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报道:芯片设备开始出现“缺芯”现象

发布时间:2022-05-9 阅读量:741 来源: 我爱方案网整理 发布人: Aurora

据《华尔街日报》5 月 6 日报道,全球半导体头部设备商高管最近都表示,芯片设备也开始出现“缺芯”现象。  

 

芯片

 

最近几个月,用于芯片制造的机器设备需要更长时间的交付期。在疫情初期,从提交订单到收到设备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据不少芯片制造和设备主管说,在某些情况下,这个时间线已经延长至两到三年。  

 

报道指出,全球芯片短缺情况持续了三年之久,由此,对于能迅速业界解决这一问题不再抱有较大期望。起初只是疫情时期笔记本电脑和其他通用型芯片的超高需求量引起的反常现象,现在已经演变成该行业的一个结构性问题。现在许多芯片公司的高管表示,这个问题将持续到 2023 年或 2024 年,甚至更久。  

 

格芯首席执行官 Tom Caulfield 说:“业界曾乐观地认为,到 2022 年底,供需将会达到平衡,不过目前我还没有看到希望。”  

 

爱德万首席执行官 Doug Lefever 认为,他们公司的测试设备交货时间已经增加两倍甚至更多,很多设备涉及到约 25 万个零件的组装,只要其中几个零件的供应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延误。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是微控制器芯片的制造商,其首席执行官 Ganesh Moorthy 认为,公司现在将芯片设备供应商视为优先客户,而在新冠疫情之初与对待医疗设备制造商的处理方式有所区别。  

 

他说:“我们采取的态度是,如果任何设备制造商发现某个特定的 Microchip 产品是自己的瓶颈,该产品就会被列入我们的优先名单。”  

 

Susquehanna 金融集团估计,全球半导体产业 4 月份的平均交货时间已经超过了 6 个月,几乎是上一个芯片繁荣周期的两倍。  

 

设备交付问题已经影响了一些公司的销售。知名设备公司 Lam Research 首席执行官 Tim Archer 在 4 月表示,设备的零部件短缺意味着该公司无法从强劲的需求中充分受益。英特尔首席执行官 Pat Gelsinger 最近也表示,达到供需平衡可能要到 2024 年,比他几个月前的预期晚了一年。他说:“设备短缺确实影响了增加供应的能力,速度低于我们此前做出的预测。”他说,不过英特尔的新工厂计划仍然没有改变。这种情况让高管们进行更长远的规划。


相关资讯
性能倍增在望:三星、SK海力士、美光联手推进DDR6平台验证

全球头部存储器制造商三星电子、SK海力士与美光科技近日取得突破性进展,均已完成DDR6内存标准的首个工程原型开发。这标志着下一代内存技术正式迈入实质性验证阶段。目前,三巨头正与英特尔、AMD、英伟达等核心处理器设计厂商展开深度协作,加速推进DDR6内存平台的整体适配与验证流程,为后续产业化扫除关键障碍。

全球最大容量SSD诞生!铠侠发布245.76TB存储怪兽

在数据爆炸式增长的数字经济时代,铠侠(Kioxia)于2025年推出全球首款245.76TB固态硬盘LC9系列,刷新了单设备存储容量上限。这一突破性产品直指人工智能训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等高密度存储场景,标志着企业级存储正式迈入单盘200TB+时代。

日本6nm芯片量产延迟!台积电熊本二厂工期延长一年半

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正式确认,其位于日本熊本县菊阳町的第二座晶圆厂投产时间将从原计划的2027年底推迟至2029年上半年,延期达一年半。此次调整主要源于首座工厂运营后暴露的配套基建短板,凸显海外扩产的本地化挑战。

大尺寸LCD面板2025年预计增2.4%,中国厂商份额近七成

根据知名市调机构Omdia于2025年7月25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尽管面临全球经济持续的不确定性以及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潜在压力,2025年全球大尺寸显示屏(9英寸及以上)整体出货量预计将展现出一定韧性,实现同比增长2.9%。这一增幅虽然略低于2024年水平,但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已属不易。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应用领域表现分化明显,电视和专用显示屏市场在2025年预计将承受下行压力,出货量可能出现负增长。

LG Display Q2亏损1160亿韩元,OLED业务逆势增长56%

根据LG Display(LG显示)7月24日公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合并财务业绩,公司当季销售额为5.587万亿韩元,同比收缩16.7%。更值得关注的是营业利润数据,公司录得1160亿韩元的净亏损,与上季度相比由盈转亏,环比降幅达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