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类放大器1L调制技术在汽车音响系统应用中如何缩小尺寸,增强音质?

发布时间:2025-02-10 阅读量:2174 来源: 发布人: lina

【导读】先进的数字处理技术和模拟半导体正在帮助音频设计人员以创新的方式提供身临其境的音频体验,以满足消费者对增强的音频技术(用于便携式扬声器、笔记本电脑、条形音箱和汽车音响系统等)的需求。


先进的数字处理技术和模拟半导体正在帮助音频设计人员以创新的方式提供身临其境的音频体验,以满足消费者对增强的音频技术(用于便携式扬声器、笔记本电脑、条形音箱和汽车音响系统等)的需求。


当今的汽车音响系统比早期单扬声器汽车收音机中使用的真空管供电放大器要复杂得多。有些新型汽车在整辆车中有二十多个甚至更多的扬声器。从早期的系统发展到如今的沉浸式高品质音响系统,关键在于能否为车辆提供更好的音效。其中涵盖了四个方面的设计趋势:尺寸、重量、成本和音质,这些趋势在汽车音响市场上广为人知。不过,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保持高质量音响性能的同时,缩减解决方案的尺寸以及成本。


推动音频放大器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多年以来,汽车音响系统一直使用 AB 类音频放大器将声音传送至汽车扬声器。过去几年出现了从 AB 类放大器转换到 D 类放大器的趋势。D 类放大器可帮助设计人员实现提高功效、降低散热需求和减轻系统重量的目标。

熟悉 D 类汽车放大器的设计工程师都知道,每个音频通道需要两个电感器-电容器 (LC) 滤波器来滤除高频开关噪声。为了缩小 LC 滤波器的尺寸,德州仪器 (TI) 开发了支持高达 2.1MHz 开关频率的音频放大器,使得电感器可大幅降低尺寸和成本。图 1 对 400kHz 至 2.1MHz 的电感器尺寸演变进行了比较。


D类放大器1L调制技术在汽车音响系统应用中如何缩小尺寸,增强音质?

图 1:8.2µH 电感器 (400kHz) 和超小型 3.3µH 电感器 (2.1MHz) 的尺寸比较


如今,TI 迈出了新的一步,采用集成了 TI 专有单电感器 (1L) 调制技术的音频放大器,进一步减小 LC 滤波器尺寸。这项技术在保持了 D 类性能的同时,将每通道的电感器数量减少一半,使电感器成本降低 50%,解决方案尺寸和重量减小 50%。最终带来的优势包括简化的音频设计和更高的效率。


1L 调制技术的实际应用


TI 的 1L 调制技术可将 LC 滤波器中的电感器数量减半。现在假设一家汽车制造商的车型产品线包括一款高端车型,其音响系统需要 32 个音频通道。每个音频通道都有一个扬声器,而每个扬声器都有两个连接器:正极和负极。对于仅支持 BD 或单边脉冲宽度 (1SPW) 调制的放大器,每根导联都需要一个 LC 滤波器,共 64 个电感器。对于 1L 调制放大器,每个音频通道只需要一个 LC 滤波器,因此电感器数量减少到 32 个。


图 2 展示了采用 1L 调制技术的放大器如何将 20 个通道的音响系统的电感器数量减少到 10 个通道,使得尺寸减小 34%。


 D类放大器1L调制技术在汽车音响系统应用中如何缩小尺寸,增强音质?

图 2:一个 20 通道的汽车音响系统设计,采用五个 TAS6754-Q1 D 类放大器,与 TI 的 TAS6424E-Q1 D 类放大器进行比较


系统架构师显然担心实现此放大器的难度。TI 的 1L 调制技术旨在无缝融入系统。借助 1L 调制技术,TI 开发了一种适合放大器的调制方案,使设计人员能够在不带来重大设计挑战的情况下获得所有优势,同时仍保持高质量的 D 类音频性能。


TAS6754-Q1 音频放大器包含实时负载诊断、每通道电流检测和高达 19V 工作电压等功能,可实现安全运行和更高的性能。无论是否在播放音频,实时负载诊断功能均可跟踪负载开路、负载短路、电源短路和接地短路的等负载状态。此功能可确保放大器正常工作,并提供安全可靠的聆听体验。


另一个显著的特性是低延迟路径选项。如果系统需要主动噪声消除或道路噪声消除功能,TAS6754-Q1 可实现全功能低延迟音频,从而快速响应注入的音频信号。


结语


德州仪器的 1L 调制技术能够帮助用户以更低的成本打造更小、更轻的设计,同时更注重汽车音响体验,不断突破设计极限。

(来源:德州仪器)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


我爱方案网


推荐阅读:

如何通过信号切换实现设备功耗估量?

设计革新,效率倍增,这两款图像传感器打造全新视觉系统

跨界融合:模拟与数字技术在电源解决方案中的创新应用

微型密封多匝SMD微调电位器在恶劣环境场景中的应用方案

BMS系统如何赋能实现更安全、更智能的移动机器人?

相关资讯
机器人产业临界点将至:王兴兴揭示大模型成规模化最大挑战

2025年8月9日,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发表题为《机器人产业规模化的机遇与挑战》的主旨演讲,为全球机器人产业格局划下关键坐标。他指出,机器人硬件基础日趋完善,而机器人大模型的突破才是决定人形机器人能否大规模应用的核心瓶颈,这一关键临界点或在未来3-5年到来。

舜宇光学7月数据揭幕:车载镜头高歌猛进,手机业务仍承压前行

舜宇光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港股代码:2382)于8月8日发布了其2025年7月核心产品出货量报告。数据显示,在全球光学产业持续分化的背景下,公司业务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特征:以智能驾驶为核心驱动的车载光学业务维持高速扩张,而消费电子领域则依旧面临压力,手机镜头出货量继续呈现同比下滑态势。

美国发放出口许可 英伟达H20芯片重返中国市场仍存安全争议

许可证获批之际,芯片安全争议持续发酵。7月31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因"严重安全隐患"约谈英伟达,要求其就H20芯片可能存在的"追踪定位"及"远程关闭"功能提交风险说明及证明材料。美方专家此前透露,此类技术已在英伟达芯片中成熟应用。

英特尔高层战略分歧曝光:代工业务存废引发董事会博弈

据《华尔街日报》8月9日报道,英特尔公司董事会内部近期围绕其核心的代工制造业务(IFS)的未来发展方向产生了显著分歧。报道指出,董事会主席弗兰克·耶利(Frank Yeary)在今年早些时候曾积极推动一项计划,意图将英特尔的代工制造部门分拆为独立实体,甚至考虑将其部分或全部出售给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TSMC)。

Diodes Q2财务报告:营收超预期增长,连续三季度同比上扬

Diodes公司近期公布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财务业绩,标志着其连续三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显示出半导体市场的稳步复苏。根据报告,该公司在多个关键财务指标上表现稳健,受益于全球需求的逐步回升和市场结构优化。公司高层认为,这一业绩源于亚洲地区的强劲拉动和产品组合的适应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