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半导体的进步实现3级直流快速充电,解决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

发布时间:2021-11-3 阅读量:1234 来源: 安森美 发布人: Cole

作者:安森美工业业务拓展Steven Shackell


目前,电动汽车的使用仍受到阻碍,主要在于“里程焦虑”问题,并且车主不愿在道路上等待数小时充电时间。然而,随着全国各地部署越来越多的充电桩,“直流快速充电”有望将等待时间缩短至数分钟。这些额定功率达350kW的大功率充电桩,必须利用最新的电源转换拓扑结构和半导体开关技术,以尽可能提高电能效来实现成本效益。本文将介绍这些大功率充电桩的典型设计方法,对功率器件的一些选择,以及最新的宽禁带半导体可带来的优势。


无可否认,电动汽车越来越被广泛接受,其销售增长率约60%[1]。然而,该分析也指出在2018年底其市场渗透率仅2.2%,因此,电动汽车要成为主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如此,制造商仍承诺,预计到2023年将有400多款电动汽车车型上市。


让人们放弃使用汽油汽车的决定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购置成本,还有“里程焦虑”的问题。电动汽车用于短途通勤和本地出行可能没有问题,因为家用充电器会在夜间为电动汽车“充电”。真正令人们却步的是电动汽车行驶里程一般少于300英里,这对于长途驾驶来说不够用。尤其是在充电点很少且隔得很远的地区,如果充电需要花费几个小时那么使用电动汽车就很难实行了。


微信图片_20211103175728.jpg


即使是在家从240V AC电源为已耗尽电量的100kWh电池(如在特斯拉中)充满电也可能需要14个小时,导致第二天几乎不够时间出行。但是,随着“快速”直流充电桩的出现,充电时间将可以以分钟而不是小时来计算。


充电桩分级


在家、办公室和路边有不同的充电选择,大众可能对术语也有一些争议,但普遍认为“1级(Level1)”指使用常规120V AC家庭插座(欧洲为230/240V AC),充电速度最慢。“2级(Level2)”指利用240V AC或有时指通过安装,内置控制和保护的充电桩使用400V AC三相。Level2提供更快的充电速率,但这仍基于家庭使用。Level1和Level2均使用车载充电器为电池产生直流电。“3级(Level3)”指从静态AC-DC转换器直接向电池进行直流充电,通常是在加油站,并需要使用三相AC电源。这种配置的最大功率为350kW,充电时间可缩减至数分钟,类似于为内燃机(ICE)车辆加油所需的时间。


图1总结了在美国电动汽车三种充电级别的表现。


微信图片_20211103175737.jpg

图1:充电级别和性能(美国)


快速充电桩技术


功率达350kW的3级充电桩设计要求极高,低成本永远需优先考虑,然而转换能效也是关键。每浪费一瓦特就意味着更高的电费、更少的电量充电池和更长的充电时间,而过多的热损失也降低了电动汽车的环保优势。高能效还降低冷却硬件的需求,从而有助于缩减成本和尺寸。


图2展示典型的直流快速充电桩框图,并重点显示主要元素。


微信图片_20211103175743.jpg

图2:典型的快速直流充电桩框图


几千瓦级充电桩通常使用“维也纳(Vienna)整流器”来实现三相交流整流和功率因数校正(PFC)。图3显示两种不同的拓扑。拓扑1的器件较少,能效最高,但是二极管必须使用相对昂贵的1200V类型,且六个开关需要复杂的控制。而拓扑2仅使用三个开关,控制较为简单,且二极管可以是600V类型,但因传导路径中有更多的二极管,能效较低。


在每种拓扑中,都可用高压硅(Si)MOSFET或碳化硅(SiC)MOSFET,若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如能将频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则可考虑使用IGBT。设计充电桩的工程师可从安森美(onsemi)[2]中选择不同器件,例如,其“第4代场截止(Field Stop4)”器件可提供650V或950V额定值的低速、中速和高速版本,具有不同的饱和电压和体现动态损耗的EOFF值。在较高的额定电压下,可能需要基于IGBT的三相半桥整流器/PFC级,安森美的“超场截止(Ultra Field Stop)”1200V器件也有低速和高速版本,具有同类最佳的VCESAT和EOFF。


微信图片_20211103175749.jpg

图3:Vienna整流器拓扑


Vienna整流器级为主DC-DC转换级产生一个稳定的高压总线,这是其中一种拓扑。图4所示的全桥交错LLC和三级LLC是最常见的实施方法。交错版本可使用650V超级结MOSFET,因每个MOSFET只有一半的电源电压。安森美的SuperFET III技术可实现这些拓扑,并分为三个版本:


“易驱动版本(EasyDrive)”


集成门极电阻以降低电磁干扰(EMI)和电压尖峰。


“快速版本(Fast)”


用于硬开关应用中实现最高能效。


“快速恢复版本(FRFET)”


集成同类最佳的体二极管,用于LLC等谐振转换器中实现最佳性能。


微信图片_20211103175755.jpg

图4:替代转换器拓扑


为了获得更高能效和功率密度,工程师可使用900V/1200V SiC MOSFET,以在较高的开关频率下使用较小的磁性元器件,抵消较高的器件成本。高额定电压允许仅使用单个H桥,无需交错,开关数量更少,从而再次节省成本。对于成本非常敏感的应用,可使用安森美半导体的场截止系列的650V或1200VIGBT,但开关频率较低,因此磁性元器件更大且成本更高。输出二极管可以是1200V的“Stealth”或“Hyperfast”硅类型,也可以是损耗更低的1200VSiC类型。


三级LLC拓扑使用较少的二极管和开关,集成相关的隔离型门极驱动,尽管需要三个变压器,但输出纹波要低得多。同样,可使用超级结Si或SiC-MOSFET或IGBT,具体取决于对性能/成本的权衡。


宽禁带SiC器件提供广泛的性能改进


采用SiC宽禁带开关和二极管有很多好处,快速、低损耗的高压开关可减少系统成本、尺寸和重量,同时节能。实验比较了使用Vienna整流器和全桥LLC转换器的硅方案,及集成碳化硅的三相半桥整流器/PFC的全桥LLC转换器,结果显示,采用SiC版本的方案,功率吞吐量提高了25%,重量减少22%,体积减少62%,器件数减少20%,从而使产品更可靠。


封装也在发展


能否充分利用功率半导体通常取决于封装,尤其是在较高的开关频率下,引线电感等寄生效应会降低性能。安森美的创新PQFN、LFPAK和TO无铅封装能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提供了增强的热性能。为大幅减少生产装配时间和器件数,可考虑使用功率集成模块(PIM),PIM将多个器件集成在一个封装中,包括IGBT、Si和SiC MOSFET、混合Si和SiC二极管的模块以及检测电阻等其他元器件。预集成的PIM的性能是有保证的,能消除开发风险,减少器件库存并加快了产品上市时间。


总结


最新一代功率半导体用于高能效电源转换拓扑中,赋能快速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设计,解决“里程焦虑”问题。安森美垂直集成了供应IGBT、Si和SiC MOSFET以及二极管的所有工艺,以提供完整的电源方案,辅以一系列全面的支持器件如模拟和数字控制器、隔离型门极驱动器、低损耗电流检测放大器和光耦合器。


相关资讯
破局图像传感器选型难题:成像性能、系统兼容与工具支持的协同​

在技术创新的浪潮中,图像传感器的选型是设计与开发各类设备(涵盖专业与家庭安防系统、机器人、条码扫描仪、工厂自动化、设备检测、汽车等)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选择最适配的图像传感器需要对众多标准进行复杂的综合评估,每个标准都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性能和功能。从光学格式(Optical Format)和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到色彩滤波阵列(CFA)、像素类型、功耗及特性集成,这些考量因素多样且相互交织、错综复杂。

破解时钟难题:5大场景下压控晶振选型黄金法则(附参数对照表)

压控晶振(VCXO)作为频率调控的核心器件,已从基础时钟源升级为智能系统的"频率舵手"。通过变容二极管与石英晶体的精密耦合,实现电压-频率的线性转换,其相位噪声控制突破-160dBc/Hz@1kHz,抖动进入亚纳秒时代(0.15ps)。在5G-A/6G预研、224G光通信及自动驾驶多传感器同步场景中,VCXO正经历微型化(2016封装)、多协议兼容(LVDS/HCSL/CML集成)及温漂补偿算法的三重技术迭代。

核心差异剖析:晶振 vs. 实时时钟芯片(RTC) - 脉冲源与时间管理者的角色划分

在电子设备的精密计时体系中,晶体振荡器与实时时钟芯片如同时间系统的"心脏"与"大脑":晶振通过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产生基础频率脉冲,为系统注入精准的"生命节拍";而实时时钟芯片则承担时序调度中枢的角色,将原始频率转化为可追踪的年月日时分秒,并实现闹钟、断电计时等高级功能。二者协同构建现代电子设备的"时间维度"。

无人机的“眼”与“脑”:解密自主导航与感知核心技术

无人机已不再是简单的飞行器,而是集成了尖端感知与决策能力的空中智能载体。其核心系统——特别是自主导航与感知技术——是实现其在测绘、巡检、农业、物流、安防等多个领域高效、精准作业的关键。本文将深入剖析无人机如何通过这些核心技术“看见”、“思考”并“规划”路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飞行能力。

压控晶体振荡器(VCXO)工作原理深度解析:电压如何精确调谐频率

压控晶体振荡器(Voltage-Controlled Crystal Oscillator, VCXO)是一种关键的高精度频率源,其核心特性在于能够通过施加外部控制电压来精细调节其输出频率。其频率控制过程依赖于精密的电路设计和晶体的独特物理特性,主要涉及以下核心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