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24 阅读量:1276 来源: ZLG致远仪器 发布人: wenwei
【导读】在产品的研发中,如何捕获长时间测试中信号的一个偶发异常,是工程师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种新的方式,仅需一台机器,工程师就可以对高达128路信号进行长时间可靠性监控测试。
传统的示波器捕获要捕获信号的异常,一般有以下两种常规方式。
方式1 需要工程师根据异常特性提前设定触发条件,通过反复测试,尝试捕获到异常信号产生的波形段。这种做法会带来以下两个痛点:
1、需要在测试前明确异常产生的条件。例如先判断幅度、周期时间是否可能未满足设定值,再设定“电平触发”或者“周期触发”等触发类型。因此这种方式一般用于捕获已知的异常问题,并且需要明确异常发生的条件。
2、这种分析方式存在分析死区,在捕获期间我们无法观测到死区段的数据状态,而往往未知的异常就藏在这些隐蔽的角落。
图1 采集中的死区时间
方式2 开启滚动硬盘记录,将测试期间所有的数据全部存入硬盘,待测试结束后,再对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反复分析。
1、优点:解决采集死区的问题,毕竟已经将所有的波形数据都存储到硬盘介质之中。
2、缺点:需要仪器搭载足够大的硬盘去记录全部数据,若对一个信号以5M Sa/s条件采集记录,一个数据点需要2字节存储空间,则一个小时记录将占用约36G硬盘空间,若通道个数较多,占用硬盘空间将成倍数增加。同时,过大的数据量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后续的分析难度。另外采集和分析分步进行,往往不适用于一些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那是否存在第三种分析方式,既可以无死区的长时间观测多路波形信号的同时,实时的反馈当前监控状态,并且能保留异常发生的关键数据段的现场呢?
答案是肯定的,为了解决长时间异常检测的痛点,ZDL6000示波记录仪推出了功能“实时事件”。在无死区滚动采集的同时,支持8种类型的事件判断,同时对128个条件进行并发监控。若搭配8张16CH电压采集卡,可轻松实现128路信号实时监控。一旦异常产生,即可将异常发生点附近存储成可回读分析的文件。
图2 丰富强大的事件功能配置
以“模板事件”为例,只需要设定周期阈值,以及容忍度判断,就能在波形滚动采集的过程中实时对波形按周期进行模板比对判断,若发现有畸变的波形,将会在波形上实时标明异常,并引发事件响应。
图3 采集期间实时的模板事件判断
当采集期间有事件发生时,我们可以选择对应的事件响应,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在异常发生的时候,同时记录复数通道关键段附近50k个数据点,这样子我们就实现了对多路信号的长时间监控,并且分段存储局部异常数据段。从而避免后续对庞大数据的分析。
图4 灵活的事件存储响应
篇幅有限,除了上文演示中的“模板事件”外,还有另外7种强大的事件监控类型未能详细解释,欢迎有兴趣的用户进一步咨询了解。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
推荐阅读:
在高精度雷达和导航应用领域中,时钟稳定性和精准定位是两大关键因素。由于雷达系统需要精确测量目标的距离、速度和方位,而导航系统则要求高精度地确定位置和规划路径,因此这些应用都对时钟信号的精度提出了极高要求。
当指尖划过屏幕成为数字时代的基础语言,触控技术正在书写人机交互的新篇章。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全球PC市场在2024年实现3.9%的企稳增长后,2025年将迎来AI PC换机潮与Windows 10停服的双重催化,预计触控设备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美元。在这场交互革命中,触控板已从外围配件进化为生产力核心组件——更精准的轨迹捕捉、更具实感的力度反馈、更智慧的生物识别,正在重新定义"指尖生产力"的边界。兆易创新凭借在电容触控领域十余年的技术积淀,以GSM3765/3766芯片组为支点,撬动这场触觉体验的全面升级。
在工业4.0向工业5.0跨越的进程中,自主移动机器人(AMR)正从“效率工具”蜕变为“智慧伙伴”。随着制造业对“以人为本”和“可持续性”的追求升级,AMR的设计核心已从单纯的自动化转向安全性与人机协作的深度融合。然而,高速移动的机械臂、复杂环境中的动态障碍物,以及突发外力冲击,仍对工人安全和设备稳定性构成挑战。如何在提升生产力的同时,让AMR像人类一样“感知风险、快速决策”?安森美(onsemi)通过传感、运动控制与智能照明的系统性创新,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前瞻性答案。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传感器如同数字世界的“末梢神经”,悄然推动着智能生活的每一次革新。作为MEMS气压传感器领域的革新力量,兆易创新正以颠覆性技术突破行业边界——从实现水下100米精准测量的防水型GDY1122,到功耗低至微安级的节能标杆GDY1121,其产品矩阵以“高精度、高集成、高灵敏度”的硬核实力,攻克复杂环境下的感知难题。在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的聚光灯下,这家中国芯片企业不仅展示了10ATM防水等级的尖端方案,更通过“3高1低1优”战略,将MEMS传感器推向智能穿戴、工业监测、应急救援等领域的核心舞台。
在各种电子设备中,晶振作为时钟信号的核心元件,其精度直接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由于石英晶体及周边电路元件受温度变化影响会发生热膨胀和参数漂移,晶振的频率往往随温度波动而偏移,从而影响整体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