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16 阅读量:2217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荷兰半导体设备巨头ASM International(以下简称“ASM”)近期通过一系列战略调整引发行业关注。2025年5月15日,该公司宣布将通过转嫁关税成本、加速美国本土化生产及优化全球供应链,应对地缘政治风险与贸易壁垒。面对美国近期加征的“对等关税”政策(涵盖钢铁、汽车等商品,未来可能扩展至半导体领域),ASM展现出显著的供应链韧性:其亚利桑那州工厂即将投产,新加坡基地产能同步扩充三倍,形成“多区域制造网络”以分散风险。与此同时,中国市场成为其增长引擎——2025年中国区销售额或突破预期上限,占比达总营收的20%,凸显其在差异化竞争中的技术优势。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反映了半导体设备行业对关税政策的快速响应,更揭示了全球产业链从“效率优先”向“安全韧性”转型的深层逻辑。
一、供应链韧性构建:ASM启动本土化生产对冲关税风险
面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荷兰半导体设备巨头ASM International NV(简称ASMI)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会议上宣布加速推进美国本土制造计划。首席财务官Paul Verhagen明确指出,位于亚利桑那州史考兹谷的先进制造基地即将投入运营,该设施将显著提升其在美国市场的交付能力。尽管新加坡仍是其核心产能枢纽(当前产能计划提升三倍),但通过构建"多区域制造网络",ASMI意图强化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值得关注的是,管理层在分析师会议上强调,公司完全具备将通过海关环节产生的额外成本转移至下游产业的能力。
二、技术优势巩固市场地位,"全栅环绕"设备需求激增
作为全球第二大半导体前道设备供应商,ASMI在先进制程领域占据关键位置。其开发的晶圆加工设备已成为英特尔、台积电等头部厂商实现"全栅环绕"(GAA)晶体管架构量产的核心支撑。相比应用材料、泛林集团等美国竞争对手,ASMI凭借模块化制造体系展现出更高的响应速度——通过组合标准化模块可快速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这种技术弹性不仅降低了关税政策对其成本结构的影响,更使其在5纳米以下制程设备市场持续扩大份额。
三、区域市场战略分化:中国市场或成增长新引擎
根据管理层预测,2025年中国市场设备销售额可能突破预期上限,占比预计达总营收的20%。该增长动力源自中国半导体厂商对成熟制程产能的持续扩建,以及本土设备替代进程加速。不过分析人士指出,ASMI在华业务主要聚焦于特种化学气相沉积(CVD)设备等差异化产品,通过技术壁垒规避低端市场竞争。这种"选择性渗透"策略既符合出口管制要求,又能在特定细分市场保持15%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四、全球设备产业格局重构中的欧洲力量
相较于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在EUV领域的绝对垄断,ASMI则代表了欧洲半导体设备集群的另一极。BE Semiconductor等欧洲同业更多专注于封装测试环节,而ASMI通过深耕原子层沉积(ALD)等前道工艺,在美国市场创造了35亿美元的年度营收规模。产业观察家认为,其"技术纵深化+制造分布式"的战略组合,为欧洲设备商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新范式。
美国为防止高端人工智能(AI)芯片通过第三方渠道流入中国,已秘密要求芯片制造商英伟达(NVIDIA)、超威半导体(AMD)等企业在出口至部分国家的AI芯片中植入追踪程序,以便实时监控芯片流向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电路板中常用到恒温与温补这两种晶振,恒温晶振与温补晶振都属于晶体振荡器,既有源晶振,所以组成的振荡电路都需要电源加入才能工作
汽车电子系统日益复杂,尤其在48V架构、ADAS与电控系统普及的当下,对瞬态电压抑制器(TVS)的功率密度、高温耐受性及小型化提出了严苛挑战。传统大功率TVS往往体积庞大,难以适应紧凑的ECU布局。威世科技(Vishay)日前推出的T15BxxA/T15BxxCA系列PAR® TVS,以创新封装与卓越性能直面行业痛点,为下一代汽车设计注入强大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