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14 阅读量:2106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xiating
2022 北京冬奥会正如火如荼的进行,除了低碳环保的开幕式、精彩的比赛、一墩难求的吉祥物,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忙碌穿梭于诸多场景中的机器人们了。出于疫情防控需要,本届冬奥会全面推进"机器换人",以服务机器人取代传统人工服务方式来保障比赛安全与公共服务。在防疫、巡检、赛务、餐饮等各种场景中,上百台机器人"上岗"服务,成为本届冬奥会中一抹亮丽的风景线。
防疫机器人、引导机器人、递送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炒菜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各类机器人的相继亮相,给参赛人员带来了深深震撼,也瞬间刷爆了国内外社交网站。下面小编就结合近期的一些报道为大家逐一介绍一下本次冬奥会上的"机器人们"吧。
服务类机器人
疫情当前,面对如此浩大的盛会,北京冬奥会各个场馆以及酒店等休息区域,都配备了全新的服务机器人代替服务员进行工作,测温、消毒、清洁、配送等工作均由机器人完成。
防疫机器人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体育频道曾发布一则视频,视频中一台机器人在工作时发现和它打招呼的外国人没有戴口罩。于是,立刻停下"脚步",发出了"佩戴口罩"的提醒。拍摄者表示谢谢后,机器人随即离开。
视频中的机器人正是北京冬奥会的巡检防疫机器人,集公共空间巡控、口罩检测预警、热红外测温、手部消毒等功能集于一身,安全、防疫两不误。在巡逻时,它可以发现方圆5米内未佩戴口罩的人员,并发出佩戴口罩的提醒。头顶还配有无接触式手部消毒设备,通过头顶消毒设备的红外感应设备,自动喷出消毒液。
测温机器人
日常测温是疫情期间必不可少的工作,"测体温机器人"也疫情防控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测体温机器人通过手机APP绑定,它会将涉奥人员的体温数据远程、实时上报给数据后台,系统每3秒采集一次体温数据,一旦超过37.3℃,系统就会自动报警,以短信的方式通知防疫管理人员。
消毒清洁机器人
场馆的消毒清洁工作也由机器人完成,消毒清洁机器人负责了各个大面积公共区域的清扫消毒工作,可以做到消毒、洗地、推尘、除菌、降灰等等,同时还具有自动充电和维护、自动避障功能,无论是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还是在大流量人群区域中,都能开展工作。
配送机器人
物流配送也是北京冬奥期间另一项重要工作。在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下,通过配置物流机器人,实现物品运送更加高效,同时减少人员接触。据了解,智能物流机器人承重能力在30-300kg,可以自由移动、自主避障、自动回充,还可以智能规划路径。处在洁净区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配置的智能终端,呼叫物流机器人前往自己的所在地。
餐饮机器人
除了助力防疫外,机器人在本届冬奥会上还在充当了 "厨师"、"调酒师"等。
烹饪机器人
冬奥会智慧餐厅机器人烹饪水平不亚于优秀厨师。胡辣鸡块、干炒牛河、蒜蓉西兰花……在冬奥会的智慧餐厅,机器人烹饪的各式菜肴已让先期抵达的记者赞不绝口。智慧餐厅供应的中餐可分为蒸菜、炒菜、煮菜、砂锅四大类,各司其职的中餐烹饪机器人接受过长期实践检验,烹饪水平不亚于优秀厨师。智慧餐厅还供应牛肉汉堡、炸薯条等西餐。
菜品制作完成后,也由机器接应,通过计算出的最优路径,经由餐厅顶部的一条条透明的玻璃轨道,将菜品运送到餐桌,一般送餐需要2-4分钟不等。当机器人移到所需的餐桌上方时,一盘盛着食物的托盘就会随着下放的缆绳 "从天而降"。
咖啡机器人、调酒机器人
除了可透过玻璃看到的烹饪机器人,甚至还有咖啡机器人、调酒机器人,让你在这饭后能喝上两杯...
咖啡机器人只要按下启动键,机器人就可以开始取豆、称重、取水、上水、冲泡,4分钟就能做出一杯"手冲咖啡"。咖啡机器人之外,智能调酒机器人也可以像人类调酒师一样完成复杂的调配,同时进行智能摇酒动作,只需3-5分钟便可制作出一杯"高颜值"的鸡尾酒。
其他机器人
除了以上在场馆内服务的机器人,本届冬奥会还采用了许多不同的机器人用来辅助运动员训练或者辅助完成其他工作。
冰壶机器人
冰壶机器人作为辅助冰壶运动员的设备,其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弥补冰壶战术分析手段的不足,辅助运动员进行训练,为"科技冬奥"提供了重要保障。
六足滑雪机器人
六足滑雪机器人结合当下5G、无线网络等先进技术,通过远程控制,实现滑雪机器人同场竞技,创造电-机-竞的全新娱乐模式,为滑雪爱好者和青少年创造科技感十足的娱乐新风尚。
水下机器人
最后还有传递火炬的水下机器人,据了解,水下火炬传递环节由水陆两栖机器人与水下变结构机器人共同完成,包括机器人冰面滑行入水、水下火炬交接传火、机器人出水三部分。为奥运史上首次。网友表示"科技感拉满""厉害了我的国"。
结语
在北京冬奥会之前,在技术和市场不断发展、升级的利好之下,机器人就已经在走进各行各业,从不同方面为消费者服务。服务机器人的产品类型也从单一的扫地机器人、陪护机器人、教育机器人,拓展到高端手术机器人、商业清洁机器人、配送机器人等,产品类型愈加丰富。
根据IFR和中国电子学会数据,2016-2020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增长CAGR约为21.8%,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约为125.2亿美元,2022年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工业机器人,至2023年将突破200亿美元。
而冬奥会期间,机器人在物资配送、巡检接待、防疫检测等场景中的应用,势必会将机器人的应用再次推到风口之上。
2022年北京冬奥会由火炬传递开始,便向世界展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黑科技”实力。 除了首次、并且在水下采用机器人进行火炬传递,严格的防疫准备下,冬奥会赛场内外采用的多类型机器人更成为本届赛事一大出圈亮点。从智慧餐厅里的烹饪机器人,能够制作咖啡鸡尾酒的机械臂,到媒体中心里的物流机器人,公共区域大众熟悉的消毒机器人、测温机器人等。 冬奥会上的机器人展现的另一面,是协作移动机器人由典型工业场景向更广泛领域拓展的集中体现,而这其中不乏值得业界关注的自动化技术与部署考量。
奥会对机器人的运用向业界展现了协作移动机器人变化且不变的技术趋势,即安全、灵活、复合。以近年来发展迅猛的Mobile Industrial Robots(以下简称:MiR)自主移动机器人(AMR: Autonomous Mobile Robots)技术为例,作为内部物流机器人, 它具备了360度视场,不受光线和尘埃影响,准确探测0-1700毫米高度区间的任何障碍物,进而通过上述四大技术和五大安全功能,保护周围人员的安全。其次,MiR的AMR能够搭配数十种顶部模块,从单纯的运输类机器人,变为消毒机器人、智能叉车等。 顶部模块开箱即用,极大程度缩减部署成本与时间。 最后,通过搭配协作机器人手臂及相关夹具,MiR AMR即可形成复合型移动协作机器人。复合机器人兼具了AMR行驶底盘自主导航的能力,以及协作机器人手臂精准的抓取、识别、上下物料等功能,能够承担更多样且精细的任务。 除了典型制造业工业场景,MiR AMR其安全、灵活和复合功能允许机器人进入更广阔的公共服务及商业领域,包括医院、养老院、大学等,功能不被局限。
目前,MiR共有七款不同载重等级的AMR产品,从最轻量的一百公斤,到最重的一千三百五十公斤。结合MiRGo平台,MiR AMR能够搭配数十款开箱即用的顶部模块,灵活满足多元的内部运输自动化需求。
与此同时,市场对于机器人服务商软硬件方案的需求也将日益增加,我爱方案网作为一站式电子方案开发供应链平台,疫情期间方案搜索量暴增,为客户提供防疫机器人解决方案,接下来为大家推荐一些热门方案:
在AI算力爆发与云计算需求激增的2025年,数据中心面临高带宽、低时延、低成本的三重挑战。GIGALIGHT推出的400G QSFP-DD SR4至4×100G单波互连方案,以“单波长100G PAM4”技术为核心,突破传统并行架构的瓶颈,实现单端口带宽利用率提升300%、功耗降低20%,并减少75%的光电转换单元,为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提供兼具弹性与经济效益的短距连接新范式。这一方案不仅解决了传统400G部署中光纤资源浪费、端口密度不足、TCO过高等痛点,更在NVIDIA GPU集群、云原生Spine-Leaf架构等场景中验证了其技术领先性。
在AI数据中心高速迭代的浪潮中,是德科技KAI系列解决方案以全栈测试能力重构AI基础设施验证范式,通过算法仿真、高速网络验证与光互连测试三大核心模块,直击AI集群设计效率低、网络验证复杂度高、光模块测试精度不足等痛点。相较于传统方案,KAI系列通过全生命周期协同验证,帮助客户缩短30%以上的开发周期,并在Meta、阿里云等头部企业的实际部署中实现性能跃升。以下为重新生成的5个标题,结合技术价值与传播吸引力,精准覆盖用户需求场景。
在全球5G与AI技术加速融合的背景下,广和通推出5G AI MiFi解决方案,通过“通信+智能”双引擎重构移动热点设备的行业标准。该方案基于4nm制程高通QCM4490平台,集成Wi-Fi 7多频并发、本地化AI语音交互(支持20种语言互译)及低功耗设计,在2.33Gbps下行速率与95%翻译准确率的加持下,彻底解决传统MiFi设备在跨国场景中的连接延迟、交互单一及云端依赖等痛点。相比Netgear、华为等竞品,其独特的“端侧AI+边缘计算”架构在能效比(0.46Gbps/W)与多场景适配性(工业巡检、国际商务)上展现显著优势,成为推动万物智联时代高效落地的标杆方案。
一般定位追踪可使用GNSS技术,引入NB-loT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利用云平台实现管理
工业智能化发展使大量工业设备需要接入网络以实现数据采集、远程监控和设备控制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