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火全面屏触摸语音智能开关单火线供电技术

发布时间:2023-05-5 阅读量:96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关键词摘要:单火线 智能中控屏 全面屏 智慧屏 触屏面板 语音智能开关 单火线供电技术


内容摘要:突破“屏”颈,解决痛点,单火线智慧屏供电技术,实现了智能中控屏、全面屏智能开关、触屏语音智能开关面板等带屏产品的单火供电快速安装设计。

配图(图片来自网络)


迅迪电子专注8年单火技术,了解行业痛点,钻研行业技术,配合客户需求,推出了全面屏触摸语音开关单火线供电技术方案:采用迅迪单火线模块XD301F与迅迪单火适配器相结合,可驱动搭载安卓,Linux等系统的86全面屏触屏语音智能开关面板。


原位替换,普通灯具变智能

底盒兼容标准86型普通开关暗盒尺寸,安装无需改造电路与墙面,自带1-3路灯控,支持各种常见灯具,让普通灯具秒变智能。

备注:智能中控屏内置ZigBee网关,相对于没有内置ZigBee网关的智能开关来说,选用它能够省下单独配备ZigBee网关的费用,无形之中进一步提升了性价比。


智能中控屏开关、全面屏智能开关、触屏语音智能开关等配备了TFT全彩触摸屏,融合触摸屏和语音交互的各自优点,能够支持远场智能语音,可以通过语音、触屏、APP等多种方式进行智能交互,解决了智能家居的人机交互痛点,可以让用户更好地操控家里的智能设备,大大提升了整体的使用体验。

图(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由于智能中控屏开关、全面屏智能开关、触屏语音智能开关等产品采用TFT彩色屏幕(含IPS超清多彩屏),以及语音音乐播放(内置喇叭)等,往往需要较大的供电电流,普通单火线是没办法直接为TFT彩色屏幕及音乐播放器件供电的。所以市场上的智能中控屏开关、全面屏智能开关、触屏语音智能开关等产品大都采用零火线供电设计,要求在墙壁开关底盒内必须布设零火线。


但是实际应用中往往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将家里的普通开关更换成智能开关的时候,发现当初装修时因为没有布设零线,开关底盒里只有火线回路。遇到这种情况时,就只能重新布设零线,或者干脆放弃零火版的智能中控屏开关、全面屏智能开关、触屏语音智能开关等产品。

为了解决这样的困扰和痛点,使原本需要零火布线的智能中控屏开关、全面屏智能开关、触屏语音智能开关等,也实现单火线极速换装设计。单火线专家研发出了单火线智慧屏供电技术,完美解决了装修的时候没有预埋零火线的烦恼,也免去了安装时重新布线的麻烦,再也不需要砸墙改线了。


配图(图片来自网络)


单火供电快速安装设计,直接替换原来安装的一些86设备,对于非新装修的房子改装智能家居系统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在智能开关流行之前,绝大多数房屋在装修的时候都只布设的火线回路,智慧屏单火线取电技术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这些只有单火线回路的房子也能用上智能中控屏开关、全面屏智能开关、触屏语音智能开关等产品。

智慧屏单火线取电技术解决了我们在改造智能家居系统时安装中智能中控屏开关、全面屏智能开关、触屏语音智能开关等产品时因为没有零线而不得不砸墙布线的烦恼,更加简化了安装过程。


技术咨询请与厂家迅迪电子联系,谢谢!


相关资讯
直击远光眩目痛点:大联大世平推出模块化汽车矩阵大灯解决方案

2025年8月5日,亚太半导体分销巨头大联大控股宣布,旗下世平集团推出革命性汽车矩阵式大灯方案。该方案以安森美(onsemi)NCV78343像素控制器、NCV78964双相驱动芯片、NCV70517电机驱动及NBA3N206S收发器为核心,深度融合恩智浦S32K344主控、安世半导体逻辑器件、艾迈斯欧司朗高亮LED与莫仕连接器等尖端元器件,为智能车灯系统提供全栈式硬件支持,直击传统远光眩目痛点,重塑夜间行车安全与光效美学新标准。

拆解家电智能变频核心:兆易创新GD32E235方案全场景应用图谱

国内家电行业智能化与能效升级浪潮汹涌,新国标能效要求日趋严苛,全屋智能互联需求井喷。在此背景下,传统家电功能单一的管控模式遭遇瓶颈,亟需向全场景智慧协同破局。MCU(微控制器)作为变频驱动系统的大脑,正凭借算力的跃升与算法的精进,成为攻克家电能效优化、精准调控与场景智联三大技术难关的核心引擎,引领产业迈入高阶竞争赛道。

小型化+低功耗!国产MCU如何平衡血糖仪性能与成本?

下面快包平台将推荐使用集成了数字和模拟功能,并且合理平衡了成本的微控制器,以实现小型、低功耗和高性能的血糖仪设备。

瑞芯微、英伟达高性能边缘计算盒子方案在缺陷检测中的应用案例

快包电子平台与瑞芯微构建方案商生态,推动边缘计算应用向工业表面检测领域渗透,已经有多款基于英伟达、瑞芯微RK3399,3566/3568和最新3588强算力的边缘计算主板和一体工业计算机进入智慧工厂项目。

国安部发文:部分境外芯片存在“后门风险”!

7月21日,国家安全部通过官方渠道发布紧急警示,指出部分境外生产的芯片、智能设备及软件可能在设计制造阶段就被故意预埋“技术后门”,使厂商能够通过特定信号对设备进行远程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