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17 阅读量:942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wenwei
【导读】随着全球存储产业链产能调控深化,2025年下半年NAND Flash市场正式进入上行周期。据集邦咨询、TrendForce等机构监测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全品类NAND Flash合约价涨幅已突破预期阈值。其中256Gb-512Gb中低密度芯片价格环比上涨15%-18%,而1Tb以上高容量产品受企业级长协订单缓冲,涨幅维持在5%-8%区间。此番价格跃升标志着行业历时两年的下行周期终结,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
产能收缩成核心推手,原厂策略性调整见效
自2024年Q3起,美光、铠侠西部数据联盟(原SanDisk母公司)等头部厂商启动史上最大规模产能削减。美光日本广岛厂NAND晶圆投片量缩减40%,西部数据四日市工厂产能利用率降至65%,直接导致晶圆级供给缺口扩大。值得注意的是,512Gb以下规格因长期处于价格倒挂状态(成本线约2.3美元/片),成为产能出清首要目标。当前256Gb TLC晶圆现货价跳涨至2.78美元,较年内低点反弹32%,印证供给侧收缩已传导至交易端。
技术迭代与需求韧性构筑涨价多维支撑
除产能调控外,三大结构性因素强化涨价动能:
1. 制程迁移引发产能虹吸:原厂加速向232层以上QLC/PLC技术转进,导致传统96层TLC晶圆月产能减少逾12万片;
2. 泛终端需求刚性显现:中低容量芯片在智能手机(eMMC 5.1)、工业嵌入式系统、车规级存储卡等领域渗透率超75%,Q3季单物联网设备采购量同比增23%;
3. 库存机制差异放大波动:消费级产品现货市场库存周转天数仅45天(企业级SSD约120天),渠道商补库存行为加速价格传导。
产业影响:供应链博弈进入新阶段
尽管涨价改善原厂毛利率(预估NAND业务Q3扭亏),但下游终端厂商面临三重压力:
● 成本控制挑战:512GB SSD模组物料成本增加3-5美元,压缩笔记本/OEM厂商利润空间;
● 备货策略重构:头部手机品牌将安全库存周期从6周延长至10周;
● 供应韧性考验:工控与车规领域启动第二供应商认证,三星、长江存储获新订单份额提升。
行业分析师指出,当前供需紧张态势或延续至2026年Q1。随着铠侠三重县新厂量产延期及QLC良率爬坡放缓,NAND市场正在形成“高密度技术升级+成熟制程紧缺”的双轨发展格局,价格中枢有望持续上移。
为精准锚定行业需求、高效整合产业资源,全力备战2025年11月5–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106届中国电子展,中国电子展组委会与电子制造产业联盟联合组建专项调研团队,于近期跨越广东、湖南、湖北三省,深入深圳、东莞、长沙、武汉四地,开展了一系列高密度、深层次的企业走访与产业对接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和多轮座谈,调研团队系统梳理了华南、华中地区电子制造产业链资源,为展会的高水平举办奠定了扎实基础。
Type 2FR模块可以为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游戏控制器和智能配件应用提供出色的集成度、效率和多种无线电功能
英飞凌XENSIV™ PAS CO2 5V传感器可持续提供高质量数据,并且满足WELL™建筑标准的性能要求。
英伟达否认H100和H200售罄传闻
红外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检测的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安防监控,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