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24 阅读量:1311 来源: 是德科技KEYSIGHT 发布人: wenwei
【导读】冬天又到了!北京去年的几场严寒,让众多电动车主苦不堪言。每当寒潮来临,车辆续航里程断崖式下降。有的网友甚至调侃,每天开着“电动爹”上班,稍有伺候不周,脾气说来就来。
寒冷天气下,影响续航的首要原因,就是电池的活性下降。当然车内的加热器的耗电量也不小,但影响比较有限,即使1KW功率的加热,一小时用电不过1KWH。对于数十KWH蓄电能力的电池,这不算太过。
电池活性的下降,集中表现在电池内阻急剧升高。动力电池的电压通常几百伏,由数百个锂电池或电池组串并联而成,电池内阻不可小觑。下面这种列表,就是一款典型的锂电池内阻随温度和电量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从常温25℃和低温-20℃,即使100%满格电池,其内阻相差12倍之多!
相信有些北方的工程师朋友,在天寒地冻的冬天,有时手机温度很低,如果用来拍照或打电话,电池可能很快就低电压报警;但揣在胸口温暖一下,又显示能量满满。
电池内阻高,为什么会严重影响续航里程呢?
最简单的回答,就是电池在欠压报警时,实际还有不少剩余电量,也就是电池有电,但放不出来。内阻越高,剩余电量越多。我们来看下面这个实例。
我们用是德科技一台APS电源配合BV9210电池模拟软件,来模拟动力电池;用另外一台APS电源模拟动态负载。软件界面实时显示电池全面信息:
• 电池电量SOC为30.6%
• 内阻Ri = 81mΩ
• 开路电压Voc =44.98V
• 电流I =13.39A
• 端电压Vt =43.89V。
蓝线:端电压Vt
黄线:负载电流
模拟的电池模型,是通过APS对电池的测试,直接提取出来的。就特定的电池而言,电量Soc和电池开路电压Voc一一对应。而当电池给外部电路供电时,由于电池内阻Ri,端电压Vt不但随电量Soc变化,还随负载电流变化。如果内阻过大,就会导致电池在释放大电流的时候,端电压严重下降,电池过早出现低电压报警,即使此时电池还有不少的剩余电量。在这个实例中,电池中还有30.6%的电量,电池已经进入欠压保护了
因此,如何为动力电池保温,或者快速升温,成为众多电池或车企的竞技场,方法也层出不穷。有点厂家甚至安装了柴油加热器!但面对高寒环境,柴油搞不好也会冻成冰碴子!
目前,一些领先的电池厂家已经开始研究给动力电池注入高频、大电流,以帮助电池迅速升温。例如下表所示,给电芯注入500A,2000Hz的电流,可实现3℃/分钟的温升速率。
然而,由于动力电池自身是等效为高达106 Fa的超级电容,注入电流幅度高达1000A,频率2000Hz的电流谈何容易?特别是在研发和验证过程中,如何找到这样的程控电源?
这次还是我们的APS电源登场,单机最大电流±800A,最高电压2000V,并机功率600KW,凭借优异的性能几乎理想的输出阻抗,成功的解决了上述难题。
观看视频,见证神奇时刻:
来源:是德科技KEYSIGHT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
推荐阅读:
在高精度雷达和导航应用领域中,时钟稳定性和精准定位是两大关键因素。由于雷达系统需要精确测量目标的距离、速度和方位,而导航系统则要求高精度地确定位置和规划路径,因此这些应用都对时钟信号的精度提出了极高要求。
当指尖划过屏幕成为数字时代的基础语言,触控技术正在书写人机交互的新篇章。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全球PC市场在2024年实现3.9%的企稳增长后,2025年将迎来AI PC换机潮与Windows 10停服的双重催化,预计触控设备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美元。在这场交互革命中,触控板已从外围配件进化为生产力核心组件——更精准的轨迹捕捉、更具实感的力度反馈、更智慧的生物识别,正在重新定义"指尖生产力"的边界。兆易创新凭借在电容触控领域十余年的技术积淀,以GSM3765/3766芯片组为支点,撬动这场触觉体验的全面升级。
在工业4.0向工业5.0跨越的进程中,自主移动机器人(AMR)正从“效率工具”蜕变为“智慧伙伴”。随着制造业对“以人为本”和“可持续性”的追求升级,AMR的设计核心已从单纯的自动化转向安全性与人机协作的深度融合。然而,高速移动的机械臂、复杂环境中的动态障碍物,以及突发外力冲击,仍对工人安全和设备稳定性构成挑战。如何在提升生产力的同时,让AMR像人类一样“感知风险、快速决策”?安森美(onsemi)通过传感、运动控制与智能照明的系统性创新,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前瞻性答案。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传感器如同数字世界的“末梢神经”,悄然推动着智能生活的每一次革新。作为MEMS气压传感器领域的革新力量,兆易创新正以颠覆性技术突破行业边界——从实现水下100米精准测量的防水型GDY1122,到功耗低至微安级的节能标杆GDY1121,其产品矩阵以“高精度、高集成、高灵敏度”的硬核实力,攻克复杂环境下的感知难题。在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的聚光灯下,这家中国芯片企业不仅展示了10ATM防水等级的尖端方案,更通过“3高1低1优”战略,将MEMS传感器推向智能穿戴、工业监测、应急救援等领域的核心舞台。
在各种电子设备中,晶振作为时钟信号的核心元件,其精度直接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由于石英晶体及周边电路元件受温度变化影响会发生热膨胀和参数漂移,晶振的频率往往随温度波动而偏移,从而影响整体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