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6-30 阅读量:467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wenwei
【导读】科技巨头微软在自研AI芯片领域遭遇严重挫折。据最新内部报告显示,其首款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芯片(代号Braga)推出时间将推迟至少六个月,量产计划被推迟至2025年,最终上市预计拖到2026年。更严峻的是,即便届时推出,其性能也将显著落后于英伟达当前已上市的Blackwell架构旗舰芯片。
项目深陷困境延迟主因浮出水面
● 设计变更与技术挑战:Braga芯片在研发过程中经历了未预料的关键设计变更。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变更是应重要合作伙伴OpenAI的需求而增加特定功能,但这导致芯片在模拟测试中反复出现稳定性问题,迫使开发团队耗时数月返工。
● 人才流失重创研发进度:高强度压力和紧迫的时间表导致项目团队面临严重的人员流失危机。据报道,高达五分之一的项目核心成员已经离职,加剧了内部人手不足的困境。
● 目标与现实巨大落差:微软原计划在2024年就于自家数据中心内部署这款芯片,但内部人士坦言,Braga的性能预计将"远逊于"英伟达在2023年推出的旗舰AI芯片Blackwell,这与最初的性能对标目标存在显著差距。
过往布局滞后 新路线图蒙上阴影
微软的AI芯片自主研发之路始于2019年。2023年,其推出了首款自研AI芯片Maia 100(一款128核的Arm架构CPU)。然而,这款芯片设计初衷聚焦图像处理,在ChatGPT引领的生成式AI与大语言模型(LLM)算力需求爆发前就已定型。内部消息确认,Maia 100主要用于内部测试,尚未为微软任何核心AI服务提供实际算力支撑。
当前微软正秘密推进三条芯片研发线:
● Braga:面向AI推理场景的首款芯片(最新计划2025年量产/2026部署)
● Braga-R:迭代型号(计划2026年部署)
● Clea:Maia系列演进型号(计划2027年部署)
Braga的严重延迟无疑给这一雄心勃勃的发布路线图投下巨大阴影。更关键的是,专注于AI模型训练任务的芯片项目已在2024年初被悄然取消,凸显微软在关键环节上的技术短板。
追赶英伟达前景渺茫 巨头造芯战略遇挑战
行业分析师普遍认为,即使顺利推进,微软最早也要等到2027年Clea芯片问世时,才可能拥有一款在性能上接近或达到与同期英伟达产品竞争水平的自研芯片。考虑到英伟达持续快速的技术迭代节奏,微软在关键AI算力基础设施领域的追赶之路将异常艰难。
为摆脱对英伟达GPU的严重依赖(目前占据AI芯片市场超80%份额),微软、谷歌、亚马逊等云服务巨头纷纷投入巨资自研芯片。然而,英伟达CEO黄仁勋近期公开质疑了这一战略的必要性。他尖锐指出:"如果定制芯片无法显著优于市面上可采购的成熟产品,那么投入巨资自研的意义何在?"微软Braga项目的重大延迟和性能落差,似乎正在印证黄仁勋的观点。
英伟达否认H100和H200售罄传闻
红外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检测的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安防监控,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领域
随着全球制造业迈向集成化与数字化,独立机器人单元正逐渐融入更广泛的自动化系统。DigiKey 本季发布的《机器人技术探秘》的第 5 季《未来工厂》视频系列,联合行业领先企业 Eaton 和 SICK,系统解析了从电气控制、传感技术到数据互联等多个层面的前沿解决方案。新一季邀请了多名专家,一起探讨支撑现代机器人制造与自动化的基础设施与创新技术。
SEMI-e深圳国际半导体展暨2025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展将于2025年9月10日至12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隆重开幕。本届展会由CIOE中国光博会与集成电路创新联盟联合主办,中新材会展与爱集微共同承办,以“IC设计与应用”、“IC制造与供应链”及“化合物半导体”为核心主题,系统覆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环节。
在AIoT技术加速赋能全球数字化转型、中国持续引领物联网产业创新的大背景下,IOTE 2025第24届国际物联网展·深圳站于8月29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宝安新馆)圆满落幕。本届展会以“生态智能·物联全球”为主题,联合AGIC人工智能展与ISVE智慧商显展,汇聚1001家产业链企业,覆盖8万平方米展区,三日内吸引观众超11万人次,其中海外专业买家达5723人,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充分彰显了展会的国际影响力与行业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