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2 阅读量:809 来源: 我爱方案网整理 发布人: Aurora
7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两条关于新能源车的召回信息。公告中提到,宝马与比亚迪两车企的部分插电式混合动力型号车辆具有自燃风险,因此召回,引起网友热议。
公告中显示,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将自2022年9月9日起召回从2016年11月10日至2020年8月28日生产的共57480台宝马5系,以及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将召回从2016年6月29日至2018年1月18日生产的共364台宝马7系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公告中给出解释,由于起动机后部电刷支架设计原因,当起动机运行时间过长导致内部过热时,电刷支架内部的铜线可能熔断,极端情况下会导致起动机周边的组件起火,存在安全隐患,两公司将免费为召回车辆更换改进后的起动机后部电刷支架。
另一则公告中显示,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将召回2021年4月5日至2022年4月18日生产的部分唐DM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共计52928辆。
公告中给出解释,召回原因是部分车辆动力电池包托盘有进水风险,可能造成高压系统拉弧,存在安全隐患。公司将免费为召回车辆进行检查,若电池包存在漏电或托盘透气阀安装面不平整,则免费更换电池包。
据悉,比亚迪的此次召回属于4月29日召回计划的扩大召回,在此前的召回计划中,比亚迪同样召回了唐DM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共9663辆,但为2021年9月2日至2022年3月14日的生产日期。
据媒体报道,此前宝马与比亚迪本次所召回的车型均有过自燃事故发生。
今年上半年发生了多起比亚迪唐DM车型自燃事件:1月26日,上海一辆比亚迪唐DM-i故障车,疑似在拖车途中起火,具体原因不明;3月25日,上海车主新提的比亚迪唐在停放状态下发生自燃,自燃时车辆并未充电,车辆烧毁严重;4月2日,有网友视频爆料,广东韶关一家比亚迪4S店内,一辆保养中的比亚迪唐发生自燃;5月23日,有媒体爆料称,一辆比亚迪唐DM在4S店维修工位自燃,底盘蹦出火星并伴有明火。
宝马混动车的自燃事故发生在两年前。
2020年10月29日,有媒体报道,一辆购买不到一年的宝马530Le插电混合动力轿车在停放过程中发生自燃,经公安及消防部门在勘察现场情况后认定车辆确系自燃。然而经过厂家鉴定,表示“不排除有遗留火种的可能”,因此拒与赔偿。而后经车主起诉,最终索回了相应损失。
而就在2020年的10月13日,宝马在全球范围内召回26700台PHEV车型插电混动汽车,原因系由于PHEV车型电池存在发热的情况可能引发自燃。按照宝马的说法,电池生产过程杂质进入电池内受到污染,当电池的化学成分中有任何异常元素时,会引起热失控,进而可能引发自燃。此前,宝马报告了三起插电式混动车型起火事件,分别发生在德国爱尔福特、赫恩和奥地利的萨尔斯堡。
关于我爱方案网
我爱方案网是一个电子方案开发供应链平台,提供从找方案到研发采购的全链条服务。找方案,上我爱方案网!在方案超市找到合适的方案就可以直接买,没有找到就到快包定制开发。我爱方案网积累了一大批方案商和企业开发资源,能提供标准的模块和核心板以及定制开发服务,按要求交付PCBA、整机产品、软件或IoT系统。更多信息,敬请访问http://www.52solution.com
近期,围绕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的任职资格问题,美国政界刮起一阵强风。事件源于美国参议员汤姆·科顿(Tom Cotton)本月5日致函英特尔董事会,对陈立武在华投资历史及其潜在利益冲突提出尖锐质疑,认为这可能危及英特尔获得的美国政府巨额补贴(包括《芯片与科学法案》下的近80亿美元)所应承担的国家安全责任,尤其涉及敏感的“安全飞地”(Secure Enclave)国防芯片项目。此质疑引发了广泛关注。
2025年8月7日,中国半导体行业领军企业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正式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两家企业销售收入均实现高两位数增长,并带动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这一成绩不仅体现了国内晶圆制造领域的高效运营,还反映出全球半导体需求的稳健复苏。分析机构指出,在人工智能、汽车电子和5G通信技术的推动下,中国半导体企业正通过优化产线和扩产战略,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星电子最新一代折叠屏智能手机Galaxy Z Fold 7与Galaxy Z Flip 7甫一上市,即在全球多地区域引发显著消费热潮。最新数据显示,在俄罗斯这一三星曾战略退出的关键市场,该系列的预售表现超出预期。行业分析机构透露,相较于前代产品,Z7系列在俄罗斯的预订量实现了约30%的显著提升。值得关注的是,采用超薄设计、轻量化大幅改进的Galaxy Z Fold 7在俄预售中占据主导,份额高达约70%,充分体现了消费者对于产品形态革新突破的高度认可。
2025年8月,全球模拟芯片龙头德州仪器(TI)对中国客户启动覆盖超6万款产品的价格调整,涨幅达10%-30%,远超6月仅3300款产品的定向调价规模。尽管官方通知生效日为8月15日,部分客户反馈新定价已于8月4日提前执行。此次涨价涵盖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及通信设备全品类,其中41.3%的产品涨幅超30%,工业级数字隔离器和车规电源管理芯片(PMIC)成为重灾区,涨幅普遍超过25%。
2025财年第一季度,日本罗姆半导体(ROHM)面临严峻财务挑战:营收同比下滑1.8%至1162亿日元,营业利润暴跌84.6%至1.95亿日元。尽管净利润下滑14.3%,但公司成功结束连续三季亏损,实现扭亏为盈。业绩承压主因工业机械与汽车应用领域需求疲软(销售额分别下降5%和7%),叠加中国碳化硅(SiC)厂商的竞争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