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供应商现状剖析!

发布时间:2021-10-11 阅读量:1418 来源: 电子发烧友 发布人: Viva

从定义上看,供应商是指向企业及其竞争对手供应各种所需资源的企业和个人。供应商所服务企业的规模,往往会成为该公司业绩上的亮点,而当一个供应商服务某个产业里的龙头企业时,“XX供应商”的标签背后,代表着该供应商产品的过硬品质和领先地位。


近几年,“华为供应商”这几个字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019年5月16日之前,华为的供应链体系更多是采取全球范围采购的方式,在供应商名单里人们更多是看向高通、博通、Qorvo等企业,代表着全球5G发展的顶尖水平。2019年5月16日之后,我们开始在华为的供应商名单中特意去看国产厂商,其数量的多寡间接体现了华为在国产化替代方面的进程快慢。


近一段时间,“华为概念股”有多轮大涨:·6月29日和30日,中来股份连续两天收获涨停;·6月份,华为鸿蒙概念股——中润和软件1个月股价大涨450%;·5月20日,华为海思概念股多只股票涨停。


除了股市方面的关注,自2019年创立以来,华为哈勃的投资同样是焦点,下面是财经十一人整理的一份截止到2021年7月份华为哈勃在半导体领域的投资清单,覆盖芯片设计、EDA、测试、封装、材料和设备各环节。


image.png

图源:财经十一人


那么,在概念大热、媒体聚焦背后,华为自身的发展情况如何?华为供应链受到的影响又有多大?我们来透过现象看本质。


有质量地活着


作为供应商服务的对象,华为经历了2020年一个完整的“制裁年”,以及今年上半年也是没有什么制裁松动的迹象,这期间华为的表现是值得肯定的。


在华为《2020年年度报告》中,销售收入、净利润虽然增速下降了,但依然在增长,其中8914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3.8%,646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2%。从下图可以看到,2020年华为在消费者业务、企业业务和运营商业务三方面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同比增长。


image.png

图源:华为官网


有对比才会找到差异,进而看到变化和选择。前不久,华为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3204亿元,同比下滑29.4%;与此同时,华为实现净利润约为314亿元,同比下降25%。


在疫情和地缘政治塑造的不确定性环境下,华为的策略很明确——保利润。华为在2021年上半年销售净利润率达到9.8%,较上年同期的9.2%提高了0.6个百分点。对于一家企业而言,“价格战”策略加上品牌价值总能在短期内博取到一个漂亮的营收数据,但企业向前发展的驱动力是研发和创新,这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对于没上市的华为钱从何来?从利润中来。


这样,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的话便很好理解,他表示:“我们明确了公司未来五年的战略目标,即通过为客户及伙伴创造价值,活下来,有质量地活下来。”


保利润,搞创新,这是华为选择“有质量地活下来”的方式。


替代下的红利


那么,在华为供应商里面,国产厂商都有谁在跟随华为一起有质量地活下来呢?


我们先在此回顾一下2018年华为揭露的《华为2018年核心供应商名单》,其中150家供应商中有92家获得了奖项,包括连续10年金牌供应商:英特尔和恩智浦;赛灵思、村田、新思科技、是德科技在内的65家金牌供应商;还有赛普拉斯、松下、高意等7家优秀质量商;获得最佳协作奖的Mellanox和台积电;获得最佳交付奖的联发科、日月光和伟创力等9家企业;以及包括TI、英飞凌、博通在内的7家获得联合创新奖的公司。

这是华为首次对外公开其供应商名单,我们将获奖厂商里面的大陆厂商单独拿出来列一份清单,如下:


image.png

电子发烧友整理制图


能够看到,彼时92家华为核心供应商中,共有25家企业的总部在中国大陆。但从供应品的属性能够看出,那时候大陆厂商在供应的产品或者方案基本围绕在物流、PCB、线缆等方面,在芯片方面的供应可谓是寥寥。


受到地缘政治影响之后,华为在供应商披露方面保守了许多。但我们从“华为产业链”概念股和爆料信息来看,大陆厂商在华为供应商中的地位明显有所提高,在很多核心业务中都有所体现。在华为P50发布的时候,网上出现了一份P50的核心供应商名单,巧合的是该名单的企业数量也是25家,同样都是总部在中国大陆。


下面是对名单的进一步加工,我们将半导体属性的供应商提炼出来,如下图:


image.png

电子发烧友制图


同时,在“华为产业链”概念股中我们看到,闻泰科技在为华为供应NFC芯片;中科创达为华为提供IP解决方案;法拉电子在供应薄膜电容器……在华为主动调整其供应链系统时,越来越多的大陆厂商出现在其核心供应商名单上。那么,当华为面临不确定的时候,这些供应商表现如何呢?


在此,我们不可能够对所有华为供应商都逐一分析,挑选几个典型的厂商来看一下。从供应方案的角度来看,能够得到华为认可的公司,其在产品竞争力方面定然是很强的。如果将范围缩小到大陆企业这个圈子,那么该供应商的水平基本是国际领先和国内前三。


因此,我们看到国内模拟和CIS龙头——韦尔股份出现在华为的供应链中。我们在上面已经提到,韦尔股份为华为P50系列手机供应模拟芯片,实际上韦尔股份旗下豪威科技在去年下半年也拿到了对华为的供货授权。韦尔股份的半导体产品设计业务主要由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触控与显示解决方案和模拟解决方案三大业务体系构成。其中,图像传感器占比最大,2021年上半年度韦尔股份半导体设计业务收入实现 105.49 亿元,其中CMOS 图像传感器芯片贡献 90.82 亿元,占比达 86.10%。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有质量地活下来,作为华为供应商之一的韦尔股份目前发展势头正盛,该公司的总营收、CIS业务营收和模拟芯片业务营收均实现了超过50%的同比增长,且净利润同比增长达到126.6%。


2018年,华为揭露核心供应商时,深南电路的名字就已经出现了,在曝光的华为P50供应商上,深南电路依然在列。深南电路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电子电路技术与解决方案的集成商”,拥有印制电路板、电子装联、封装基板三项业务。不同于韦尔股份、歌尔声学和卓胜微等公司,华为在这几家公司的客户名单中,但这几家公司对华为的依赖度不高,然而深南电路却较为依赖华为的采购订单。在深南电路招股中就已经展示的很明显,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4.48%、40.46%、47.35%和40.82%,其中第一大客户华为系的销售金额占比分别为16.50%、20.18%、29.09%和24.55%。


在华为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同比下降的上半年,深南电路也承受着大客户方面的压力。深南电路2021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上半年深南电路实现营业总收入58.81亿元,同比下降0.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1亿元,同比下降22.57%。


image.png

图源:深南电路2021年上半年财报


而和深南电路有同样问题的是中富电路,该公司目前正在筹划创业板上市,招股书在风险中指出,第一大客户华为销售收入占比较高的风险,公司对第一大客户华为的销售收入占公司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0.49%、40.51%和46.94%。


深南电路和中富电路一样,能够得到华为的认可,其产品或者方案的竞争力定然是足够的,但这些公司都对华为有很高的依赖,在华为处于复杂动荡的环境中,这些公司也将受到影响。不过,这些公司无疑也会参与到华为的创新中,跟随华为一起有质量地活下来。


那些曾经拥有


供需是一个动态的平衡,有新增就会有退出,一家的单子多了,大概率会有一家订单放缓,在华为的供应商体系中同样如此。在禁令生效之后,华为竭尽全力在保全国内的供应链,包括将荣耀出售无疑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然而,在此过程中,受到种种限制因素以及华为的自我衡量,依然有供应商退出的情况发生。


近日,科创板申报企业希荻微披露了首轮问询答复。谈到报告期内的重要客户华为不再合作的原因,希荻微表示,主要原因为受到国际贸易政策等相关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的影响,双方合作受到限制。后续能否继续与华为合作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目前,华为暂无重新下达新订单的计划,公司也暂无向华为重新实现销售的计划。


华为向希荻微主要采购超级快充芯片、端口保护及信号切换芯片,这部分需求将转至其他厂商。


随着国产化供应链的打造,华为对于国内半导体市场的了解也越发深入,供应链的厂商也需要面临竞争的压力。灿勤科技主要从事滤波器、谐振器、天线、隔离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华为在灿勤科技的营收占比2017~2019年分别为16.76%、50.87%、91.34%,然而2020年中旬却断崖式下跌到50.20%。灿勤科技表示,华为为了确保供应链安全和采购成本持续降低,会更多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订单分配,并扶持多家合格供应商。


后续,定然还会有国产厂商在华为的供应链中进进出出。华为是一家研发创新实力堪称恐怖的企业,如若不能跟随这个步伐,那么便无法和华为一起有质量地活下来。


相关资讯
日本Rapidus突破2nm芯片技术,挑战台积电三星霸主地位

日本政府支持的半导体企业Rapidus于7月18日宣布,已成功试产国内首个2nm晶体管,标志着该国在先进芯片制造领域取得关键突破。这一进展是日本耗资5万亿日元(约合340亿美元)半导体复兴计划的重要里程碑,旨在重塑其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RISC-V架构突破性能瓶颈,Andes发布新一代AX66处理器IP

在2025年RISC-V中国峰会的“高性能计算分论坛”上,Andes晶心科技CEO林志明正式发布了公司最新一代64位RISC-V处理器IP——AX66。该产品基于RISC-V国际基金会最新批准的RVA23 Profile标准,专为高性能计算(HPC)、AI加速及边缘计算等场景优化,标志着RISC-V生态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进一步成熟。

1 GHz实时扫描革新EMC测试:是德科技PXE接收机技术解析

随着电子设备复杂度的提升和产品开发周期的缩短,电磁兼容性(EMC)测试已成为制造商面临的关键挑战。传统EMI测量方法效率低下,难以捕捉瞬态干扰信号,导致测试周期延长、成本增加。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推出的新一代PXE电磁干扰(EMI)测量接收机,通过突破性的1 GHz实时无间隙扫描技术,将测试速度提升3倍,显著优化了EMC认证流程,为工程师提供了更高效、精准的测试解决方案。

亚马逊AWS部门启动战略性裁员,生成式AI推动云业务重组

全球电商及云计算巨头亚马逊近日对其核心利润引擎——亚马逊网络服务(AWS)部门实施新一轮裁员。据公司内部消息人士透露,本次调整涉及销售、市场及技术解决方案团队,受影响岗位达数百人。这是继4月影视与硬件部门优化后,亚马逊2024年内第三次公开披露的裁员计划,反映出企业在人工智能浪潮下的持续业务重塑。

圣邦微电子SGM42203Q:高性能汽车级双通道高边驱动解决方案

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高边驱动器(High-Side Driver)在车身控制模块(BCM)、LED照明、电机驱动等应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圣邦微电子(SG Micro)推出的SGM42203Q是一款专为汽车电子设计的24V双通道高边驱动器,具备模拟电流检测、高可靠性及智能保护功能,可广泛应用于电阻性、电容性和电感性负载驱动。本文将深入解析该产品的技术优势、市场竞争力及典型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