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28 阅读量:866 来源: 与非网 发布人: 胖哥
汽车座舱系统除了显示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是车内监控系统的发展,这个脉络比较多,我先写一点东西来初步整理一下思路。
从驾驶员监控系统Driver monitoring System到车内人员监控系统Occupancy Monitoring System,然后再到车内整体环境的检测,整体来看主要是由两大块的驱动因素,首要的还是安全,全球每年有上百名儿童被父母拉在车内而导致人身安全问题,在夏天如果把娃不小心忘在车里,这是极度危险的的密闭空间短时间内温度就能达到60℃,很容易造成无可挽回的悲剧。
●法规因素:
针对这个,Euro NCAP宣布,从2022年开始,将开始对儿童车内遗留检测(child presence detection)打分,“这种功能可以检测出一个孩子独自留在车内,并向车主或紧急服务部门发出警报,以避免中暑死亡。”
●消费需求:
在这方面,特斯拉引入了Cabin Overheat Protect,专注于儿童(和宠物)安全。在汽车关闭的情况下可将汽车保持在安全温度数小时,除了车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之外,中控显示屏还会显示车内目前的温度,让路过的人知道他们不需要担心车内儿童(和宠物)所处的环境。
因此不管是法规还是面向消费者,这个领域在未来是一个必须要存在的功能。
▲图1.车内监控系统的内容
Part 1 法规和技术
如之前所说的,Euro NCAP将推进OMS车内人员监控系统,在欧洲销售的新车要想在2022年开始获得五星评级,现在就要开始部署OMS的功能,再往前推一步就是Occupant Sensing Systems(OSS)对于车内乘员的感知系统。全球范围内已经的开发,主要针对原有车门及座椅传感器基础上,增加依靠视觉(摄像头)或雷达传感器来检测后座上是否有人。
▲图2.DM将成为标配
▲图3.车内监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扩展功能集
要解决车内生物识别的方案,其实有很多种思路,最早或者最简单的其实基于物理信息,也就是基于座椅传感器,类似安全带的报警系统。然后扩展开来,基于座舱的驾驶员监测的摄像头,从驾驶员监控向全座舱监控延伸,扩展成为整个座舱监控的摄像头,当然在里面也可以把毫米波雷达加到里面去,或者用红外的LED接近检测的方案导入到里面去。
●摄像头:
好处是可以由座舱的大算力芯片对舱内的情况进行系统性检测。
●毫米波雷达:
安装在座舱内的车顶位置,可感知整个座舱的所有区域、探测目标并对其进行高精度分类和生物特征的监测。雷达可提供深度感知,透过柔软的材料,比如覆盖在儿童身上的毛毯和其他类似遮挡物。
●IRLED:
这个也比较简单暴力,缺点是较贵。
▲图4.不同的技术方案
▲表1.不同方案的对比
Part 2 产品组合
也正是因为有了挺复杂的产品组合,我的理解,这个领域可能也是座舱视频输入的最大需求,也就是原有的座舱板子都是围绕视频输出的,这个领域导入各种功能以后,也需要大算力GPU来进行检测。
▲图5.基于不同传感器的组合效果
大陆很有意思做了很多的概念设计:
○全部集成在一起,把IR LED和摄像头集成,其中2 Box的方案我理解在以后只要输送给座舱域控制器就可以了,4 Box这个好像有点更没必要了。
○集成在仪表或者显示上面,这个也是光学器件大整合的一种方式。
▲图6.不同的集成模式
小结:
围绕车内和车外,我们发现感知和计算的方案以后可以把车辆做的非常智能,它可以知道更多东西,也能让我们做更多的工作,车内监控的普及速度可能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快。
英伟达否认H100和H200售罄传闻
红外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检测的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安防监控,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领域
随着全球制造业迈向集成化与数字化,独立机器人单元正逐渐融入更广泛的自动化系统。DigiKey 本季发布的《机器人技术探秘》的第 5 季《未来工厂》视频系列,联合行业领先企业 Eaton 和 SICK,系统解析了从电气控制、传感技术到数据互联等多个层面的前沿解决方案。新一季邀请了多名专家,一起探讨支撑现代机器人制造与自动化的基础设施与创新技术。
SEMI-e深圳国际半导体展暨2025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展将于2025年9月10日至12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隆重开幕。本届展会由CIOE中国光博会与集成电路创新联盟联合主办,中新材会展与爱集微共同承办,以“IC设计与应用”、“IC制造与供应链”及“化合物半导体”为核心主题,系统覆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环节。
在AIoT技术加速赋能全球数字化转型、中国持续引领物联网产业创新的大背景下,IOTE 2025第24届国际物联网展·深圳站于8月29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宝安新馆)圆满落幕。本届展会以“生态智能·物联全球”为主题,联合AGIC人工智能展与ISVE智慧商显展,汇聚1001家产业链企业,覆盖8万平方米展区,三日内吸引观众超11万人次,其中海外专业买家达5723人,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充分彰显了展会的国际影响力与行业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