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16 阅读量:94 来源: 安森美 发布人: wenwei
【导读】百年汽车工业的机械传动传统正遭遇颠覆性变革。随着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席卷而来,传统的机械连接在精度、响应速度和集成度上面临瓶颈。线控技术(Drive-By-Wire)应运而生,它通过精密的传感器(如电感式位置传感器)将驾驶者的物理操作——如踩踏制动踏板——转化为数字指令,彻底剥离了机械传导的束缚。这种“电传操纵”正深度重构着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而电感式位置传感器凭借其高精度、高可靠性和独特的非接触特性,成为了线控系统落地实施的标杆型解决方案。
线控技术的本质是通过传感器将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控制器实现精确控制。安森美(onsemi)作为这一领域的领导者,构建了从感知层到执行层的全链路技术矩阵,其核心产品NCV77320和NCS32100芯片成为汽车及工业应用线控系统的“数字神经元”。这种架构不仅提升了响应速度(从毫秒级到微秒级),更通过冗余设计保障了系统安全性。
Drive By Wire & Drive By AI,智能驾驶趋势下线传操控技术成为必须
在2025上海车展上,线控技术正实现全域数字化底盘重构与智能协同控制深化的加速。线控技术正从单一功能控制转向整车级协同,这种全域协同使车辆运动控制从 “被动响应” 进化为“主动预判”和“精准操控”,例如在上海车展中,一些新款电动汽车就已经实现大大降低在冰雪路面测试中轨迹跟踪误差,或者将制动压力控制精度提升至±0.05MPa,能量回收效率突破35%,或者可在100ms内完成爆胎识别与轨迹修正,等等,这是传统的机械执行系统所远远难以企及的指标。
线控技术被视为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关键技术,代表了智能驾驶的未来发展方向,其核心是取消机械连接,将操作指令转化为电信号,通过ECU驱动执行机构。它能够更好地支持自动驾驶功能,提供更精准的转向控制和更灵活的驾驶体验。
线控技术得以被广大厂商所接纳的更深层次原因在于整车架构层面所发生的变革,符合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从传统分布式ECU架构转向基于中央计算平台+区域控制器实现的更灵活物理架构。这种重构带来的好处不仅是节省了车内空间、减轻了车辆重量,更让线控技术作为软件定义汽车(SDV)的重要组成,带来了汽车功能的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
例如,安森美将DSP内核集成至传感器,实现数据预处理与边缘决策,其NCV77320芯片的DSP可实时预测部件磨损,延长转向系统维护周期20%。这种“感知-决策-执行”的闭环优化,使线控系统成为智能汽车的智能底座。
基于NCV77320芯片的线控系统“数字神经元”
在严苛的线控系统中,电感式位置传感器凭借电磁感应原理构建核心优势:通过定子与转子的印刷电感结构实现非接触式位置测量,为系统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位置与速度反馈。其无接触设计显著减少传统编码器的组件数量,提升集成度与抗干扰能力,尤其适用于线控转向、线控制动及电机伺服控制等极端工况。安森美基于非接触式电感位置传感器的技术突破,通过高精度检测与抗磁干扰特性,实现了汽车线控系统的功能创新。
安森美利用其20+年设计电感式传感器的专业技术,将电感式编码器的可靠优势与中高端光学编码器通常相关的精度和速度相结合。安森美与海拉(HELLA)合作开发的CIPOS®就是一种感应技术,用于乘用车和商用车的线控驱动系统,例如油门踏板感应、转向和扭矩传感器,以及用于增压和涡轮增压的执行器。电感式传感器具有几个关键特性使其成为工业和汽车应用的理想选择,包括对几乎所有形式的污染或干扰都不敏感、抗机械振动的鲁棒性以及电涡流效应与温度无关,因此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能保证精度。
车规级电感式位置传感器NCV77320是单芯片电感式位置传感器接口,主要针对踏板或阀门等有限满量程传感器设计,与PCB结合可以形成一个精确测量角度或线性位置的系统。NCV77320符合ISO26262 标准及AEC-Q100认证,支持360°全角度和线性位置测量,可提供±0.15%满量程精度的绝对位置反馈,其集成3种接口:单端模拟输出、含快速/慢速通道的SENT接口,以及可直接连接微控制器的SPI通道;内置多种故障检测电路,检测到故障时会设置故障标志并可供读取,可满足线控转向系统对高精度的严苛需求。NCV77320提供的集成水平可以显著减少设计时间和所需的外部元件数量,从而加快上市时间,实现更紧凑、更高效的设计。
针对工业与汽车应用的安森美电感式位置传感器产品
区别于基于磁铁的传统方案,安森美电感技术在直流域展现更强的EMC稳健性:其结构设计天然免疫杂散磁场干扰,有效应对汽车电子化进程中日益增多的强直流电流环境,为高压化、智能化的线控系统提供可靠的底层传感保障。
结语
安森美与HELLA合作的CIPOS®技术累计交付超10亿颗感应传感器,其卓越的可靠性已获产业充分验证。如今,线控技术已超越初期的“机械替代”功能,迈入“全域数字化协同”与“AI深度融合”为核心的“体验重构”新时代——2025年上海车展正是这一趋势的集中展示。随着政策标准的成熟与产业生态的深化,线控系统正加速从车辆的“神经中枢”,向智能汽车的“智能基石”角色跃迁。它不仅是传递指令的通道,更是软件定义汽车(SDV)得以将虚拟算法精准作用于物理世界的核心载体,为自动驾驶的未来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理层确定性支撑。
汽车行业正加速向零排放未来转型,但下一代电动车必须超越百年燃油车设定的性能、耐用性和可靠性标杆。为助力汽车制造商快速开发领先的电动车型,Wolfspeed 与恩智浦 (NXP) 强强联合,推出了一款经过全面验证的 800V 牵引逆变器参考设计。该设计融合尖端碳化硅(SiC)技术与高性能控制方案,旨在显著提升电动车效率、续航里程及系统可靠性。
曾几何时,Dallas公司的DS12C887 RTC芯片凭借断电续航能力,成为设备可靠的“时间守护者”。它能精准计时(秒至年),支持多种编码格式和可编程中断,并集成了备用RAM与方波输出,广泛应用于电脑、家电及工控领域。然而,其DIP24封装的大体积、10μA的典型功耗以及±1分钟/月的精度,在追求小型化、低功耗、高精度的智能穿戴与物联网时代,逐渐显露疲态。
作为电子系统的“心脏”,晶振的稳定度直接关乎时序精度、数据可靠性与系统韧性强健。频差、温漂、老化、相噪、抖动——五大核心指标如同精密的仪表,共同度量着晶振输出的“稳”字诀。一旦失稳,轻则通信卡顿、数据出错,重则时序紊乱、系统瘫痪,后果堪忧。工程师们,如何慧眼识“稳”晶?数据手册参数林林总总,哪些才是关键抓手?
在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快速充电和可再生能源系统中,低功耗辅助电源常被视为"幕后功臣"——尽管其功率等级远低于主功率系统,却直接影响着整套设备的可靠性与能效。面对提升可靠性、缩小体积、降低成本、规避供应链风险等多重挑战,设计人员亟需突破传统设计局限的创新解决方案。Wolfspeed全新推出的工业级 C3M0900170x 与车规级认证(AEC-Q101) E3M0900170x 碳化硅MOSFET系列,正为20-200W辅助电源设计提供关键赋能,助力工程师在性能与成本的博弈中开辟新路径。
在当今高速成像应用中,如机器视觉、自主导航、增强/虚拟现实(AR/VR/MR)和条码扫描,传统的卷帘快门图像传感器往往力不从心,会因运动模糊或空间失真严重影响图像质量。为克服这些挑战并精准“冻结”快速运动的物体,具备全局快门特性的先进CMOS图像传感器成为关键选择。安森美深知工程师在为高速应用筛选最优全局快门传感器时需权衡大量参数(如分辨率、光学格式、帧率、功耗、动态范围、全局快门效率GSE及信噪比SNR等)以及高级功能(如同步触发、嵌入式自动曝光、ROI选择),因此开发了创新的Hyperlux SG系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