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1 阅读量:2600 来源: YXC 发布人: bebop
在电子电路领域,32.768K(32768Hz)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
1、采用32.768K的原因
32.768K频率在电路设计中被广泛采用,主要是因为其特殊的数学特性。这个频率值经过简单的分频处理,可以方便地得到各种常用的时间基准。例如,通过合适的电路对其进行15次二分频,可以精确地产生1Hz的信号,这对于以秒为单位的计时功能实现非常关键。而且,该频率的晶体振荡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的输出,从而为电路提供准确可靠的时钟信号,满足诸如实时时钟(RTC)等对时间精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2、32.768K外接负载的选择
外接负载对于32.768K晶体振荡器的性能有着显著影响。选择合适的负载电容至关重要。负载电容值需要根据晶体的规格参数和电路的具体要求来确定。如果负载电容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晶体振荡器的频率偏移,进而影响整个电路的计时准确性。一般来说,常见的负载电容值在7pF 、9PF、12.5pF,在设计电路时,需要考虑与之相连的芯片引脚内部电容,通过计算来选择合适的外部负载电容,以保证晶体振荡器工作在其标称频率附近。
以下是常见负载对应的外接电容值:
晶振负载电容 | 晶振外接电容 |
7PF | 12~15PF |
9PF | 15~18PF |
12.5PF | 18~22PF |
实际情况还需进行匹配测试后,推荐最佳外接电容值。
3、32.768K外接的电路
如图所示是晶振的整体电路。R1为反相器invl提供偏置,使其中的MOS管工作在饱和区以获得较大的增益;C1,C2和杂散电容一起构成晶体的电容负载, 同时它们和反相器invl一起可以等效为一负阻, 为晶体提供其振荡所需要的能量;R2用来降低对晶体的驱动能量, 以防止晶体振坏或出现异常; 反相器inv2对invl的输出波形整形并驱动负载。
4、32.768K与RTC的关系
实时时钟(RTC)作为众多电子设备中时间信息管理的核心模块,其精准运行高度依赖于稳定可靠的时钟源,而32.768K晶体振荡器所提供的信号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RTC的工作原理中,时间的计量是通过一系列复杂而有序的计数过程实现的。32.768K的信号作为这个计数过程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RTC需要精确到秒级甚至更细粒度的时间单位,32.768K频率的优势就凸显出来。这个特定频率经过特定的电路设计和内部逻辑处理,可以方便且准确地转换为秒信号。
具体而言,通过对32.768K信号进行一系列精确的分频操作,能够在RTC内部产生一个稳定的1Hz信号,而这个1Hz信号正是实现秒计时的关键。每一次1Hz信号的脉冲,就代表着时间走过了一秒,这种基于32.768K的分频计时机制构成了RTC对秒计时的基础。
从更广泛的时间维度来看,在实现了秒计时的基础上,RTC利用内部的计数器和寄存器,以32.768K信号衍生出的1Hz信号为节拍,进一步对分、时、日等时间单位进行累计和记录。这种精确的计时功能对于各种需要记录时间的电子设备至关重要。
在智能手机中,用户设定的闹钟、日程提醒等功能都依赖于RTC的准确计时,一旦32.768K信号出现偏差,可能导致闹钟提前或延迟响起,日程安排错乱等问题;
在电脑主板上,操作系统的时间同步、文件创建和修改时间的记录等操作也都与RTC紧密相关,不准确的32.768K信号可能造成系统时间错误,进而影响到文件管理和一些对时间敏感的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
对于智能手表这类可穿戴设备,其小巧的体积内对时间精度要求更高,32.768K信号质量直接决定了手表显示时间的准确性,影响用户对设备的使用体验。
此外,32.768K信号的稳定性对于RTC在长时间运行中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温度变化、电磁干扰等因素存在时,32.768K晶体振荡器如果能够保持稳定的输出,RTC就能持续准确地计时。然而,如果32.768K信号的频率由于外界因素发生了哪怕是微小的偏差,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也会导致RTC计时出现明显的误差。因此,在设计包含RTC的电路时,工程师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32.768K晶体振荡器工作在最佳状态,以保障RTC计时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
5、推荐计时解决方案
Ø 32.768KHz谐振器
在计时系统中,32.768KHz的晶振通常用于为RTC提供稳定且精确的时钟信号,与RTC搭配共同确保了电子设备中时间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目前主流使用的为封装尺寸3.2*1.5mm、2.0*1.2mm的32.768KHz晶振,还提供了小体积1.6*1.0mm的32.768KHz晶振,用于满足小型化或集成化的计时方案需求。
Ø 一体式解决方案(RTC+32.768KHz)
为满足计时需求,提供一体式计时解决方案(RTC+32.768KHz)。推荐RTC产品YSN8563,该款RTC封装为SOP-8,通信接口为I2C Bus,满足1.2~5.5V工作电压。同时提供与YSN8563相搭配的32.768KHz产品(上述YST310S / YSX2012SK等)。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简化了开发和调试过程,同时保证了产品的整体可靠性,能够实现更精确的计时功能。
2025年6月12日,TP-Link外销主体联洲国际(TP-Link Systems)位于上海张江的WiFi芯片部门启动重大裁员,从通知到离职手续仅用半天完成,涉及算法、验证、设计等核心岗位员工,仅保留少数成员。公司提供N+3的高额补偿方案,远高于中国法定的N+1标准,被视为当前裁员潮中的“清流”。行业分析指出,此次调整主要针对WiFi前端模块(FEM) 研发线,而非全面退出芯片领域。FEM作为连接芯片与天线的关键组件,其研发投入缩减与WiFi 7芯片量产进度延迟及成本控制压力直接相关。
2025年6月全球存储市场遭遇剧烈波动,DDR4内存现货价格单日暴涨近8%,创下近十年最大单日涨幅。据DRAMeXchange数据显示,截至6月13日,DDR4 8Gb(1G×8)3200颗粒均价飙升至3.775美元,单周涨幅达38.27%,本季度累计涨幅更突破132%。反常的是,DDR4价格竟反超新一代DDR5,形成罕见“价格倒挂”现象,业界直呼“十年未遇”。
全球半导体代工产业正面临先进制程的经济性挑战。三星电子在推进Exynos 2600处理器的2nm GAA工艺量产时,遭遇显著成本压力。据行业信息显示,其原型芯片试产阶段的晶圆制造成本同比增加约40%,当前良率区间为30%-40%,远低于70%的盈亏平衡点。若无法在今年底实现良率突破,Galaxy S26系列的处理器单颗成本将比现行5nm芯片高出约三倍。
2025年全球OLED显示器面板市场迎来爆发性增长。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数据,尽管宏观经济承压,但该品类出货量预期从280万片大幅上调至340万片,年增长率由40%升至69%,连续第二年实现三位数级增长(2024年增幅达132%)。这一逆势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源于两大因素:电竞市场的强劲需求与韩系面板厂商的战略重心转移。
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势不可挡的时代背景下,稳定、高速的车载通信系统成为刚需。作为国内领先的IC设计企业,艾为电子洞悉市场趋势,依托深厚的射频技术积淀,正式面向全球市场推出两款高性能车规级射频开关产品:AW13612PFDR-Q1 与 AW12022TQNR-Q1。这两款产品严格遵循车规AEC-Q100标准认证,专为应对汽车电子严苛的振动、冲击、宽温度范围(-40℃至105℃)工作环境而设计,工作频率覆盖0.1GHz至5.925GHz,完美适配4G LTE、5G NR、C-V2X等主流车载通信频段。其核心使命是为车载通信模块(如5G T-Box)、智能座舱系统等提供高可靠、低损耗的信号路由解决方案,保障车辆与外界信息的高速、稳定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