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6 阅读量:913 来源: 我爱方案网整理 发布人: Aurora
第 5 代无线接入网络有望满足 2020 年及以后新型用例及应用的系统和服务要求。连通各行各业并支持新服务是 5G 技术最重要的方面,以便为满足 2020 年信息社会的要求做好准备。第 4 代或 4G LTE 主要在于连接人和地,是以通信和信息共享为核心主题。5G 通过为 4G 的通信和信息共享主题增加可靠、弹性的控制与监控功能,从而将连接范围扩展到机器设备。这种转变对系统要求和设计原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需要使用虚拟化和软件定义网络来挑战 5G 系统/网络性能极限,以确保实现更高的网络容量、更高的用户吞吐量、更高的频谱、更高的带宽、更低的时延、更低的功耗、更高的可靠性和更高的连接密度。5G 架构包含模块化网络功能。这些功能可按需部署和扩展,从而能够以低成本方式满足广泛的应用案例需求。
4G LTE 技术很成功,非常适合 6GHz 以下频谱。5G 则增加了 6GHz 以上频谱,为无线电接入网络开启了大段未使用频谱。它还支持大于 20MHz 的载波,降低控制开销,提高 RAN 灵活性以满足多种用例需求。支持大于 6GHz 的频谱是 5G 技术最具前景的属性之一,或许也是难度最大的特性。6GHz 以上通道模型由 3GPP 于 2016 年 6 月发布,其精度对正确设计基站和用户设备(UE)设计起关键作用。现实情况是,还需做更多工作和现场测试以提高这些模型的精度。这期间,系统设计需要具有灵活性和内在的可编程性,以根据在现场经验调整和改进底层算法。
将端到端时延减小到 1ms 以内是 5G 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旨在满足任务关键型应用的超高可靠低时延用例,以及扩展的移动宽带用例(诸如承诺为服务提供商带来更高收入的游戏)的要求。5G 正在改进帧结构以实现上述这一目标。图 1 给出一种准 5G 标准帧结构方案。该方案具有 100-200 微秒级的很短的传输时间间隔(TTI),比 4G LTE 的 TTI(1ms)缩短 10 倍,具备快速的 Hybrid ARQ(自动重发请求)确认,可缩短系统时延。
5G 有望支持灵活的帧结构,以适应不同用例和应用要求,例如数据包长度和端到端时延。有两种子帧扩展方法正在考虑中,它们具有灵活的每子帧符号数量和可变的子帧长度。也可将两种方法混合使用。两种方法都支持多种传输类型(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和混合方式)。子帧持续时间和采样率与基线 5G 数字论定义的一样。灵活帧结构对物理 (PHY) 层实现有影响。
图 1:一种准标准的基线 5G 帧结构
MIMO 技术非常适合厘米波 (3-30 GHz) 和毫米波 (30-300GHz) 频率,这是价格便宜而且未充分利用的频谱资源,有大量可用的连续波段。频率越高,传输信号的传播损耗越大。不过,更高频率下能获得很窄的笔形波束,可实现更大天线增益,以补偿较高的传播损耗。此外,随着载波频率增加,天线单元的尺寸会减小。因此,可以在更小的区域装入更多天线单元。
5G NR(新无线电)规范草案没有指明所支持的 MIMO 层数量,不过很可能高达 32 至 64 层。5G 系统将支持在每个 TTI 期间对用户资源分配进行快速重新配置,以实现更高频谱利用率。当支持多个 MIMO 层时,这会进一步加大系统复杂性。图 2 给出了 5G MIMO 系统中用户资源分配实例。时分双工 (TDD) 有助于缓解 5G Massive MIMO 的实现,其中信道状态信息利用信道互易性来确定。该方案未考虑用户端设备或终端中的非线性。需要指明的重要一点是,在 5G 基站实现方案中,终端需要记录多个波束并定期请求基站进行资源分配,以便为上行数据传输分配最佳波束。
图 2:基线 5G 系统中的 MIMO
对于 6GHz 以下的部署,5G 系统通常多达 64 个天线单元。6GHz 以上可有更多的天线单元数量。数字波束形成一般用在 6GHz 频率以下的情况(在基带中实现);而结合了数字和模拟波束形成技术的混合方案则用于 6GHz 以上频率。包含 64 个天线单元的 Massive MIMO 系统配置会显著增加复杂性和成本,因为要支持 L1 基带中数字波束形成所需的大量有源无线电信号链和预编码计算。基带处理信号链与远端射频单元之间的连接要求急剧增加。为了比较经济地实现这些系统,有必要在无线电中集成 L1 基带信号处理或其中的一部分。未来的这种功能划分可能导致网络节点中 L1-L2 与无线电功能处在相同位置。图 3 介绍了 64 个天线单元的 Massive MIMO 在不同系统功能边界上的连接要求,凸显了 L1 与无线电共址的必要性。
图 3:Massive MIMO 系统中的连接挑战
5G 的范围相当广泛,而且整个业界又非常活跃,提交了数百提案,因此使得商议时间大大延长。对所提议的算法和网络配置进行仿真,这样虽说不错,但还不够。概念验证演示、现场试验和测试台对于这些提案的评估都非常关键。这使得一般的机构很难审核所有提议。此外,来自市场的压力也非常巨大,要求更早地发布 5G 规范。有些运营商对于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和超高可靠低时延用例(URLLC)标准化的推出计划延期感到不悦——预期在 2019 年末推出。3GPP已针对数据选择 LDPC,针对 eMBB 用例选择极化码。对于 mMTC 和 URLLC 用例,LDPC、极化码和涡轮码都在考虑之中,不过行业还要等待更长时间才能为这些用例做出结论。
更复杂的是,运营商没有明确 5G 用例如何进行商业化部署以及哪种会在市场部署方面走在最前面。固定无线接入(替换最后一英里光纤)和智能城市是两个业界领先的用例。采用URLLC的垂直产业整合以及自动化运输等还需要更长时间才能从实验室和有限现场试验中走出来,实现更广泛的市场应用。出于这些原因,5G 系统预计要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以精调系统功能和性能,从而在这些用例被采用后实现演进并适应市场现实。
在现代汽车行业中,HUD平视显示系统正日益成为驾驶员的得力助手,为驾驶员提供实时导航、车辆信息和警示等功能,使驾驶更加安全和便捷。在HUD平视显示系统中,高精度的晶振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要素。YSX321SL是一款优质的3225无源晶振,拥有多项卓越特性,使其成为HUD平视显示系统的首选。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心电监护设备在日常生活和医疗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无源晶振 YSX211SL 作为一种先进的心电贴产品,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市场上备受瞩目。
对于可编程晶振选型的话,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选择。在选择可编程晶振的时候注重晶振外观、晶振的频率、晶振的输出模式、晶振的型号等等,这些都是要注意的,尤其是晶振的频率和晶振输出模式以及晶振的型号都是需要注意的。
在现代科技发展中,服务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各种应用提供强大的计算和数据存储能力。而高品质的服务器组件是确保服务器稳定运行的关键。YSO110TR宽电压有源晶振,作为服务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多项优势,成为业界必备的可靠之选。
其实对于差分晶振怎么测量方式有很多种,主要还是要看自己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了,因为选择不同的测量方式步骤和操作方式是不同的。关于差分晶振怎么测量的方式,小扬给大家详细的分享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