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4 阅读量:1087 来源: Cytech Engineer 发布人: xiating
众所周知,智能制造对我国制造业有着重大的意义,是我国从低端制造走向高端制造的重要途径之一,发展智能制造有助于解决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节能减排问题,同时智能制造技术也会带来设备利用率最大化、高效的生产率以及高质量完成生产任务等诸多优点。ADI 基于状态的监控(CbM)是一种具有预测性的对设备的维护策略,主要在设备振动检测方面建立趋势,减少设备的停机时间,预测故障以及计算设备资产的使用寿命,提高制造的安全性。
一、设备状态监测的定义及意义
设备状态监测的定义
针对运转中的设备整体或者某个重要零部件的技术状态,进行检查以判断其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同时对异常状况进行追踪并预测其后期的发展趋势、确定其磨损程度的一种监测技术。
设备状态监测的意义
在设备不停机状态下,对设备技术状态进行实时监测追踪,并准确地掌握监测部位的修复或者更换情况。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关键部位零部件的使用潜力,避免零部件的过剩维修与保养,大大节约了维护成本以及减小设备的停机损失,尤其对自动化生产的工厂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传统设备维护与状态监测的区别
传统的设备维护往往都是对设备进行定期的人为检查。这种检查的间隔周期一般比较长,且根据主观感觉和经验进行判断来保证设备正常的运行,这就容易导致误判,比如一些零部件本来还可以继续使用,但是人为判断为失效,就导致资产浪费。而状态监测是一种动态的监测技术,也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查,通过加装布设各种传感器对设备异常的振动信息、电流信息、温度信息、磨损信息等进行实时监测。因此,相比于传统的定期维护而言,状态监测更加专注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下表(表1)为:传统维护和状态监测的成本区别。
表1 传统维护与状态监测成本区别
三、设备资产的维护周期
下图(图1)是设备资产的维护周期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设备的生命周期一般经历:初期使用阶段,定期维护阶段,潜在故障阶段,基于状态的维护阶段和功能故障阶段。
每个阶段的设备运行特征有以下特点:
初期使用阶段:初期的时候往往有保修范围的,在保修范围内设备故障维修成本均可以得到保证。
定期维护阶段:这个阶段由于维护频繁同时设备也处于较佳的状态,也不容易出问题。
潜在故障阶段:如果说有一种手段,可以在设备潜在故障阶段,就能够及时捕捉设备的技术状态参数,并加以实时监测,就可以大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潜在故障阶段往往会增加了振动特性信息。
基于状态的维护阶段:往往我们可以把潜在故障阶段和CbM阶段放在一起,这就对传感器提出了要求,比如带宽要宽,噪声要低,因为往往潜在故障阶段出现的振动信息的频率比较高(5KHZ以上),信号的幅值很低。
功能故障阶段:在这个阶段去维修设备往往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ADI 的CbM技术就是在潜在故障期和状态监控期,对设备关键零部件部位进行实时监测,获取零部件运行技术参数,进而让用户做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设备,并大大减小因为没有及时维护所导致的成本损失。
图1 设备维护周期示意图
四、ADI CbM技术在振动监测方面的技术应用
我们都知道用加速度计可以用来监测设备的振动特性。在状态监测领域,业界通常使用压电式传感器或者MEMS加速度计进行振动监测。两者各有优缺点,目前在客户端,ADI MEMS加速度计已经倍受客户的青睐,逐步地开始替换压电式传感器了,下图(图2)是ADI MEMS加速度计和压电式传感器的对比。
图2 MEMS加速度计与压电式传感器性能对比图
可以看出:MEMS加速度计在DC性能、抗冲击、线性度等各方面的指标都是优于压电式传感器的,最重要的就是MEMS 加速度计成本比较低,这也是客户端替换压电式传感器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ADI在CbM振动监测领域有着多种的MEMS传感器,根据设备种类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MEMS加速度计,其中ADXL100X以及ADXL35X这两个系列倍受欢迎。接下来我们以旋转设备监测为例,阐述如何去选择MEMS 加速度计。
轴承的失效特点分析
轴承是旋转零部件中的关键零件,振动监测部位一般位于主轴以及轴承。从下图(图3)可以看到:
· 当轴承内外圈出现裂纹时,在转动过程中,内部滚珠会周期性对内外圈裂纹进行冲击,此时会产生周期性的振动信息,该振动信号初期的时候往往频率比较高(大于5KHZ)振幅比较小;
· 到了第二阶段时由冲击产生的振铃效应增加,频率往往在500HZ到5KHZ之间,到了第三阶段轴承温度升高,能量传播到低频;
·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轴承失效阶段。
ADI的CbM技术主要针对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对旋转设备进行振动信号的捕捉与监测,提供设备技术状态参数,进而达到延长寿命减小设备宕机的作用。
图3 轴承失效阶段图
CbM振动监测关注加速计的指标
计算在振动监测中振动所产生的加速度公式如下:
其中d 表示振动部件的间隙值,f表示振动的频率,一般取最大频率。
从公式可以看出:振动产生的加速度与频率的平方成正比,比如100HZ振动在1um的间隙下可以产生0.395g加速度,1KHZ振动可以产生39.5g的加速度。
因此对于CbM的振动监测首先要考虑加速度计量程的选择,其次是噪声的加速度计,比如上图(图3)中轴承的频谱图中,初期振动往往频率高于5KHZ,出现的幅值也很小,如果带宽不够,或者噪声大的情况下就捕捉不到初期的振动信号特性。
ADI 的ADXL100X和ADXL35X系列加计可以满足振动状态的监测,同时ADI也提供了一系列的整套方案推荐。
电机/发电机/轴承/齿轮等振动监测方案推荐
在振动监测领域ADI不仅仅提供前端传感器的解决方案,也提供整套的数据采集方案。
ADXL1002参考设计方案推荐如下图(图4):
图4 基于ADXL1002与AD7768-1的参考设计图
该设计整体方案十分简单,选用了集成度很高的ADC:AD7768-1,因此前端不需要太多调理方案。前端传感器不仅仅局限于ADXL1002,该参考设计适用于ADXL100X全系列传感器使用。
特点:
· ±50g - ±500g量程,带宽11KHZ-24KHZ;
· 整体成本较低;
· 高性能、高精度、小尺寸。
IEPE 接口传感器方案推荐
图5 ADXL1002/ADXL1002 IEPE 与AD7134的参考设计图
上图(图5)中是压电式传感器,针对压电式传感器,ADI的ADXL1002 IEPE可以兼容替换,同时方案中选用全差分可编程增益仪表放大器LTC6373可以很灵活的对信号进行调理,AD7134是ADI最新技术的CSTD ADC,系统对前端抗混叠设计要求极低,使得系统设计更加容易。
特点:
· 低噪声、高动态范围、低失真;
· 无需抗混叠滤波器设计;
· 高精度、小尺寸。
以上只是举了两个推荐参考设计的例子,除了这两种方案,ADI还提供更多更丰富的产品组合以及CbM模块等产品。
五、CbM中如何选择正确的加速度计
产生振动的因素很多,比如轴承磨损、电机不对中、齿轮啮合不理想等都会在设备运行中产生振动,并且这些振动各有特性,因此我们针对不同振动类型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尤为重要,对监测的准确性以及系统的成本控制都有重要意义。下表(表2)是ADI在不同情况下推荐的MEMS 加速度计整理:
表2 MEMS加速度计应用类型推荐表
比如实施旋转设备预测性维护可以选择ADXL100X系列产品;设备不平衡不对中,松动失调等中后期故障可以选择ADX35X系列产品;低功耗应用可以选择ADXL362/ADXL367;如果客户开发能力不足,可以选择ADI提供的CbM模块产品ADCMXL3021/ADIS16228等产品。
六、总结
基于状态的监测不仅仅局限于振动的监测,同时有声音、光电、温度等的监测,在各个参量的监测中,ADI均提供高性能的产品解决方案供客户选择。相信在未来的5-10年内,随着智能制造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加工制造行业,ADI的产品以其有益的性能会被广泛的使用,不仅会带来技术的改进,也会促进产业的变革和提升。
据路透社5月25日报道,英伟达计划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一款全新AI芯片产品,其定价将大幅低于此前专供的H20型号,预计仅为后者售价的一半。消息人士透露,这款芯片基于英伟达现有服务器级显卡RTX Pro 6000D架构开发,采用GDDR7显存技术,放弃高端HBM3e显存及台积电CoWoS先进封装方案,借此大幅压缩成本。新芯片预计售价区间为6500至8000美元,量产时间定于2024年6月,7月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据美国纳微半导体官网及行业媒体报道(信息来源当地时间5月21日),功率半导体领域迎来重大技术突破。全球第三代半导体领军企业纳微半导体宣布与英伟达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研发基于800V高压直流供电(HVDC)架构的AI数据中心电力系统解决方案。
在汽车智能化与工业自动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压力传感器成为核心组件。纳芯微电子近期发布的NSPAD1N系列超小体积绝压传感器,凭借其车规级性能与技术创新,为智能座舱、工业控制等领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本文将从技术优势、竞品对比、应用场景等维度展开分析,解读其市场价值。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加速迭代的背景下,三星电子日前披露了其第六代10纳米级DRAM(1c DRAM)的产能规划方案。根据产业研究机构TechInsights于2023年8月22日发布的行业简报,这家韩国科技巨头正在同步推进华城厂区和平泽P4基地的设备升级工作,预计将于2023年第四季度形成规模化量产能力。这项技术的突破不仅标志着存储芯片制程进入新纪元,更将直接影响下一代高带宽存储器(HBM4)的市场格局。
全球领先的物联网设备制造商MOKO SMART近期推出基于Nordic Semiconductor新一代nRF54L15 SoC的L03蓝牙6.0信标,标志着低功耗蓝牙(BLE)定位技术进入高精度、长续航的新阶段。该方案集成蓝牙信道探测(Channel Sounding)、多协议兼容性与超低功耗设计,覆盖室内外复杂场景,定位误差率较传统方案降低60%以上,同时续航能力突破10年,为智慧城市、工业4.0等场景提供基础设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