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6-25 阅读量:1028 来源: 艾迈斯欧司朗 发布人: wenwei
【导读】IR:6红外芯片通过实质性的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在面部识别、智能传感器和节能系统等应用中的关键性能(亮度、效率和图像质量)。它在人眼不可见的红外领域展现出卓越表现,特别是在安防领域以更高亮度、更低功耗和更优画质设定了新的距离覆盖和可靠性标准。
IR:6绝非普通升级,而是为多领域带来实质性提升:更清晰的成像效果、更持久的电池续航、更优化的传感器性能等等。搭载IR:6技术的红外LED能输出更明亮、更清晰的图像,确保面部识别精准可靠,赋能安防系统全面升级。即便在弱光环境下,也能实现更清晰的监控画面和更稳定的物体识别。
能效,是可持续发展, 绿色环保的关键。IR:6通过降低功耗显著延长便携设备的续航时间,为可穿戴设备、门铃门锁、笔记本电脑和智能安防系统带来显著优势。除了常规的850nm,940nm,我们推出全新的920nm技术,实现了探测距离与成像质量的完美平衡,使红外摄像机能够捕捉更精细的对比度和细节,减少多余反光,并提升安防系统和身份识别系统的可靠性。
让隐形现形,IR:6的应用场景
红外技术的应用领域远超大众认知,而IR:6技术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些应用,使其更加可靠、高效和精准。例如在生物识别安防领域,IR:6让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和门禁系统能够实现更快更精准的面部识别,确保认证过程流畅安全。智能监控摄像头因成像质量提升,可提供更清晰的画面和更详实的录像记录,全面增强安防能力。其他典型安防应用还包括:远距离闭路电视监控、中短距离闭路电视监控、客流统计、智能门铃、家用监控摄像头和婴儿监护设备等。可穿戴设备与健康监测装备因IR:6实现了更精准的生物数据采集,不仅优化了健康监测与运动追踪功能,更赋能静脉识别、指纹识别、2D面部识别、高精度眼球追踪及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领域,优化的红外技术强化了物体检测能力,而这正是智能制造与自动驾驶系统的核心需求,由此催生出更高效率、更稳定可靠的工业运营体系,具体应用涵盖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交通管控与车牌自动识别等场景。汽车工业则通过IR:6革新了驾驶辅助系统与夜视摄像头性能,确保暗光环境下依然呈现清晰视野,从而提升驾驶安全。
技术突破与客户需求的精准对接
作为行业领导者,艾迈斯欧司朗依托数十年技术创新积累,推出堆叠架构,在单一芯片内实现双P/N结串联结构,使光输出功率较传统单层结构跃升1.8倍。尽管堆叠式LED工作电压更高,但其多维优势显著:组件精简带来空间集约化与系统成本优化,辐射通量与输出功率同步提升,有效照射距离显著拓展。
公司薄膜芯片技术持续精进,成效卓著。产品线中几乎所有红外发光LED均集成多代薄膜芯片,性能实现阶梯式提升。通过在10微米厚度的薄膜层内激发辐射,该技术显著降低能量吸收,光电转换效率得以优化。背向发射光线由金属反射镜层实现精准反射,而特殊纹理化表面通过随机化内部反射角度,使辐射提取效率大幅提升。凭借这些技术突破,薄膜发射器的发光效能较标准体发射器高出约300%。
IR:6技术还实现了材料体系的优化升级。新型内部反射器在增强辐射强度的同时,显著降低了芯片内部的光学损耗。通过优化设计的表面粗化工艺,光能解耦效率得到提升,使得输出光分布更为集中。此外,全新设计的n型接触电极(焊盘)采用芯片表面中心化布局,有效改善了电流在器件表面的分布均匀性,从而降低正向工作电压。
不同红外照明应用对光源特性存在差异化需求。短距离照明聚焦于小视场角下的小区域照射,而中长距离照明则需要更窄的发散角实现大范围覆盖。艾迈斯欧司朗产品矩阵提供多样化的输出功率等级与发散角配置,精准匹配各类应用场景需求。例如:850nm波段产品专为机器视觉或户外安防监控设计,其在成像传感器端具有高灵敏度优势,适合远距离补光;940nm解决方案是面部识别与眼球追踪系统的理想选择,仅伴低红曝, 人眼不被打扰,近距离补光感受更舒适;而920nm技术则能在传感器灵敏度与低红曝之间达成最佳平衡。
IR:6技术的多元化应用领域
艾迈斯欧司朗基于IR:6技术打造了丰富的产品组合,精准适配多样化场景需求:
● OSLON® Black系列提供多样化功率选项,满足汽车座舱传感、工业安防及消费电子等领域的灵活应用;
● OSLON® P1616凭借卓越的封装尺寸与性能比成为标杆产品,在紧凑封装中实现高功率光输出;
● SYNIOS® P2720透镜集成款通过紧凑封装与高功率的结合,专为门禁控制及生物识别系统优化设计。
IR:6技术充分体现了艾迈斯欧司朗“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战略。它不仅抬高了现有系统的性能基准,更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客户带来运营成本降低、能效提升和应用场景拓展等价值,同时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全球红外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实现了企业价值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碳化硅(SiC)功率器件正以颠覆性优势引领工业充电器变革——其超快开关速度与超低损耗特性,驱动功率密度实现跨越式提升,同时解锁了传统IGBT无法企及的新型拓扑架构。面对工业应用对高效隔离式DC-DC转换的严苛需求,本文将深入解析从600W至深入解析从600W至30kW全功率段的拓扑选型策略,揭示SiC技术如何成为高功率密度设计的核心引擎。
在汽车电子智能化、网联化与电动化深度融合的浪潮中,车载时钟系统的精度与可靠性正成为决定整车性能的核心命脉。作为电子架构的"精准心跳之源",车规级晶振的选型直接影响ADAS感知、实时通信、动力控制等关键功能的稳定性。面对严苛路况、极端温差及十年以上的生命周期挑战,工程师亟需兼具高稳定性与强抗干扰能力的时钟解决方案——小扬科技将聚焦车规级晶体/晶振核心参数,3分钟助您精准锁定最优型号。
在技术创新的浪潮中,图像传感器的选型是设计与开发各类设备(涵盖专业与家庭安防系统、机器人、条码扫描仪、工厂自动化、设备检测、汽车等)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选择最适配的图像传感器需要对众多标准进行复杂的综合评估,每个标准都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性能和功能。从光学格式(Optical Format)和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到色彩滤波阵列(CFA)、像素类型、功耗及特性集成,这些考量因素多样且相互交织、错综复杂。
压控晶振(VCXO)作为频率调控的核心器件,已从基础时钟源升级为智能系统的"频率舵手"。通过变容二极管与石英晶体的精密耦合,实现电压-频率的线性转换,其相位噪声控制突破-160dBc/Hz@1kHz,抖动进入亚纳秒时代(0.15ps)。在5G-A/6G预研、224G光通信及自动驾驶多传感器同步场景中,VCXO正经历微型化(2016封装)、多协议兼容(LVDS/HCSL/CML集成)及温漂补偿算法的三重技术迭代。
在电子设备的精密计时体系中,晶体振荡器与实时时钟芯片如同时间系统的"心脏"与"大脑":晶振通过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产生基础频率脉冲,为系统注入精准的"生命节拍";而实时时钟芯片则承担时序调度中枢的角色,将原始频率转化为可追踪的年月日时分秒,并实现闹钟、断电计时等高级功能。二者协同构建现代电子设备的"时间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