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28 阅读量:8391 来源: 贸泽电子 发布人: xiating
(图源:Buffaloboy – adobestock)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成为了制造工厂至关重要的部分。PLC是用于工业和商业用途的数字计算机,通常连接到多个输入设备,并按照预定义的程序执行操作。PLC被视为传统硬接线继电器逻辑的先进、可靠替代形式,因为它们可以根据应用的要求进行编程或重新编程,动态适应工厂条件的变化,而无需更换电线。在这篇博文中,我们将讨论PLC为工业4.0的进一步发展所起的作用,以及可以帮助制造商更好地在工厂中部署PLC的互连解决方案。
虽然PC和智能手机也可以处理多个程序,但PLC被设计为执行一组任务或预定义的任务。与普通计算机一样,PLC也有处理器、总线、I/O模块、编程单元和内存。处理器是设备的核心,它在处理输入后调节程序,然后向输出设备发送命令。 它们执行的功能包括逻辑运算、算术运算、计算机接口等。总线是通向PLC的通信路径。总线以二进制形式向控制器传输数据,如前所述,PLC按照编好的逻辑执行工作。编写的程序与数据一起存储在内存中。I/O模块包括将PLC连接到其他应用的所有接口,以及传感器等输入单元和电磁阀、电机等输出单元。
从模块化到集成化,目前市面上有多种类型的PLC。一般来说,它们都是为了在极端条件下运行而设计的,能够承受高温、振动、湿度等。这些方便编程的设备在控制器内有输入和输出接口。PLC提供了一种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来控制复杂的系统。此外,PLC还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可复用性,能够通过更改程序来支持多个应用。
工业4.0时代的PLC
PLC设计用于控制工厂内的机械设备,如机器人或伺服电机等。它们是可编程的计算机,装在方形柜子里,可以承受极端的温度和湿度。由于采用模块化结构,如果需要,这些设备的多个单元可以堆叠起来执行更复杂的控制。它们可以轻松运行代码,接受传感器设备的输入,并将决策输出到警报器、显示器或打印机。这些代码通过输入或时钟来实现循环和触发。
在工业4.0之前,一台PLC用于控制一组机器。进入工业4.0时代后,多台PLC可以分布在工厂的多个位置。每个机器人或伺服电机都有自己的控制器,控制器现在必须相互通信并与云通信,通过工厂Wi-Fi进行身份验证以保证安全,并响应客户订单。灵活性、速度、可靠性和紧凑性在这里不再是可选项。
那么,连接的控制器如何做到灵活、快速、可靠和紧凑呢? 它们可以配备带多个内核的MPU(处理器),可以执行同一个程序来比较并捕获任何危及安全的错误。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采用信号处理技术的MPU可以不再承担计算密集型任务,而是只将执行泛型程序的任务留给主寄存器。
Amphenol PLC支持解决方案
PLC在工业4.0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许多工厂设计师被要求部署PLC的原因。但如何将PLC集成到工厂自动化系统中? 为此Amphenol提供了许多集成选项。
我们首先来看看PLC的组成元件。PLC通常由CPU模块、接口模块、通信模块、电源模块和机架组成。
CPU模块
CPU模块被视为PLC的大脑。 它们运行阶梯逻辑程序,实现工厂流程的自动化。CPU模块同时具有内部和外部连接器。Amphenol Millipacs?直角和R/A插座是背板连接器,可以将CPU模块连接到PLC机架以及它旁边的输入模块。同时,CPU模块中还包含Minitek?板对板2.00mm连接器 。而CPU模块的输入/输出连接器还包括D-Sub和RJ45连接器。
接口和通信模块
接口和通信模块还具有D-Sub连接器,用于连接到D-Sub标准板安装接口。这有助于模块与控制柜中的其他组件(如伺服驱动控制器和继电器)之间的通信。Amphenol的SAS PCIe和DDR4等连接器支持数据传输单元以及与网络中其他系统的通信,BergStak?0.80mm/0.50mm等夹层连接器通过插卡与PLC内的主板连接。
PLC机架
PLC机架包含一系列Millipacs?直角连接器,可将每个模块,如CPU、通信和电源模块连接到机架。PLC机架充当PLC的通信和同步中心。此外,PLC机架中还有Minitek? MicroSpeed、Minitek? Pwr和Minitek? 1.25mm、USB连接器和模块化插孔 (RJ45)。
结语
为了跟上工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PLC已成为制造工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PLC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可编程和可重新编程模块,可用于要求严苛的工业和商业应用,代替硬接线的继电器逻辑。与计算机一样,PLC包含许多组件,这些组件需要在机架外壳内互相连接。Amphenol Communications Solutions提供丰富多样的互连解决方案,帮助设计师将更具成本效益的PLC解决方案集成到工厂中,让PLC不断推动工业4.0向前发展。
当全球每年因交通事故消失的人口相当于一座中型城市时(超110万人死亡,2000-5000万人受伤),科技正在成为人类对抗道路死神的最强盾牌。在这场生死时速的较量中,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如同数字化的守护天使,通过车规级传感器与AI算法的精密协作,正悄然改写交通安全的历史剧本。而这一切革命性变革的核心密码,就藏在那些比人类视觉敏锐百倍的"电子之眼"中。
在高精度雷达和导航应用领域中,时钟稳定性和精准定位是两大关键因素。由于雷达系统需要精确测量目标的距离、速度和方位,而导航系统则要求高精度地确定位置和规划路径,因此这些应用都对时钟信号的精度提出了极高要求。
当指尖划过屏幕成为数字时代的基础语言,触控技术正在书写人机交互的新篇章。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全球PC市场在2024年实现3.9%的企稳增长后,2025年将迎来AI PC换机潮与Windows 10停服的双重催化,预计触控设备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美元。在这场交互革命中,触控板已从外围配件进化为生产力核心组件——更精准的轨迹捕捉、更具实感的力度反馈、更智慧的生物识别,正在重新定义"指尖生产力"的边界。兆易创新凭借在电容触控领域十余年的技术积淀,以GSM3765/3766芯片组为支点,撬动这场触觉体验的全面升级。
在工业4.0向工业5.0跨越的进程中,自主移动机器人(AMR)正从“效率工具”蜕变为“智慧伙伴”。随着制造业对“以人为本”和“可持续性”的追求升级,AMR的设计核心已从单纯的自动化转向安全性与人机协作的深度融合。然而,高速移动的机械臂、复杂环境中的动态障碍物,以及突发外力冲击,仍对工人安全和设备稳定性构成挑战。如何在提升生产力的同时,让AMR像人类一样“感知风险、快速决策”?安森美(onsemi)通过传感、运动控制与智能照明的系统性创新,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前瞻性答案。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传感器如同数字世界的“末梢神经”,悄然推动着智能生活的每一次革新。作为MEMS气压传感器领域的革新力量,兆易创新正以颠覆性技术突破行业边界——从实现水下100米精准测量的防水型GDY1122,到功耗低至微安级的节能标杆GDY1121,其产品矩阵以“高精度、高集成、高灵敏度”的硬核实力,攻克复杂环境下的感知难题。在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的聚光灯下,这家中国芯片企业不仅展示了10ATM防水等级的尖端方案,更通过“3高1低1优”战略,将MEMS传感器推向智能穿戴、工业监测、应急救援等领域的核心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