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28 阅读量:1157 来源: ADI 发布人: wenwei
【导读】为具体应用选择合适的射频放大器时,应考虑增益、噪声、带宽和效率等特性。本文将评述最常用的射频放大器,并说明增益、噪声、带宽、效率和各种功能特性如何影响不同应用的放大器选择。
问题:
如何选择合适的射频放大器,不同射频放大器之间有何区别?
答案:
为具体应用选择合适的射频放大器时,应考虑增益、噪声、带宽和效率等特性。
本文将评述最常用的射频放大器,并说明增益、噪声、带宽、效率和各种功能特性如何影响不同应用的放大器选择。
射频放大器有多种类型和形式,旨在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然而,为目标应用选择合适的射频放大器时,种类如此繁多的射频放大器使得这项工作变得并不轻松。虽然几乎所有射频放大器的关键特性都是其增益,但这并不是选择合适的器件所要考虑的唯一参数,很多时候甚至也不是最重要的参数。
增益表明放大器可以为信号提供多大的提升,由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以dB为单位)表示。它一般针对放大器的线性模式(即输出功率的变化与输入功率的相应变化呈线性关系)进行规定(参见图1)。如果继续提高射频放大器的输入信号的功率水平,器件将开始进入非线性模式,并产生杂散频率分量。这些干扰分量包括谐波和交调产物(参见图2中的HD2、HD3、IMD2和IMD3),代表了射频放大器输出端出现的交调失真(IMD)。射频放大器处理不同输入功率水平而不引入显著失真的能力反映了其线性度性能,这可以用不同参数来表示(参见图1),包括:
● 输出1 dB压缩点(OP1dB),其定义了系统增益降低1 dB时的输出功率。
● 饱和输出功率(PSAT),即当输入功率变化不再改变输出功率时的输出功率。
● 2阶交调点(IP2)和3阶交调点(IP3),它们是输入(IIP2、IIP3)和输出(OIP2、OIP3)信号功率水平的假设点,在这些点上,相应杂散分量的功率将达到与基波分量相同的水平。
图1.射频放大器的输出功率特性及其非线性参数
图2.谐波和交调产物。
尽管增益描述了射频放大器的关键功能,但线性度和其他特性在决定射频放大器选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事实上,射频放大器类型的选择总是涉及不同设计参数之间的权衡。下面是为目标用例选择正确类型的射频放大器的简短指南。
低噪声放大器
低噪声放大器(LNA) 常常用于接收器应用中,用于放大与天线接口的信号链前端的微弱信号。该类型射频放大器经过优化,在执行此功能时向信号引入的噪声极小。在信号链的前面几级,噪声最小化尤为重要,因为这些级对整个系统的总噪声系数的影响最大。
低相位噪声放大器
低相位噪声放大器 的额外相位噪声极小,因而它们非常适合需要高信号完整性的射频信号链。相位噪声是近载波噪声,表现为抖动,其特征是信号的相位在时域中有微小波动。因此,低相位噪声放大器非常适合与高速时钟和LO网络中的高性能PLL频率合成器结合使用。
功率放大器
功率放大器(PA) 针对功率处理性能进行了优化,适用于旨在提供高功率的应用,如发射器系统等。这些放大器通常具有高OP1dB或PSAT特性,并提供高效率,从而可以保持低散热。
高线性度放大器
高线性度放大器 用于在很宽的输入功率范围内以极低的杂散水平提供高3阶交调点。这种类型的器件是使用复数调制信号的通信应用的常见选择,此类应用要求射频放大器能够以极小的信号失真处理高波峰因数,从而保持低误码率。
可变增益放大器
可变增益放大器(VGA) 用于需要通过灵活的增益调节来适应信号电平变化的应用。VGA通过提供可调增益来实现此功能,增益既可利用数字控制的VGA以数字方式逐步改变,也可利用模拟控制的VGA连续改变。此类放大器常常用于自动增益控制(AGC),以及用于补偿其他元器件的温度或特性变化所导致的增益漂移。
宽带放大器
宽带放大器 能在很宽的频率范围(通常涵盖数个倍频程)内提供中等增益,多重宽带应用得益于此。这些放大器提供大增益带宽积,其代价通常是效率和噪声性能平庸。
增益模块
其他通用射频应用也可以依靠 增益模块 ,后者代表了广泛的射频放大器类别,可以涵盖各种频率、带宽、增益和输出功率水平。这些放大器通常提供平坦的增益响应和良好的回波损耗。其设计常常包含匹配和偏置电路,因而只需极少的外部元件便可集成到信号链中,工作得以简化。
结论
本文给出了射频放大器及其应用的几个例子。然而,这些器件种类众多,所针对的应用数不胜数,这篇小文难免有所遗漏。射频放大器可以采用不同的组装和工艺技术进行设计,以提供不同的集成特性,支持特定的工作模式,并实现优化的性能来满足各种应用的需要——从通信和工业系统到测试测量设备及航空航天系统。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
推荐阅读:
在高精度雷达和导航应用领域中,时钟稳定性和精准定位是两大关键因素。由于雷达系统需要精确测量目标的距离、速度和方位,而导航系统则要求高精度地确定位置和规划路径,因此这些应用都对时钟信号的精度提出了极高要求。
当指尖划过屏幕成为数字时代的基础语言,触控技术正在书写人机交互的新篇章。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全球PC市场在2024年实现3.9%的企稳增长后,2025年将迎来AI PC换机潮与Windows 10停服的双重催化,预计触控设备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美元。在这场交互革命中,触控板已从外围配件进化为生产力核心组件——更精准的轨迹捕捉、更具实感的力度反馈、更智慧的生物识别,正在重新定义"指尖生产力"的边界。兆易创新凭借在电容触控领域十余年的技术积淀,以GSM3765/3766芯片组为支点,撬动这场触觉体验的全面升级。
在工业4.0向工业5.0跨越的进程中,自主移动机器人(AMR)正从“效率工具”蜕变为“智慧伙伴”。随着制造业对“以人为本”和“可持续性”的追求升级,AMR的设计核心已从单纯的自动化转向安全性与人机协作的深度融合。然而,高速移动的机械臂、复杂环境中的动态障碍物,以及突发外力冲击,仍对工人安全和设备稳定性构成挑战。如何在提升生产力的同时,让AMR像人类一样“感知风险、快速决策”?安森美(onsemi)通过传感、运动控制与智能照明的系统性创新,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前瞻性答案。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传感器如同数字世界的“末梢神经”,悄然推动着智能生活的每一次革新。作为MEMS气压传感器领域的革新力量,兆易创新正以颠覆性技术突破行业边界——从实现水下100米精准测量的防水型GDY1122,到功耗低至微安级的节能标杆GDY1121,其产品矩阵以“高精度、高集成、高灵敏度”的硬核实力,攻克复杂环境下的感知难题。在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的聚光灯下,这家中国芯片企业不仅展示了10ATM防水等级的尖端方案,更通过“3高1低1优”战略,将MEMS传感器推向智能穿戴、工业监测、应急救援等领域的核心舞台。
在各种电子设备中,晶振作为时钟信号的核心元件,其精度直接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由于石英晶体及周边电路元件受温度变化影响会发生热膨胀和参数漂移,晶振的频率往往随温度波动而偏移,从而影响整体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