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20 阅读量:203 来源: ADI 发布人: wenwei
【导读】在电源系统开发中,实验室测试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产品性能评估。工程师们往往聚焦于拓扑结构优化与元件选型,却容易忽视一个隐藏的误差源——测试导线的物理布局。当我们使用ADP2386评估板进行负载瞬态测试时,发现仅改变电源与负载间的导线排布方式,竟使输出电压尖峰出现7%的显著差异。这种由测试线缆寄生参数引入的"隐形误差",正在悄然影响着您的测试结论可信度。
在设计电源时,严格的测试非常重要。要完成此项任务,硬件测量必不可少。当然,在此测量过程中可能也会悄然产生许多错误。在本篇电源管理技巧的短文中,我们将研究待测电源和负载之间的连接线的影响。在实验室中进行电路板快速连接时,其设置通常如图1所示。此时,一根长连接线将待测电源连接至电子负载(如图中右侧所示)。两根导线随意摆放在实验室工作台上,回路面积较大。
图1.在电源板和负载之间随意摆放的连接线。
更整齐的设置请参见图2。在这种情况下,两根导线相互绞合以最大限度地减小电路中的回路面积。理论上,这会降低待测电源和负载之间的连接线寄生电感。这是就理论而言。那么,图1和图2的不同设置对测量结果究竟有何影响?为了查看这一点,在图1和图2所示的两种不同设置中,我们连接一块ADP2386评估板作为降压转换器,其输出电流最高可达6 A,然后我们测量了输出电压对负载瞬变的响应。这将显示连接线位置优化的实际效果。在本示例中,ADP2386将5 V电源电压转换为3.3 V输出电压。由电子负载产生负载瞬变,在大约30 µs内从10 mA变为4 A。在以上两种情况中,连接线的长度均为1米。
图2.在电源板和负载之间精心摆放的连接线。
图3.连接线随意摆放(如图1所示)时的输出电压负载瞬态响应。
图3显示了在负载瞬态响应期间交流耦合输出电压中的电压尖峰,其测量设置如图1所示。峰值电压约为103 mV。相比之下,图4显示了连接线的导线整齐绞合在一起(如图2所示)时的测量结果。此时,输出电压中的电压尖峰只有大约96 mV。这相当于大约7 mV的差异,它表明连接线的整齐排列可导致该负载瞬态测试结果改善大约7%。
图4.连接线精心摆放(如图2所示)时的输出电压负载瞬态响应。
因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良好的测量设置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结果。除了待测电源和负载之间连接线的几何摆放方式之外,电缆长度和相应的连接类型(在本示例中为鳄鱼夹或焊接接头)也很重要。导线越短,寄生电感就越小,对负载瞬态测试结果的影响也越小。应始终使用尽可能短的连接线。
结果表明,整齐地绞合到一起的导线必定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因此,花费额外的精力绞合引线以进行测量设置是值当的。
在硬件调试中,许多工程师在测量晶振时发现两端都有电压,例如1.6V,但没有明显的压差,第一反应可能是怀疑短路。
在电子设备中,CMOS有源晶振作为核心时钟源,其供电电压与输出特性直接影响系统稳定性。然而,高频方波信号的测量常因工具选择不当而产生误差:传统万用表的交流档基于正弦波有效值校准,测量方波时误差可达40%以上,而示波器通过直接捕获峰峰值(Vpp)和频域特性,可精准反映晶振的幅值、占空比及起振状态。本文将从有源晶振的电压特性(如YSO110TR系列兼容1.8-3.3V宽压供电)切入,解析万用表直流档的半压测量原理(3.3V供电时显示约1.65V),并对比示波器在探测CMOS方波时的关键技术参数(如探头衰减档位选择与接地优化),为工程师提供兼具理论基础与实践价值的测量方案参考。
加速度灵敏度是晶体振荡器对任何方向施加的外力的固有灵敏度。石英振荡器确实提供了我们所有人每天都依赖的电子设备的心跳。石英的有用之处在于,如果施加电压,石英将开始振动。不利的一面是,如果施加振动,石英会产生电压。该电压显示为相位噪声,并且是真正的阻力。
在很多电路中,系统晶振时钟频率很高,干扰谐波出来的能量也强,谐波除了会从输入与输出两条线导出来外,也会从空间辐射出来,这也导致若PCB中对晶振的布局不够合理,会很容易造成很强的杂散辐射问题,并且一旦产生,很难再通过其他方法来解决,所以在PCB板布局时对晶振和CLK信号线布局非常重要。
为落实中美经贸高层会谈的重要共识,自2025年5月14日12时01分起,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由34%调整为10%,在90天内暂停实施24%的对美加征关税税率。这一政策调整旨在缓和贸易摩擦,促进双边经贸合作,但也进一步凸显了供应链自主可控的重要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YXC晶振断凭借优异的成本资源及质量,与国外逐渐缩小差距,并在市场上获得大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