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25 阅读量:1738 来源: TI 发布人: wenwei
【导读】电池技术发展催生了全新一代的个人电子产品。也得益于技术的进步,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等具有严苛电源要求的产品也有极大的发展。如今随着大规模的使用,电池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安全,高效,和智能。而随着人们对智能电池组系统的功能需求不断增加,选择合适的 MCU 也变的越来越重要。在本文中,我们将对 MSP430Tm 的生态系统进行深入的探讨,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利用这些功能来解决电池组系统中的挑战。
电池组概述
对于基本的锂电池保护需求,可以使用 BQ77915 等电池保护型IC,以确保电池在其额定温度和额定电流下工作。而部分设计需要更多电池系统的实时状态信息,以实现更精确的监测和控制,这可以采用 BQ76952 等电池监测型 IC。
通常情况下,高端电池管理 IC 会搭载微控制器 (MCU),以进行电池管理 IC 配置,通信,数据处理与计算,如图 1 所示。
图 1:锂离子电池组框图
另外,当系统需要电量追踪或数据记录等更高级的功能时,MCU 将在系统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通过低成本感应缩减物料清单
部分电池组方案,可能采用 MCU 来检测环境信息(例如温度)。而 MSP430FR235x 上所具有的智能模拟组合 (SAC) 能给该类方案提供极大的助力。 SAC 可以替代运算放大器和其他模拟信号调节元件,从而缩减物料清单 (BOM)。另外 SAC 可以不借助外部电路元件,如电阻和偏置信号,以实现信号调节与放大,减少 PCB 空间,并降低成本。
此外,SAC 是一种运行时可实时配置的外设,从而实现系统的动态优化和调节。例如,SAC 具有可编程的增益模式,可根据不同设计进行配置,而无需更改反馈电阻器等任何外部元件。该方案可以减少外部元件的数量,从而增加设计灵活性,并降低 BOM 成本。
在电池组系统中,除了温度检测外,SAC 也可配置为通用运算放大器,并与12 位ADC配合使用以完成对低边电流的基本测量。
借助高性能存储器提高可靠性
在高性能的电池应用中, 往往需要基于长期数据的算法(例如运行状态跟踪和充电状态跟踪)。而在不确定的电源环境中, Flash 可能难以支持频繁记录、低存储延迟的要求,而将数据存在 RAM 里往往存在着数据掉电丢失的风险。但是,具有铁电随机存取存储器 (FRAM) 的 MSP430 器件可以从容应对这类挑战。FRAM 是一种高性能存储器技术,能同时充当 Flash 和 RAM,可实现快速、低延迟、低功耗的非易失性存储,而且数据可以按 byte 擦写,擦写次数接近无限次。在电池触发过流或热保护电路时,FRAM 的低延迟高速存储功能可以极大降低意外断电时数据丢失的可能性。
通过低功耗性能延长电池寿命
降低待机功耗意味着运行时间更长。MSP430 器件提供多种睡眠模式,几乎可以满足任何电源场景。以 MSP430FR2355 为例,其待机电流为 620nA,关机电流为 42nA。
SAC 的使用也有助于降低系统功耗。可以在需要时动态使能、在不需要时断电以降低功耗。而传统的信号调节技术采用分立式运算放大器,无论是否处于有效工作状态,都会持续耗电。
TI 也提供 EnergyTrace 等软件分析工具来观察系统动态功耗,方便客户的调试与优化。此外,Code Composer StudioTm 软件和 IAR Embedded Workbench 中集成的超低功耗 (ULP) Advisor 工具,可以帮助客户从代码的角度优化功耗。
借助即用型 GUI 节省开发时间
一个全新系统的开发可能是一项挑战性的任务。MSP430 团队提供的图形用户界面 (GUI),可加快 BQ76952 的开发和调试过程,如图 2 所示。将 MSP430FR2355 LaunchPad 开发套件与 BQ76952 评估模块 (EVM) 配套使用,您就可以详细地了解重要电池数据。
图 2:MSP+BQ 仪表板接口
结语
随着功能需求的不断增加,电池系统将趋于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高的安全性和更高的板载智能。而选择合适的 MCU 有助于简化产品开发流程,加快产品上市。多样化的 MSP430 MCU 产品组合可让您轻松选择在性能、功耗和成本方面符合您需要的器件。查看以下链接,了解产品信息和技术资源。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
推荐阅读:
在高精度雷达和导航应用领域中,时钟稳定性和精准定位是两大关键因素。由于雷达系统需要精确测量目标的距离、速度和方位,而导航系统则要求高精度地确定位置和规划路径,因此这些应用都对时钟信号的精度提出了极高要求。
当指尖划过屏幕成为数字时代的基础语言,触控技术正在书写人机交互的新篇章。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全球PC市场在2024年实现3.9%的企稳增长后,2025年将迎来AI PC换机潮与Windows 10停服的双重催化,预计触控设备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美元。在这场交互革命中,触控板已从外围配件进化为生产力核心组件——更精准的轨迹捕捉、更具实感的力度反馈、更智慧的生物识别,正在重新定义"指尖生产力"的边界。兆易创新凭借在电容触控领域十余年的技术积淀,以GSM3765/3766芯片组为支点,撬动这场触觉体验的全面升级。
在工业4.0向工业5.0跨越的进程中,自主移动机器人(AMR)正从“效率工具”蜕变为“智慧伙伴”。随着制造业对“以人为本”和“可持续性”的追求升级,AMR的设计核心已从单纯的自动化转向安全性与人机协作的深度融合。然而,高速移动的机械臂、复杂环境中的动态障碍物,以及突发外力冲击,仍对工人安全和设备稳定性构成挑战。如何在提升生产力的同时,让AMR像人类一样“感知风险、快速决策”?安森美(onsemi)通过传感、运动控制与智能照明的系统性创新,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前瞻性答案。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传感器如同数字世界的“末梢神经”,悄然推动着智能生活的每一次革新。作为MEMS气压传感器领域的革新力量,兆易创新正以颠覆性技术突破行业边界——从实现水下100米精准测量的防水型GDY1122,到功耗低至微安级的节能标杆GDY1121,其产品矩阵以“高精度、高集成、高灵敏度”的硬核实力,攻克复杂环境下的感知难题。在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的聚光灯下,这家中国芯片企业不仅展示了10ATM防水等级的尖端方案,更通过“3高1低1优”战略,将MEMS传感器推向智能穿戴、工业监测、应急救援等领域的核心舞台。
在各种电子设备中,晶振作为时钟信号的核心元件,其精度直接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由于石英晶体及周边电路元件受温度变化影响会发生热膨胀和参数漂移,晶振的频率往往随温度波动而偏移,从而影响整体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