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1 阅读量:1269 来源: 我爱方案网整理 发布人: Aurora
半导体设备公司面临“幸福的烦恼”。芯片制造厂纷纷扩产,设备公司订单增多。但受全球供应链紧张及疫情影响,零部件交付周期一再延长,导致半导体设备交付难度加大。
“海外零部件厂商会优先保障本地设备厂商,国内设备厂商只能想办法多下订单,争取多拿一些货。”半导体设备产业资深人士李明(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1 订单饱满
“目前公司在手订单较为充足,生产经营正常,预计上半年业绩将保持增长。”北方华创副总裁、董秘王晓宁近日表示。
北方华创是国内综合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产品主要服务于国内主流半导体企业的成熟制程。2021年年底,公司合同负债增至50.46亿元,较期初增长66%。
国内刻蚀机设备龙头中微公司2021年新签订单41.3亿元,同比增长90.5%。公司的CCP刻蚀设备已批量应用于国内外一线客户的集成电路生产线。
今年一季度,万业企业控股子公司凯世通累计新增集成电路设备订单超6.80亿元,包含低能大束流离子注入机、低能大束流超低温离子注入机。离子注入机为集成电路前道四大核心设备之一,研制难度极大,长期被海外设备厂商垄断。
“公司产品需求强劲,二季度和三季度的产能已排满,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的产能也很紧俏。”国内清洗设备龙头盛美上海近期表示。公司合同负债从2021年年初的0.86亿元增至2022年一季度末的4.43亿元。
目前,拓荆科技在手订单饱满,公司合同负债已从2021年年初的1.34亿元增至2022年一季度末的7.80亿元。拓荆科技是国内唯一一家产业化应用的集成电路PECVD、SACVD设备厂商。
全球半导体短缺和芯片制造厂的持续投资,刺激半导体设备行业加快发展。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预计,2022年全球晶圆设备支出将再创新高至1070亿美元,同比增长18%。
“国内晶圆厂和存储厂采购本土设备的趋势明显,国内半导体设备公司业绩增长确定性高。”某头部券商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表示。
2 交付延迟
供应紧张蔓延到零部件端。全球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应用材料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由于零部件供应延迟,应用材料2022财年第二季度的销售额减少了1.5亿美元。
李明说,“海外零部件厂商供应延迟既有疫情因素,也有‘缺芯’带来的连锁反应。开关、控制器等零部件也需要芯片,芯片短缺会影响到零部件的交付。同时,部分零部件厂商不急于扩大产能,因为担心未来产能过剩。即使扩产,也需要一定时间,同时会面临人工短缺等问题。”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半导体设备零部件交付周期普遍延长,短则数月,长则半年以上。盛美上海表示,“海外零部件的采购以及向海外发货都受到疫情影响。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预计后续影响会逐步减小。”
英伟达否认H100和H200售罄传闻
红外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检测的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安防监控,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领域
随着全球制造业迈向集成化与数字化,独立机器人单元正逐渐融入更广泛的自动化系统。DigiKey 本季发布的《机器人技术探秘》的第 5 季《未来工厂》视频系列,联合行业领先企业 Eaton 和 SICK,系统解析了从电气控制、传感技术到数据互联等多个层面的前沿解决方案。新一季邀请了多名专家,一起探讨支撑现代机器人制造与自动化的基础设施与创新技术。
SEMI-e深圳国际半导体展暨2025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展将于2025年9月10日至12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隆重开幕。本届展会由CIOE中国光博会与集成电路创新联盟联合主办,中新材会展与爱集微共同承办,以“IC设计与应用”、“IC制造与供应链”及“化合物半导体”为核心主题,系统覆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环节。
在AIoT技术加速赋能全球数字化转型、中国持续引领物联网产业创新的大背景下,IOTE 2025第24届国际物联网展·深圳站于8月29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宝安新馆)圆满落幕。本届展会以“生态智能·物联全球”为主题,联合AGIC人工智能展与ISVE智慧商显展,汇聚1001家产业链企业,覆盖8万平方米展区,三日内吸引观众超11万人次,其中海外专业买家达5723人,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充分彰显了展会的国际影响力与行业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