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全宇工业要量产懂铸件打磨的机器人

发布时间:2022-08-16 阅读量:2944 来源: 我爱方案网整理 发布人: Aurora

8月16日,专做铸件打磨机器人的湖南全宇工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宇工业”)完成Pre-A轮数千万元人民币融资。本轮融资由云启资本独家投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量产、市场拓展等事务。  

 

全宇工业成立于2019年底,核心团队原隶属央企集团下办技术研究院,十年前便专攻制造领域的基石工艺——铸件打磨,探索机器人技术对传统流程的自动化改造。  

 

1660631054846073.png

 

至今,全宇工业已成为行业内为数不多的解决铸件变型、混线生产等行业难题技术的企业,为潍柴动力、中车、亚新科国际铸造、中国航天等各铸造领域的多个头部客户提供标准化打磨站、线体及车间级的装备和服务。  

 

铸造作为工业母基,小到零部组件,大到发动机或内燃机,几乎遍及制造业的方方面面。  

 

从原材料到成品下线,铸造工艺主要分作三道流程:铸造金属准备、铸型准备和铸件处理。从浇注冷却的铸型中取出的尚属毛坯件,表面往往带有浇口、冒口及金属毛刺披缝,砂型铸造的铸件还粘附着砂子,距离下一阶段的机械加工,清洗打磨不可或缺。  

 

当下,困扰铸造行业的痛点一是在于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下。按照未来应用场景,需要打磨处理的毛坯产品种类繁多、一致性差。例如,与支架类相比,用在发动机缸体上的铸件产品,对口径、精度、韧性的要求不一而足。  

 

二是制造行业招工难,人力成本逐年上升。传统打磨工艺需要的技术培训门槛,再加上金属粉尘遍布、危险系数高的恶劣工作环境,均对生产的稳定性带来严峻挑战。  

 

全宇工业创始人兼CEO吴震宇告诉界面新闻,制造业实现自动化的首要前提是一致性和标准化。铸件打磨的对象恰恰为“原始”的毛坯件,产品粗放且对规整性、精度有一定要求,往往细节决定成败。因此,集成性差、大规模依靠人力操作长期为行业现状。  

 

然而用工荒成为阻碍行业发展的命门。国家统计局数据,从2015年开始,制造业用工人数进入负增长。2015-2020年,规上制造企业平均用工人数由8711万人下滑至6550万人。  

 

国家统计局五月份发布的《2021年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情况》显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年平均工资最高,为19.7万元,制造业则不足一半,仅为8.3万元。制造行业内,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指负责技术研发的工程师)年平均收入为12.9万元;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主要指一线操作工人)仅为9.2万元。  

 

无论是人工,还是机器,良品率始终是工业生产的核心指标。公司在此方面的质量表现也获得了客户的复购认可,亚新科国际此前连续采购过7期机器人项目,完成了对整个打磨清理车间的自动化改造,潍柴动力也两度选择进行项目合作。  

 

据吴震宇观察,目前工业机器人领域存在本末倒置的现象,即迷信某一算法、模型的准确率,认为深度学习、视觉识别的模拟训练结果可自上而下地迁移应用,而不考虑实际的投产场景需要,对工艺流程缺乏基本的了解。  

 

云启资本董事总经理冯瑶表示,由于工作环境恶劣,铸造场景出现了人力结构断层的现象,机器替人已成为不可逆趋势。而一款工业机器人要实际落地,需要基于对场景的深刻理解和对算法及硬件结构等的全方面优化升级。  

 

对全宇工业来说,“工业”在前,“机器人”只是基于行业实践得出的迭代方案。吴震宇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多年从事铸件打磨的项目经验是公司的关键优势,其中囊括人工操作流程的每一细节,机器人只占到产品业务的很小部分。  

 

目前,全宇工业已经完成两轮融资,上一轮千万级的天使投资来自北极光创投。成立不到三年,规模不满30人的初创团队,已相继开发了打磨工具系统、视觉算法系统、机器人本体等标准化功能部件。  

 

吴震宇表示,公司此前工作重心主要在研发与试产,以及对接少数头部客户的合作项目上,下一阶段将加大销售与推广,力求把批量产品投向市场,建立行业标准级的铸件打磨机器人产品线。

 

关于我爱方案网

 

我爱方案网是一个电子方案开发供应链平台,提供从找方案到研发采购的全链条服务。找方案,上我爱方案网!在方案超市找到合适的方案就可以直接买,没有找到就到快包定制开发。我爱方案网积累了一大批方案商和企业开发资源,能提供标准的模块和核心板以及定制开发服务,按要求交付PCBA、整机产品、软件或IoT系统。更多信息,敬请访问http://www.52solution.com


相关资讯
赋能严苛工况,Vishay新款M61金属陶瓷微调器解决工业设计痛点​

在焊接设备、3D打印机等高热工业场景中,传统微调器面临空间占用矛盾、温漂失效、布局僵化三大痛点。Vishay Intertechnology针对此推出的M61金属陶瓷微调器,通过材料革新(金属陶瓷基底)、结构创新(全密封+多向调节)、人机优化(手指旋钮)三重突破,重新定义工业级电路校准标准。

Qorvo 2026财年Q1业绩超预期 战略调整驱动毛利率显著提升

全球领先的射频解决方案供应商Qorvo近日公布2026财年第一季度(截至2025年6月28日)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当季实现营收8.188亿美元,毛利率达40.5%,运营支出3.017亿美元。营业利润3010万美元,净利润2560万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0.27美元,多项核心指标超越此前业绩指引上限。

大陆成熟制程芯片产能加速扩张,国台办呼吁两岸协同发展

中国台湾智库最新报告指出,大陆在成熟制程芯片(28nm及以上)领域的产能份额呈显著上升趋势。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在例行发布会上回应称,大陆依托完备的产业体系、丰富的应用场景及市场需求,已在半导体等高新技术领域形成竞争优势。全球产业链重塑背景下,大陆企业通过技术迭代与规模化生产,正加速提升成熟制程的市场渗透率。

联发科Q2财报解读:利润同比增8.3%,AI与高端芯片战略成效显现

联发科近日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净利润达278.48亿元新台币,环比下降5%,但较2024年同期增长8.3%,展现稳健的盈利能力。毛利率表现尤为亮眼,达到49.1%,环比提升1个百分点,同比微增0.3个百分点,超出此前45.5%~48.5%的预测区间。每股税后纯益(EPS)为17.5元新台币,反映公司在高端芯片市场的竞争力持续增强。

东南亚PCB产业崛起:占全球10.8%份额,但面临人才与关税挑战

近年来,全球供应链重组浪潮持续推进,东南亚地区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政策激励及地缘战略位置,逐渐成为全球电路板(PCB)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中国台湾电路板协会(TPCA)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三国的PCB产值合计达8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0.8%。然而,该地区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也面临制造能力不足、人才短缺以及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等多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