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16 阅读量:884 来源: IC修真院 发布人: 胖哥
一眨眼2021就快过完了,最近也有很多“马上2022了,你还有什么愿望没实现”之类的话题。
有的朋友把“暴富、升职加薪、发际线、祖国强盛……”列入自己的愿望清单,很多朋友在期待冬奥会,大三的同学已经在准备2022考研。
很多有转行IC打算的朋友,都不约而同地有一个担心:我现在转行还来不来得及?
一方面担心未来几年行业凉下来,另一方面是担心赶不上2022秋招/春招,这两类提问都有。其实就是长期看和短期看的区别。
长期看:IC行业还能火多久?现在转还来得及吗?
很多平台上都有类似的提问,IC行业还能火多久?
虽说众说纷纭,但基本上也能摸索出一个相对统一的答案:未来五年内,都是发展的风口。
私以为还是比较合理的。原因无他,之前也提到过——“十四五规划”。
很多朋友很少关注具体政策方面的内容,但是“财富密码”往往就藏在这些政策当中。
“十四五规划”全称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起止时间段是2021年-2025年。集成电路作为十四五规划开篇的七大科技前沿领域,也被很多朋友称为“财富密码”。
这五年能用来做什么?五年可以让一个IC小白成长为一个成熟的IC工程师。五年可以经历2-3个流片项目,积累足够的经验。五年可以让你年薪30W+的薪资翻倍。
五年之后呢?行业就到头了吗?当然不是,在国家的扶持下,势必能成长起一批优秀的企业,成为或即将成为行业龙头。IC行业也会遵循市场规律做良性的发展。
当然,错过了风口再想重新进入某个行业,无异于“追涨杀跌”。举个例子,某教培行业的朋友,今年3月刚从成人教育转到K12教培,8月就领了N+1。一边后悔当年校招没拿某大厂的Offer,一边又后悔今年又进了这家大厂。
政策在哪里,风口就在哪里。所以在政策加持下,2022年转IC来得及。
短期看:参加2022年的春招、秋招来得及吗?
考虑短期进入IC的同学除了科班校招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转行的朋友。转行到IC的成本和难度其实并不小,所以转行的可行性还是要根据个人情况好好判断一下的。
清华大学微电子所前所长魏少军面对IC人才培养的现状:“芯片人才培养的周期过分长,大学毕业生很难被企业用起来……我们应该首先鼓励一批不是从事集成电路的人,转型到集成电路事业当中,并且加大企业的在职培训,通过提升在职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够使他们满足现在需求”。
鼓励非本行业的人才,转行到集成电路行业,这是当下的一个趋势。
其实今年秋招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无论是科班还是非科班的同学,各大企业都在抢着要,今年都能够拿到薪资很可观的Offer。
再来分情况讨论是否来得及。
如果你已经在学习IC相关的知识,并且已经持续了2-3个月的话。说不定可以抓住春招的尾巴,投递一波简历来试试。当然,如果是IC修真院在学的同学,课程已经安排妥当,赶上春招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如果是现在刚刚有打算转行,或者还在观望的话。春招不一定来得及,建议以秋招为目标来规划学习安排。按照IC修真院的安排4个月理论课程+2个月实训项目,时间也是非常充足的。只要节奏足够快,学习进度跟得上的话,还可以试试投递提前批。
总而言之。如果有转行IC的打算,并且已经综合考虑了可行性,在2022将至的关口,转行IC是来得及的。
无论是学习理论知识、进行项目实训,还是总结面试经验,都是转行IC必不可少的步骤。时间不会驻足,抓住时间不断学习提升才是上策。
春去冬来,立夏冬至,周而复始,年年有余。但风口不会一直在。
IC修真院与你同行。
作为全球授权电子元器件代理商,贸泽电子(Mouser Electronics)持续深化与德州仪器(TI)的战略合作,确保69,000余款TI器件的高效供应,其中45,000余款保持常态库存,可实现全球快速交付。通过整合TI在电源管理、数据处理及控制系统的完整技术生态,贸泽为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通信基建、企业级设备等核心领域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支持。
全球领先的智能传感和发射器解决方案提供商——艾迈斯欧司朗(SIX:AMS)近日宣布,公司在OPPO举行的“2025年度合作伙伴质量大会”上,被授予“最佳交付奖”。该奖项是对艾迈斯欧司朗在供应链管理能力、技术支持深度以及质量管理领导力方面杰出贡献的重要认可,同时充分体现了公司在全球移动消费电子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与影响力。
在智能照明与车载电子快速迭代的背景下,高集成度RGB LED成为人机交互的核心元件。Vishay Semiconductor推出的VLMRGB6122系列凭借车规级可靠性占据高端市场,但国产替代需求日益迫切。本文将深度解析其技术特性、国际竞品差异及国产化落地路径。
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进入下半年旺季,苹果公司iPhone的生产规划正备受关注。据摩根士丹利证券最新发布的供应链研究报告显示,第三季度iPhone预估产量将达5000万台,较第二季度的4650万支增长8%。这一预测源于大摩对全球零部件供应商的广泛访查,表明苹果正加速推进新机型的准备。分析师施晓娟领导的大摩中国台湾研究团队指出,这一增长得益于零部件的提前备货,自6月起相关工厂便启动了生产计划,推动出货量略超季节性水平,预示iPhone产品线将在第三季度迎来积极复苏。
在移动设备音频性能需求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终端用户对功耗控制、空间占用及电池兼容性提出更高要求。艾为电子率先推出新一代Digital Smart K系列智能数字音频功放AW88271CSR,通过三大核心技术突破——超低功耗架构、业界最小封装、全适配硅负极电池支持,为消费电子音频系统设立全新性能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