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24 阅读量:844 来源: 发布人: lina
台积电和三星在先进制程竞争激烈,互抢对方客户之事屡见不鲜。根据研究机构调查数据,今年乃至明年间,台积电与三星在晶圆代工产能投资将居全球前二大,形成两强对决局面,在商业模式、产能规模、技术上的三大差异,让二者之间竞争消长一直都是业界话题。
二家厂商英雄所见相同之处,都是在先进制程技术以外,积极布局下游先进封装领域。包括3DFabric平台、I-Cube与X-Cube系列,希望结合先进制程,加上独门的先进封装技术,以完整的解决方案,争取客户青睐。
不过,两家厂商有三大差异,最大差异当属商业模式,三星和英特尔同样有整合元件(IDM)业务领域,但台积电一开始就鼓励IC设计厂商“fabless”,以自身专注晶圆制造为客户服务。台积电不与客户竞争,加上先进技术、强大制造、坚强的客户伙伴关系等三位一体竞争优势,近十年培养出规模经济,彼此间有加乘效益。
不过,业界观察,三星因有强大系统整合与终端产品经验等,对部分寻找出海口的芯片厂来说具有更大话语权,比如和芯片客户谈代工也谈订单,在三星晶圆代工厂投片,将有可望在三星旗下品牌导入采用。
三星是全球前二大智能手机品牌,年出货量约2.4亿支,调整自制与采购芯片自然产生彼此平衡力道。例如三星往IDM模式发展,对其他直接竞争的手机品牌的投片生产当然较难争取,但若非直接竞争者的芯片或GPU厂商,相对无利害关系,找三星代工就是一个参考选项。
第二大差异是量产规模决定了代工地位,因三星晶圆代工的先进制程产能仅约台积电四分之一,其中产能有五成以上自用,仅约四成释出接单,总产能仍少于台积电,不少投片生产的客户多将三星代工当成第二供应商的考量。
双方PK最厉害的应该是先进制程的量产规模,代表了最直接的竞争力。虽然三星常把超越台积电挂在嘴边,但知名研究机构The Information Network预测,台积电和三星在7纳米乃至更先进的制程上,实际量产产能规模差距近三年仍相当明显。
以7纳米来看,2019年时台积电7纳米产能约每月10.5万片,对应三星制程的相关产能则仅约2万片,2020年二者之间产能差距推估约14万片与2.5万片,台积高出三星4.6倍。
同样的情况也在5纳米制程上发生,机构数据显示,推估台积电5纳米月产能将在今年内达到月产12万片,三星也积极在韩国本地扩充,估计月产能有机会达到3.5万片,台积电仍超过2.42倍。
第三大差异,市场估计将落在3纳米制程技术上。三星在3纳米先进制程的实际量产目标已调整为2022年上半年先量产第一代3纳米,采用环绕闸极技术(Gate-All-Around;GAA)精进制程,提高量产良率。台积电目标在2022年下半年量产3纳米,仍采用鳍式场效电晶体(FinFET)技术。
三星同时开发3纳米乃至2纳米所需的第二代技术多桥通道场效应电晶体(Multi-Bridge-Channel FET;MBCFET),希望在第一代3纳米量产后一年导入生产。三星指出,新技术能使芯片效能较7纳米制程提高35%、面积减少45%,功耗降低五成。但并未明讲实际量产情况,尚须持续追踪。
台积电仍计划使用FinFET架构提供客户3纳米制程产能,并在法说会上强调,将提供客户最成熟的技术、最好的效能及最佳的成本,对照5纳米及7纳米的开发与导入时间,台积电选择多种的成本组合让客户选择,让高效能运算及智能手机应用上都有较多客户使用3纳米。
(来源:经济日报)
英伟达否认H100和H200售罄传闻
红外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检测的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安防监控,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领域
随着全球制造业迈向集成化与数字化,独立机器人单元正逐渐融入更广泛的自动化系统。DigiKey 本季发布的《机器人技术探秘》的第 5 季《未来工厂》视频系列,联合行业领先企业 Eaton 和 SICK,系统解析了从电气控制、传感技术到数据互联等多个层面的前沿解决方案。新一季邀请了多名专家,一起探讨支撑现代机器人制造与自动化的基础设施与创新技术。
SEMI-e深圳国际半导体展暨2025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展将于2025年9月10日至12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隆重开幕。本届展会由CIOE中国光博会与集成电路创新联盟联合主办,中新材会展与爱集微共同承办,以“IC设计与应用”、“IC制造与供应链”及“化合物半导体”为核心主题,系统覆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环节。
在AIoT技术加速赋能全球数字化转型、中国持续引领物联网产业创新的大背景下,IOTE 2025第24届国际物联网展·深圳站于8月29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宝安新馆)圆满落幕。本届展会以“生态智能·物联全球”为主题,联合AGIC人工智能展与ISVE智慧商显展,汇聚1001家产业链企业,覆盖8万平方米展区,三日内吸引观众超11万人次,其中海外专业买家达5723人,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充分彰显了展会的国际影响力与行业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