格对应特定的参考频率(如24MHz常用于Wi-Fi模块,8MHz可能用于某些低功耗节点)。随意更换频率会导致载波偏移,无法与网络中的其他设备建立有效连接或通信质量严重劣化。在高精度测量仪器(如示波器、频谱仪、精密计时设备)中,晶振频率决定了时间测量的分辨率和准确度。使用8MHz晶振作为时间基准的系统,若替换为24MHz晶振,未经适配将导致所有时间相关测量(如周期、频率、脉宽)的结果产生3倍的误差,完全丧失测量精度。
综上所述,8MHz与24MHz无源晶体振荡器因其频率参数的显著差异,在绝大多数基于微控制器的设计中,无法在不修改硬件设计(如负载电容匹配)和软件配置(如PLL倍频因子、分频系数、外设时钟源选择)的前提下实现互换。虽然极少数设计余量充分、对时钟频率范围要求极其宽泛、且振荡电路元件经过特殊优化能同时稳定支持两种频率的通用电路可能存在理论上的互换可能,但这种情形在实践中极为罕见且非设计常态。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必须严格依据目标MCU的规格书和具体应用电路的设计要求,选用指定频率的晶体振荡器。
2025年7月17日,RISC-V中国峰会在上海张江盛大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史惠康在致辞中强调,万物互联时代正催生以开源指令集RISC-V为核心、结合开源操作系统的技术架构变革。他指出,中国将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RISC-V生态高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RISC-V芯片出货量突破数百亿颗,中国市场贡献超半数份额,凸显开放模式的活力与本土市场潜力。
随着全球家电能效标准持续升级,高效功率半导体成为突破设计瓶颈的关键。意法半导体(ST)近期推出的 STGWA30IH160DF2 IGBT ,以其1600V高耐压与卓越热管理特性,为电磁炉、微波炉等大功率家电提供了全新的高性价比解决方案。
中国台湾地区芯片代工龙头企业台积电在最新财报说明会上宣布,将2023年全年营收增长预期上调至30%,符合市场分析师普遍预测。董事长魏哲家强调,客户订单能见度保持高位,公司正全力满足全球客户激增的AI芯片需求。
电动汽车(EV)续航里程与充电效率的持续升级,对电池管理系统(BMS)与储能系统(ESS)的高压安全管控提出严苛挑战。随着800V高压平台加速普及,传统隔离器件面临耐压不足的瓶颈。东芝电子元件及存储装置株式会社率先推出车规级高压光继电器TLX9165T,以1800V(最小值)输出耐压、强化绝缘设计与国际标准认证,为高压电池系统构筑安全基石。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台积电)于今日(2025年7月17日)正式发布了其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本季度业绩表现极为亮眼,多项核心指标均创下历史同期新高。按新台币计算,第二季度合并营收达到9337.9亿元新台币,不仅较第一季度的8390亿元新台币实现环比增长11.3%,较去年同期的6737亿元新台币更是大幅年增38.6%,充分显示了业务成长的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