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11 阅读量:3310 来源: 综合自网络 发布人: wenwei
【导读】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一些用晶闸管器件作开断元件的特殊断路器,由于这种断路器中没有机械运动部分,所以又称为固态断路器(SolidStateCircuit Breaker,SSCB)。最早的固态断路器包括两种基本类型:在电流第一次自然过零时开断的单环断路器;以及在电流第一次自然过零之前通过转移回路产生人工高频零点而开断的限流断路器。由于晶闸管型的固态断路器只有过零才能开断,开断延迟较大不能准确控制开断时刻,而人工过零又需要研究相应的配套技术并增加电流转移回路的投资。但近年来自关断器件(如GTO、IGBT等)的出现给固态断路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转机,可以准确控制开断时刻并能解决故障电流的限流开断问题。
一、固态断路器结构特征
断路器是负责开合和断开正常回路状态下的电流,并能闭合、承载在规定时间内异常回路状态下电流的开关装置。可以说断路器是维护电力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核心环节。
通常情况下,断路器主要结构可以分为操动机构和灭弧室组成,通过操动机构带动灭弧室的触头进行开启、闭合动作,从而达到断开和承接电路的目的。现阶段,断路器常用于110k V 及以上电压等级,在高压输电系统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我国目前主要应用的断路器有油控断路器、真空断路器以及 SF6 断路器等,其中真空断路器常应用于中低压等级的输电系统。
固态断路器是断路器智能化形式之一,主要结构可以分为开关模块、主控模块、电源模块、冷却保护模块以及信号处理模块五大部分组成。
1.1 开关模块
固态断路器的开关模块主要由电力电子器件串并联构成的,通过这些器件的开启和闭合完成对正常回路中电流的开断控制。
1.2 主控模块
主控制模块是固态断路器的中枢,主要由单片机配合驱动电路、液晶显示屏及键盘进行工作。首先对通信模块传输来的数字模拟信号进行逻辑运算,输出符合预设保护特征的电平信号,电平信号经过放大器放大,驱动固态断路器电力电子器件的开启、闭合动作。
1.3 电源模块
用于给主控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以及驱动模块提供工作所必需的电能。
1.4 冷却保护模块
固态断路器的冷却模块主要用来吸收电子器件散发出的热量,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电子器件造成的热损伤。主要由电阻并联二极管,然后再与电容串联组成,分别位于电力电子器件的两端。
1.5 信号处理模块
信号处理模块主要是对主线路中的电流信号进行检测和处理,去除无用信号,然后将其转换成可供传输利用的数字模拟信号,并传输到主控制模块中。
二、固态断路器选型原则
固态断路器的选型原则主要包括工作可靠性、断路能力、切断时间、自动重合闸能力、结构简单性以及经济性。
(1)工作可靠性
固态断路器应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可靠地长期正常运行。
(2)断路能力
面对电网电压较高或故障电流较大的情况时,固态断路器应具备足够的灭弧能力,以保证能够可靠地断开电路,并具有足够的热稳定和动稳定度。
(3)切断时间
在电力网发生短路故障时,固态断路器应迅速切断故障电路,以缩短电力网的故障时间和减轻短路电流对电气设备的损坏。
(4)自动重合闸能力
架空输电线路的短路故障多数为临时性故障,因此固态断路器应实现自动重合闸,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增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5)结构简单性
在满足安全、可靠的同时,固态断路器的结构应尽可能简单,尺寸小,重量轻,价格实惠,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性。
推荐阅读:
燃情落幕!7月30日至8月1日,为期三天的WAIE2025(第六届)全数会智能工业展及大会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1号馆圆满收官。本届展会以“聚焦数字经济,赋能智能工业发展”为主题,成功打造了一场汇聚全球前沿技术与产业智慧的创新盛宴。现场不仅吸引了30000余人次专业观众亲临探索,线上直播观看更突破10万+人次,数百家行业领军企业携千余项创新成果震撼亮相,共同擘画了智能工业发展的蓬勃图景。
光学镜头龙头大立光(3008.TW)公布最新财报显示,2023年7月合并营收达54.13亿元新台币,较6月大幅增长31%,同比微降0.1%,创下本年度单月营收峰值。累计前7个月总营收316.65亿元新台币,较去年同期增长14%,反映产业链复苏态势。
根据集邦科技(TrendForce)8月5日发布的最新面板价格数据,持续下跌近半年的电视面板市场在8月上旬迎来关键转折点。数据显示:32英寸、43英寸及50英寸中小尺寸电视面板价格在本月上旬结束连续6个月的跌势,正式止跌回稳!而大尺寸面板(55英寸、65英寸、75英寸)虽然延续跌势,但跌幅已明显收敛至约1美元。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于8月5日正式发布2024年7月财务数据。数据显示,当月合并营业收入为6138.6亿元新台币,相比6月实现了13.6%的月度提升,较2023年同期增长7.25%,创下历年7月的最高纪录。这一强劲增长主要受到人工智能(AI)领域相关产品的持续需求驱动,同时电脑终端设备与消费智能产品的市场热度同步上升,推动整体业绩超预期发展。管理层预计,随着运营环境优化,第三季度业绩将超越第二季度表现。
8月5日,合肥优艾智合机器人与西安交通大学具身智能研究院联合发布全球首创"一脑多态"架构人形机器人凌枢(LingShu)。作为具身智能领域的突破性产品,该机器人在跨场景集群协同作业领域实现技术革新,标志着工业场景智能化应用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