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C技术被视为新能源汽车未来的主流趋势

发布时间:2022-06-7 阅读量:1087 来源: 我爱方案网整理 发布人: Aurora

CTC技术被视为新能源汽车未来的主流趋势

 

解决续航焦虑是新能源汽车的永恒命题。为了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各家车企与电池大厂都拿出了一套自己的“最优方案”。  

 

目前业内主要有两种通行做法。一种是以蔚来为代表的换电模式,即快速更换电池以实现补能;另一种是特斯拉、零跑等推崇的CTC模式,它是Cell to Chassis的缩写,即把电芯直接集成在车辆底盘上,与车身融为一体。  

 

CTC技术被视为新能源汽车未来的主流趋势之一。目前,已有部分车企在产品中搭载了类似CTC的技术,比如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海豹与零跑C01。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也表示,将于2025年前后正式推出高度集成化的CTC电池技术。  

 

要认识CTC,需要先了解它与传统技术的区别。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传统的动力电池由电芯、模组、整包电池等构成一个完整的电池包,安装于汽车底盘之上,占用空间较大,制造成本不小。CTC技术直接把电芯集成到车辆底盘上,车身即电池模组本身,其优势在于硬件成本更低,且节省了车内重量及空间,能够容纳更多电芯,也进一步提高了续航能力。  

 

特斯拉CEO马斯克就曾表示,CTC技术配合一体式压铸车身后,可实现车身减重10%,续航增加14%,车身部件减少370个。另外根据零跑公布的数据,其5月发布的首款CTC技术量产车型C01,由于电池空间减少,布局空间增加 14.5%,续航提升10%,最高续航达到717km。  

 

当然,CTC技术也有其质疑声,就像功能机向智能手机转变那样,手机电池不再随时更换,充电也只能给整个手机充电。CTC技术的电池模组即为车身,一旦电池模组损坏,维修和更换成本可能会比传统方式更高,对汽车安全性能和热管理功能也有更大考验。  

 

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期间,零跑汽车科技副总裁曹力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零跑直接取消了电池包,采用了CTC一体化技术后,其车身刚度大大提高,从碰撞的被动角度来说,要更优于传统电池包的方案。维修方面,零跑目前的试验数据显示,维修成本与传统电池包形式相差不大。  


他还提到,基于大数据AI智能电池管理系统,零跑做了主动式的电池安全管理,即针对每一个电芯的状态实时采集数据,如果数据有异常会实时报警,并进行风险预测,尽量从根本上杜绝电池出问题热失控的情况。  

 

至于换电和CTC路线的孰优孰劣,零跑科技战略与产品规划总经理江涛认为要看适用场景和不同用户的选择。目前来看,私家车更适合CTC的高度融合模式。  

 

相比起给汽车充电,换电的优势在于快速、高效,一趟下来只需几分钟。因此,汽车快充速度就成为零跑等厂商的考验。曹力表示,部分厂商开始推出量产的高压快充技术,零跑也正在推进量产800V的高压平台,它带来的快速充电时间会相当于换电时间,“也许充电5分钟就有200公里的续航”。  

 

“换电要规模化会比较难,最好的是所有车企都用同规格的电池包,但主机厂可能不愿意失去这个主动权。”江涛认为未来汽车和手机是一个逻辑,以前续航不够所以要几块备用电池,电动车之后充电越来越快、续航越来越长,就没有必要换(电池)了。”


相关资讯
英伟达、AMD恢复对华芯片出口:有限解冻下的博弈棋局

解冻的实质,实则是精妙设计的“特供”路径。

意法半导体9.5亿美元收购恩智浦MEMS业务:逆势扩张的战略豪赌

欧洲芯片巨头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于7月24日宣布斥资9.5亿美元现金收购恩智浦(NXP)旗下MEMS传感器业务,包括9亿美元预付款及5000万美元技术里程碑款项。

英特尔逆风时刻:战略收缩背后

芯片巨头英特尔近日披露第二季度财报,赫然显示29亿美元的亏损数字

谷歌母公司Q2营收964亿超预期 资本支出加码至850亿

在2025年7月24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纳斯达克代码:GOOG, GOOGL)正式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财务报告。财报显示,该公司在2025财年第二季度实现了强劲的整体增长,多项核心指标超出市场预期。具体来看,Alphabet本季营收达96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847亿美元攀升14%,若按固定汇率计算,增幅为13%。同时,净利润达到282亿美元,同比增涨19%。这些数据反映了Alphabet在AI技术驱动的转型中持续领先,业务多元化战略效果显著。

英伟达Blackwell GPU市占率突破80%,供应链加速液冷技术布局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研究,全球服务器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期,AI服务器成为各大ODM厂商的战略重心。英伟达Blackwell平台产品(如GB200 Rack/HGX B200)自第二季度起扩大量产,新一代B300/GB300系列已步入样品验证阶段。预计2024年Blackwell GPU将占英伟达高端GPU出货量的80%以上,奠定其在AI算力领域的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