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6-17 阅读量:807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据供应链最新消息,三星电子原定于2025年下半年启动的430层堆叠V10 NAND闪存大规模量产计划面临延期。行业内部评估显示,该项目预计推迟至2026年上半年方能落地,技术实现难度市场需求波动及设备投资压力构成核心制约因素。
作为三星新一代存储技术的标杆,V10 NAND采用业界领先的430层单元堆叠架构,较当前主流V9 NAND(约290层)垂直密度提升近50%。该设计通过扩大存储单元纵向集成度,在单位芯片面积内实现更高存储容量,为未来数据中心AI服务器等高密度存储场景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极低温蚀刻工艺成技术攻坚重点
量产延迟的关键瓶颈在于高堆叠架构所需的超精密蚀刻工艺。为实现430层结构中的深宽比信道孔(Channel Hole)加工,三星需在-60℃至-70℃超低温环境中进行蚀刻,远低于现行工艺的-20℃至-30℃作业条件。此极端环境可抑制化学反应活性,确保纳米级结构的形貌精度,但同时对设备稳定性和工艺控制提出颠覆性挑战。
设备验证遇阻,供应链协同破题
三星已联合美国Lam Research及日本TEL等设备商完成极低温蚀刻原型机测试,但量产适配性评估显示:现有方案在大规模生产中面临良率与可靠性风险。三方正紧急推进替代方案研发,核心思路包括优化蚀刻温度参数(拟提升至-50℃区间)重构反应气体组合及改良腔体设计,新设备评价流程预计2025年下半年重启。
双重压力延缓投资决策
除技术障碍外,市场与成本因素同步影响决策进度:
1. 需求不确定性 :AI服务器拉动的高性能存储需求集中于DRAM领域,企业级SSD等NAND市场复苏弱于预期,高成本堆叠方案的经济性存疑
2. 资本支出压力 :极低温蚀刻设备单台造价逾300亿韩元(约2200万美元),新建产线投资规模较传统制程高出40%以上
基于设备验证周期及供应链配套时间,三星已将V10 NAND量产投资窗口调整至2026年第一季度。此番延期或将重塑NAND技术路线竞争格局,目前SK海力士已量产321层产品,美光计划2025年推出超400层方案,技术迭代节奏暗潮涌动。
全球领先的传感器与功率IC解决方案供应商Allegro MicroSystems(纳斯达克:ALGM)于7月31日披露截至2025年6月27日的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当季实现营业收入2.0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22%,创下历史同期新高。业绩增长主要源于电动汽车和工业两大核心板块的强劲需求,其中电动汽车相关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1%,工业及其他领域增速高达50%。
受强劲的人工智能(AI)需求驱动,全球存储芯片市场格局在2025年第二季度迎来历史性转折。韩国SK海力士凭借在高带宽存储器(HBM)领域的领先优势,首次超越三星电子,以21.8万亿韩元的存储业务营收问鼎全球最大存储器制造商。三星同期存储业务营收为21.2万亿韩元,同比下滑3%,退居次席。
8月1日,英伟达官网更新其800V高压直流(HVDC)电源架构关键合作伙伴名录,中国氮化镓(GaN)技术领军企业英诺赛科(Innoscience)赫然在列。英诺赛科将为英伟达革命性的Kyber机架系统提供全链路氮化镓电源解决方案,成为该名单中唯一入选的中国本土供应商。此重大突破性合作直接推动英诺赛科港股股价在消息公布当日一度飙升近64%,市场反响热烈。
全球领先的功率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MPS(Monolithic Power Systems)于7月31日正式公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本季度业绩表现亮眼,多项核心指标实现显著增长,并释放出持续向好的发展信号。
贸泽电子(Mouser Electronics)于2025年8月正式推出工业自动化资源中心,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前沿技术洞察与解决方案库。该平台整合了控制系统、机器人技术及自动化软件的最新进展,旨在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可持续化方向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