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国产替代浪潮,多款自研高性能通用MCU推荐!

发布时间:2023-09-28 阅读量:1061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Emely

众所周知,MCU行业是一个市场集中度高,且以国外品牌为主的行业。得益于汽车电子、物联网和消费电子等应用需求的激增,MCU的需求量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MCU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MCU是一种具有性能高、低功耗、可编程等优点的高集成度的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更多的应用场景不断呈现出来,极大地推进了MCU的市场规模。MCU市场将朝着节能化、智能化、安全性、轻薄短小及多功能合一等方向发展。

 

MCU出现的时间不长,但是它的发展却很迅速。国内起步较晚,但随着产业链下游应用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MCU需求量持续激增,我国MCU行业也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MCU产业链可以简单的分为上游原材料设备、中游设计制造、下游应用三个方面。

 

(1)产业链上游

MCU产业链上游可以分为原材料供应商和代工厂商。

原材料主要为晶圆和来自ARM等的内核授权,此外还有光刻胶、抛光材料、溅射靶材等,代工厂商包括台积电、联电、中芯国际、格罗方德等等,整体市场份额在九成以上。

 

(2)产业链中游

MCU产业链中游为MCU芯片的制造。

今年我国MCU芯片市场规模保持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国内大部分市场份额仍被国外厂商所占据,主要为瑞萨电子、恩智浦、英飞凌、微芯科技、意法半导体等,合计市占率超过80%。高端市场大部分都被国外企业占据;国内MCU厂商数量众多,但是市场份额分散,在中低端市场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主要为芯海科技、中颖电子、北京君正、乐鑫科技、士兰微等等。

 

(3)产业链下游

MCU产业链下游为MCU的应用。

下游应用广泛,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消费电子、智能安全等领域,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占比明显低于全球市场,而国内市场则集中在消费电子、家电领域,其中包括均胜电子、华阳集团、拓普集团等等。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Yole Intelligence所发布的2022年MCU总收入市场份额,我们可以看到:恩智浦、瑞萨、英飞凌、ST、Micrchip这五家国外厂商,在全球 MCU总销量中几乎占据了80%以上。目前在中高端应用领域,仍然是被欧美、日系厂商把持,本土MCU厂商的占比较低。

图片.png

近几年各行业不稳定性因素逐渐增加,并且随着产品的应用技术支持和生态都在不断地提升,各大企业对国产替代的需求越发强烈,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方案逐渐实现国产替代,推进国内MCU行业的发展。

 

由于本土供应的市场足够大,更多的人才和企业的加入为MCU国产化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技术能力,丰富国产MCU产品的矩阵,实现产业良性竞争。在本土供应浪潮和市场需求增长的带动下,MCU国产化的进程刻不容缓。

 

在MCU替代的浪潮中,国内MCU厂商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市场服务等方面都有不断的进步提升。作为MCU赛道的“后起之秀”,先楫半导体一直致力于自主研发高性能微控制器产品,发展势头迅猛,并在市场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已经量产的高性能通用MCU产品系列有HPM6700/6400、HPM6300、HPM6200以及HPM5300,性能领先国际同类产品。

 

HPM6700/6400

HPM6700/6400系列是先楫半导体推出的高性能实时 RISC-V 微控制器,RISC-V 内核支持双精度浮点运算及强大的 DSP 扩展,主频高达 816 MHz,创下了高达 9220CoreMark和高达 4651 DMIPS 的 MCU 性能新记录。

图片.png

 

目前HPM6700/6400系列已经量产,为工业自动化及边缘计算应用提供了极大地算力、高效的控制能力以及丰富的多媒体功能,并完成AEC-Q100认证,全力服务国内工业、汽车和新能源市场。

应用领域:电机控制、显示系统、音频设备、工业PLC、工业网关等。


HPM6300

HPM6300全系列产品采用晶心Andes D45 RISC-V内核,支持双精度浮点运算。模拟模块包括16bit-ADC,12-bit DAC和模拟比较器,配以多组纳秒级高分辨率PWM,为马达控制和数字电源应用提供强大硬件支持;通讯接口包括了实时以太网,支持IEEE1588,内置PHY的高速USB,多路CAN-FD及丰富的UART,SPI,I2C等接口。

图片.png

HPM6300的主频达到648MHz, 并具有FFA协处理器,能实现FFT/FIR快速计算,具备3个16位的ADC、10/100M以太网等,适合工业自动化、电网等行业应用,如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伺服驱动器、PLC、工业控制器,电网的DTU、断路器等产品。

应用领域:新能源、电机控制、工业网关、音频设备等。

 

HPM6200

HPM6200是先楫推出的高性能、高实时、高精度混合信号的通用微控制器系列,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储能,电动汽车,工业自动化等,可以在工业和汽车应用中实现数字电源和高性能电机控制。

 

图片.png

性能方面,HPM6200采用了RISC-V双核架构,支持双精度浮点运算及强大的DSP扩展,主频达到600MHz,性能达到6780 CoreMark和3420 DMIPS,可在1us内完成基于矢量控制的电流控制环路运算。

此外,HPM6200还配置了4 组8通道增强型PWM控制器,其中2组高分辨率PWM调制精度高达100ps,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精度的PWM。不但提升了系统控制精度,还可实现单芯片控制多轴电机或者单芯片实现复杂拓扑的数字电源。

应用领域:新能源、数字电源、电机等领域。

 

HPM5300

HPM5300是是一款高性能 RISC-V 内核通用微控制器,主要面向工业自动化、新能源及汽车电子三大应用领域。HPM5300 支持双精度浮点运算及强大的 DSP 扩展,主频 480MHz,达到甚至超越国际主流高性能 MCU 产品,满足大多数应用场景下的开发需求。

 

图片.png

此外,HPM5300 还是先楫半导体第一款全系列内置 1 MB Flash 的产品,同时内置 288KB SRAM,极大避免了低速外部存储器引发的性能损失。模拟部分集成 16bit ADC、12bit DAC 以及运放,增强整个系统精度。HPM5300 配置两个八通道的 PWM 模块,同时引入了 PLB 可编程逻辑单元,实现丰富、多逻辑的保护,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卓越的通讯能力在丰富的通讯接口上体现得淋漓尽致,HPM5300 系列提供多种可灵活配置的接口,包含 4 路 CAN-FD、4 路 LIN、多路 UART/SPI/I2C 以及USB OTG 内置 HS PHY,轻松实现各种接口类应用。

应用领域:工业自动化、新能源、汽车电子等。



申请样片,方案技术资料,请扫二维码。

图片.png


相关资讯
VS Cisco/NVIDIA:GIGALIGHT 400G SR4方案性能全面领先

在AI算力爆发与云计算需求激增的2025年,数据中心面临高带宽、低时延、低成本的三重挑战。GIGALIGHT推出的400G QSFP-DD SR4至4×100G单波互连方案,以“单波长100G PAM4”技术为核心,突破传统并行架构的瓶颈,实现单端口带宽利用率提升300%、功耗降低20%,并减少75%的光电转换单元,为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提供兼具弹性与经济效益的短距连接新范式。这一方案不仅解决了传统400G部署中光纤资源浪费、端口密度不足、TCO过高等痛点,更在NVIDIA GPU集群、云原生Spine-Leaf架构等场景中验证了其技术领先性。

是德科技KAI系列解决方案性能优势与行业竞争力分析

在AI数据中心高速迭代的浪潮中,是德科技KAI系列解决方案以全栈测试能力重构AI基础设施验证范式,通过算法仿真、高速网络验证与光互连测试三大核心模块,直击AI集群设计效率低、网络验证复杂度高、光模块测试精度不足等痛点。相较于传统方案,KAI系列通过全生命周期协同验证,帮助客户缩短30%以上的开发周期,并在Meta、阿里云等头部企业的实际部署中实现性能跃升。以下为重新生成的5个标题,结合技术价值与传播吸引力,精准覆盖用户需求场景。

广和通5G AI MiFi解决方案性能优势与竞品分析

在全球5G与AI技术加速融合的背景下,广和通推出5G AI MiFi解决方案,通过“通信+智能”双引擎重构移动热点设备的行业标准。该方案基于4nm制程高通QCM4490平台,集成Wi-Fi 7多频并发、本地化AI语音交互(支持20种语言互译)及低功耗设计,在2.33Gbps下行速率与95%翻译准确率的加持下,彻底解决传统MiFi设备在跨国场景中的连接延迟、交互单一及云端依赖等痛点。相比Netgear、华为等竞品,其独特的“端侧AI+边缘计算”架构在能效比(0.46Gbps/W)与多场景适配性(工业巡检、国际商务)上展现显著优势,成为推动万物智联时代高效落地的标杆方案。

【海思Hi2115方案】NB-IoT R14+北斗双模定位,0.8uA超低功耗破解电动车防盗难题

一般定位追踪可使用GNSS技术,引入NB-loT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利用云平台实现管理

高性能智能网关方案:实现250+PLC设备数据无缝上云

工业智能化发展使大量工业设备需要接入网络以实现数据采集、远程监控和设备控制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