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创产业链条上的“明珠”企业集体亮相CITE2024

发布时间:2024-03-21 阅读量:998 来源: CITE 发布人: bebop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即“信创产业”)旨在针对硬件及云等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网络安全等IT产业链核心技术产品进行自主研发,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运转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支撑,避免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大力发展信创产业,是国家重大战略和构筑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石,是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和安全防护能力的有力保障。


 

图片1.png

图1信创产业链环节示意图


一、信创市场规模有望保持高增长趋势


信创建设从党政领域的应用起步,逐步扩展至金融、电信、电力等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领域,由局部领域向多细分领域拓展。基于行业信创用户的应用场景需求,随着国内国产化路径开始从基础办公、到一般业务系统、再到核心业务系统的演进,涉及行业相关的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重点关注业务系统集成以及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如飞腾信息、麒麟软件、金山办公、人大金仓、宝德、申威、同泰怡、可信华泰等企业分别在细分领域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根据艾瑞咨询预测,未来信创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增长趋势,随着数字中国强化关键能力、各领域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不断推进,预期中国信创市场整体规模仍将保持30%以上的年增长。随着行业信创的深入、应用软件的成熟,信创产品将渗透至更多核心业务场景,预期2025年恢复高增速,于2026年突破2000亿。


 

图片2.png

图2 2021-2027年中国信创市场规模及预测(亿元)


二、AI助推信创产品在垂直行业的深入应用


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底层IT基础设施构建及上层应用软件开发的模式转变,创造了新的IT建设发展路径,也为我国信息技术产品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AI重塑生产力,为信创产业发展打开全新的空间,AIGC将进一步助推信创产品在各垂直行业的深入应用。2023年国内科技龙头企业密集推出人工智能大模型,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头部大厂及垂类解决方案服务商相继推出适用于各垂直行业的解决方案,截至2023年7月,我国累计已经发布130个大模型,助力行业变革。我国国产大模型已经开始在教育、医疗、汽车、办公、工业、智能硬件等B端和C端应用场景持续落地。


三、信创产业迎来新一轮政策机遇


全球数字化时代到来,数字经济是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趋势,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到国家安全的主基调,重申发展信创产业,实现关键领域信息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性。部分地区已开始制定信创设备的采购比例,2022年5月,深圳市发布《深圳市关于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若干措施》,指出提升信创产品应用比例,原则上新增办公系统、业务系统中信创产品的采购比例,金融、能源、教育、医疗、电信、交通等重点领域不低于20%;新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中信创产品的采购比例,党政机关、国资国企不低于40%。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信创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相关部门、地方政府与头部企业正积极布局,构建国产化信息技术全周期生态体系,打造信创产业发展集聚区。在多方利好政策的支持下,中国信创产业的创新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为打造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建设开放共赢的信息产业生态,信创产业成为我国全面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为推动行业内资源交流互通,打造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助推信创产品在各垂直行业的深入应用,第十二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 2024)将于2024年4月9-11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盛装亮相,将展示从芯片、硬件设备到软件服务,从电子制造到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的数字经济全产业链。


同期,本届博览会隆重推出了备受瞩目的“信创生态联合展区”。截至目前,该展区已成功汇聚了麒麟、飞腾、金山、人大金仓、申威、宝德、同泰怡、可信华泰等国内信创行业的领军企业,共同展示最新的技术成果和创新实践。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同期举办的第四届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论坛堪称一场业界盛事。论坛汇聚了信创领域内的资深从业者和产业专家,特别邀请了众多行业翘楚与知名学者共襄盛举。届时,他们将齐聚一堂,围绕信创产业的多个维度展开深入而富有洞察力的探讨与分享。他们的智慧碰撞与经验交流,将为信创产业的深入发展贡献宝贵智慧,共同推动其迈向更加广阔和崭新的高度。


 图片3.png


相关资讯
万亿集群冲刺!成都电子展倒计时,500+优质企业抢占先机,共绘产业新蓝图

作为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版图的核心支点城市,成都已构建起以“芯屏端软智网安”为引领的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2024年,该产业规模突破1.36万亿元,稳居全国城市第6位,相较于2020年万亿的产业基数,实现了年均7%的复合增长率,充分彰显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华虹半导体2025年Q1业绩解析:逆势增长背后的挑战与破局之路

2025年第一季度,华虹半导体(港股代码:01347)实现销售收入5.4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6%,环比微增0.3%,符合市场预期。这一增长得益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及汽车电子领域需求的复苏,以及公司产能利用率的持续满载(102.7%)。然而,盈利能力显著下滑,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仅为380万美元,同比锐减88.05%,环比虽扭亏为盈,但仍处于低位。毛利率为9.2%,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2.2个百分点,反映出成本压力与市场竞争的加剧。

边缘计算新引擎:瑞芯微RV1126B四大核心技术深度解析

2025年5月8日,瑞芯微电子正式宣布新一代AI视觉芯片RV1126B通过量产测试并开启批量供货。作为瑞芯微在边缘计算领域的重要布局,RV1126B凭借3T算力、定制化AI-ISP架构及硬件级安全体系,重新定义了AI视觉芯片的性能边界,推动智能终端从“感知”向“认知”跃迁。

半导体IP巨头Arm:季度营收破12亿,AI生态布局能否撑起估值泡沫?

2025财年第四季度,Arm营收同比增长34%至12.4亿美元,首次突破单季10亿美元大关,超出分析师预期。调整后净利润达5.84亿美元,同比增长55%,主要得益于Armv9架构芯片在智能手机和数据中心的渗透率提升,以及计算子系统(CSS)的强劲需求。全年营收首次突破40亿美元,其中专利费收入21.68亿美元,授权收入18.39亿美元,均刷新历史纪录。

Arrow Lake的突破:混合架构与先进封装的协同进化

2024年10月,英特尔正式发布Arrow Lake架构的酷睿Ultra 200系列处理器,标志着其在桌面计算领域迈入模块化设计的新阶段。作为首款全面采用Chiplet(芯粒)技术的桌面处理器,Arrow Lake不仅通过多工艺融合实现了性能与能效的优化,更以创新的混合核心布局和缓存架构重新定义了处理器的设计范式。本文将深入解析Arrow Lake的技术突破、性能表现及其对行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