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22 阅读量:916 来源: 我爱方案网整理 发布人: Aurora
7月21日,由百度与央视新闻联合举办的主题为“AI深耕,万物生长”的2022百度世界大会如期召开。会上,百度重磅发布了第六代量产无人车——Apollo RT6。基于自动驾驶技术的重大突破,Apollo RT6不但具备城市复杂道路的无人驾驶能力,而且成本仅为25万元。根据规划,Apollo RT6会于2023年率先在萝卜快跑上投入使用。它的量产落地,将加速无人车规模化部署,重新定义汽车和未来出行方式。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百度把自动驾驶汽车的成本,降低至业界的十分之一,相当于一辆普通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无人驾驶汽车成本的大幅下降,以至于我们可以部署上万辆这样的车在全国各地了。
未来打无人车,要比现在打车便宜一半。
发布现场,央视主持人撒贝宁与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一同见证了Apollo RT6的首次亮相。Apollo RT6是百度面向未来出行自主研发、正向设计的量产车,整车针对乘客需求和无人驾驶出行场景进行了深度设计。Apollo RT6外观采用了贯穿一体的空间飞梭车身及银河腰线,突出科技感与安全感;创新性的龙骨天窗,将车顶传感器与天窗结构高度集成融为一体,彻底革新了自动驾驶改装车的造型;为了进一步提升出行便利性,车辆还配置了具有识别和提示功能的灵犀交互灯语、智能电动侧滑门等人性化功能。
智能座舱方面,Apollo RT6打造了百变智能空间,给乘客提供最极致的出行体验。Apollo RT6支持有方向盘、无方向盘两种模式,前排可根据不同出行场景配置座椅、售卖机、办公桌、游戏机等,满足乘客办公、娱乐等多元需求。此外,Apollo RT6后排1050mm超大空间、独立座椅以及智能交互系统后移设计,实现了A级车的尺寸、B级车的空间、C级车的体验。
Apollo RT6源自百度自研的「阿波罗星河」架构平台,作为该平台的首款车型,Apollo RT6实现了100%车规级和整车全冗余系统,相较于市面上的改装车可靠性高出两到三个数量级,全面保障乘客出行安全。Apollo RT6硬件上,具备架构冗余、计算单元冗余、制动系统冗余等七重全冗余系统,任何单一零部件或系统失效,备用的冗余系统都可以瞬时完成补位;软件上,搭载了整车+自动驾驶系统一体的故障诊断及风险降级体系。
李震宇强调,Apollo RT6既是一辆车,也是一位好司机,它自带的自动驾驶技术,相当于拥有20年驾龄的司机。Apollo RT6搭载了百度最新一代无人驾驶系统,具备比上一代车型更强的L4级自动驾驶能力,可应对城市各类复杂道路和场景。Apollo RT6配备的车规级高算力主冗双计算单元,算力可达1200Tops。全车38个传感器深度融合,实现远中近三重检测能力全覆盖,具有更精准感知能力。作为国内最早布局自动驾驶的企业,百度Apollo自动驾驶能力已得到广泛验证,测试总里程超过3200万公里,萝卜快跑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实现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订单量超100万,百度已坐稳全球最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
百度Apollo深耕自动驾驶九年,共推出了六代无人车。相较于前五代车型,Apollo RT6实现了AI技术和车辆工程的深度融合,具备高安全、高质量、低成本等优势。Apollo RT6不仅是面向未来出行的一款标志性产品,也将使无人驾驶出行变得触手可及。
关于我爱方案网
我爱方案网是一个电子方案开发供应链平台,提供从找方案到研发采购的全链条服务。找方案,上我爱方案网!在方案超市找到合适的方案就可以直接买,没有找到就到快包定制开发。我爱方案网积累了一大批方案商和企业开发资源,能提供标准的模块和核心板以及定制开发服务,按要求交付PCBA、整机产品、软件或IoT系统。更多信息,敬请访问http://www.52solution.com
据最新消息,苹果公司计划于2027年推出其首款机器人产品,这款代号为"Eve"的虚拟伴侣机器人,将结合苹果在硬件设计、人工智能和用户体验方面的优势,开创消费级机器人新品类。不同于传统功能性机器人,苹果的这款产品更注重情感连接和个性化陪伴,有望重新定义人机交互的未来。
在当前全球电子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转型的背景下,产业链协同创新已成为突破技术壁垒的关键路径。本次走访聚焦微焦点X-RAY检测、自动化测试烧录一体化、半导体封装工艺等核心技术领域,通过构建"技术攻关-场景验证-生态协同"的三维合作模型,旨在打通从实验创新到规模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美国为防止高端人工智能(AI)芯片通过第三方渠道流入中国,已秘密要求芯片制造商英伟达(NVIDIA)、超威半导体(AMD)等企业在出口至部分国家的AI芯片中植入追踪程序,以便实时监控芯片流向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