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华为、苹果等手机巨头都想造车?

发布时间:2021-03-17 阅读量:965 来源: 华强电子网 发布人: Viva

继华为之后,百度、苹果、小米等科技巨头相继进军智能汽车,通过为主机厂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增量部件、开源软件等方式展开合作,以形成优势互补、多方合作的业务布局。其中:1)百度:2021年1月,百度对外宣布正式组建智能汽车公司,并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吉利控股将成为战略合作伙伴,此次合作将基于吉利最新研发的全球领先纯电动架构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展开;2月18日,在百度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又对此进行表态,称目前该公司进展顺利,已经任命了该公司的CEO,并确定了品牌名称;2)苹果:2月3日,据韩国《东亚日报》报道,作为与起亚汽车合作生产电动汽车的一部分,苹果公司将向起亚投资4万亿韩元(约36亿美元)。报道称,苹果将在美国佐治亚州的工厂与起亚合作,生产电动汽车,预计两家公司将于2月17日签署协议,不过具体时间仍可能发生变化;3)小米:2月19日,根据《晚点LatePost》报道,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且或将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截止本文发稿前,小米集团尚未对该报道给予确凿的肯定。靴子虽未落地,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小米在智能汽车版图中的“战略野心”—先后投资了凯立德、蔚来、小鹏汽车、博泰,并注册成立了“小米车联”。

 

 image.png

 

在“入局新势力”中,不难发现手机厂商是其中最大的阵营,而作为上一轮科技变革的领军者,其造车背后的底气在哪?1)智能汽车与智能手机的发展迭代之路极为相似。智能手机与智能汽车作为移动互联网浪潮下划时代的产物,皆遵循着“交互的变革—>架构的升级—>生态的演化”这一发展路径。其中,智能手机颠覆了传统功能机以机械按键为枢纽的交互方式,从视觉+触觉的角度进行创新性设计,带给用户全新的触控体验,并通过架构的升级不断完善手机功能,实现了从通信工具到万能“场景性工具”的华丽转身;智能汽车同样复刻了这一路径,率先以汽车座舱为突破口,从机械仪表盘向全液晶仪表盘与中控大屏进行智能化转变,并叠加自动驾驶功能的变革,驱动汽车的角色从传统的出行工具转变为共享的“移动第三空间”。我们认为,华为、苹果以及小米作为智能手机革命的成功者,对于智能汽车的发展趋势具备天然的敏感性,这也正是其跨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特斯拉的成功,看到了软件定义的汽车的希望

 

相比于传统车企,特斯拉更像是to C的科技公司。特斯拉类“苹果”商业模式成立的基石是——打造出了划时代的智能汽车,国内新势力造车的代表人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评价:“特斯拉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智能汽车”。特斯拉在基于软件+硬件(高集成的电子电气架构),以整车OTA为桥梁,实现了汽车的持续升级和常用常新,真正把汽车从“功能机”升级为“智能机”。

 

 image.png

 

特斯拉作为全球第一个使用FOTA 技术的车厂,不仅通过SOTA实现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更新,也能够延伸至自动驾驶、车身控制、电池管理等核心领域的FOTA升级,提升车辆自身性能。同时通过特斯拉APP进行OTA软件更新服务,实现软件服务收费的盈利模式,具体包括:1)首次引入了软件应用商店(in-app-purchase),方便用户购买软件升级。未来所有特斯拉车主都可以在特斯拉的APP中购买各种软件更新服务。例如,基本版自动辅助驾驶(Autopilot),完全自动驾驶(FSD),加速性能提升以及其他高端功能;2)开启高级连接服务收费(9.9美元/月)。只有车主支付了服务费才能用实时路况、卡拉OK、流媒体等功能。

 

特斯拉就是汽车界的“苹果”,软件会是其商业模式核心组成部分。根据安信证券研究中心预测的数据,特斯拉的OTA软件业务(FSD)有望在2025年将贡献汽车业务毛利的1/4;从中长期来看,FSD将大概率切换成软件订阅服务的商业模式,预计2030年的订阅服务收入有望超过160亿美元/年。软件订阅服务的模式下,FSD前期消费门槛进一步降低,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的购买率,并且也符合马斯克所倡导的软件持续收费的商业模式,未来FSD将大概率切换成软件订阅服务的商业模式。基于软件订阅服务模式下,预测2030年特斯拉将有超过1700万存量车主用户,其中近80%将成为FSD的订阅付费用户,FSD的订阅服务费将达到160亿美元/年。

 

模式筑底,“技术+生态”优势或是智能手机领军企业跨界造车的第二重原因

通过回溯,我们发现智能手机与智能汽车不仅在迭代历程上存在惊人的相似,在模式以及阵营的选择上,智能汽车也延续着智能手机的变化。具体来看:1)“苹果”模式:智能手机:苹果通过自研芯片+操作系统的战略,打造“fast system”,并依靠优化调整结构,实现软件在硬件基础上的快速迭代;智能汽车:特斯拉选择将其汽车架构直通终点至“中央计算平台架构”,并将自研的“Autopilot系统+FSD芯片”进行垂直整合,实现了在性能上的全面赋能。同时,采用独特的“影子模式”,打造海量数据+算法的研发迭代闭环,以实现在自动驾驶能力上的绝对领先;2)“安卓”模式:智能手机:安卓系厂商通过开放硬件+开源软件的合体,形成从芯片-操作系统-应用-终端的联盟合作,与苹果实现对垒;智能汽车:传统车企受制于自身在芯片研发及算法能力上的不足,多以“规则制定者”的角色出发,倾向于在不同域中选择优质的供应商进行合作,以“联盟的形式”展开差异化的竞争。特斯拉在技术及收费模式上被接受,让各大智能手机领军企业看到了软件定义汽车的希望。同时,以特斯拉为代表,包括蔚来、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以及部分传统主机厂在“汽车智能化”征途上获得的成功,也让其看到了模式和能力延续的可能性,而这也或是其跨界造车的另一原因。

 

“万亿蓝海”的征途,智能手机领军者造车背后的原因

 

从汽车单体价值量来看,智能手机的市场规模远远不及传统汽车市场,根据IDC、国际汽车制造商组织的资料显示,其通过手机出货量与汽车出货量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传统汽车的市场规模(1.8万亿美元)已是智能手机(5000亿美元)的3倍以上。结合以上数据,以及对于智能汽车趋势的理解下进行综合判断,在“新四化”的背景下,随着智能网联化的驱动,智能汽车的市场规模不仅仅只是延续,更有望实现大幅的超越,而软件的价值将是其中最大的增量。

 

 image.png

 

在智能网联化驱动下,EE架构的革新驱动汽车价值的重心从硬件向软件转变,软件成为智能汽车产业的关键,驱动软件市场规模的增长。NVIDI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曾表示:“汽车制造商的业务模式将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到2025年,许多汽主机厂业很有可能以接近成本价的价格销售汽车,并主要通过软件为用户提供价值。”根据麦肯锡的预测,汽车软件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340亿美金攀升至2030年的840亿美金,期间的CAGR为9%。从细分市场来看,OS and Middleware、ADAS and AD软件市场规模增长最为迅速,2020-2030年期间的CAGR均达到11%,超过软件市场规模整体复合增速,预计在2030年分别达到80亿美金、430亿美金。

 

 image.png


智能汽车是继智能手机后又一划时代的颠覆,但其所带来的规模性影响以及市场增量都将远超手机。在“新四化”的背景下,EE架构的升级将驱动汽车产业的价值重心从硬件向软件转移,行业的游戏规则也将被重新定义,无论是传统的Tier1、Tier2,亦或是新兴的Tier 0.5都将迎来史诗级的机遇。从科技巨头的跨界参与,我们也更清晰的看到了在智能汽车变革下的“星辰大海”。智能汽车产业的巨变已启动,其所孕育的机会将会比10年前智能手机产业链更加惊人!


相关资讯
广和通发布基于MediaTek T930的FG390系列5G模组 推动FWA产业智能化升级

5月19日,全球无线通信模组领域的领军企业广和通正式发布FG390系列5G模组,该产品基于MediaTek T930芯片平台研发,定位为5G固定无线接入(FWA)领域的革新性解决方案。作为首款支持3GPP R18标准的商用模组,FG390通过4nm先进制程与AI技术融合,在传输速率、覆盖能力及场景适配性层面实现跨越式突破,为运营商与行业客户提供面向5G-A时代的核心基础设施支撑。

供需弱平衡下的电视面板市场:减产控价能否抵御需求疲软?

2025年5月,全球面板市场在多重变量交织下呈现显著分化格局。电视面板价格维持稳定,全尺寸产品均价与4月持平,供需弱平衡成为核心特征;显示器面板延续温和上涨,关税豁免窗口期推动品牌加速备货,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势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笔电面板价格则停滞不前,产业链对关税政策及东南亚产能布局的观望抑制了需求弹性。这一分化态势背后,既有库存调控与产能优化的短期博弈,也折射出技术革新(如OLED中尺寸渗透、MiniLED成本下探)与地缘经济(关税政策、金价飙升)对供应链的深远影响。当前,面板厂商正通过动态稼动率调节(如京东方10.5代线降至78%)和产品结构升级(MiniLED占比提升至22%)巩固利润空间,而品牌商则需在库存压力与终端需求间寻找平衡点。未来,随着世界杯等赛事带动旺季需求,叠加新兴市场采购量环比增长15%的支撑,面板行业或将在Q3迎来结构性复苏窗口。

台积电晶圆代工价格调整的动因与行业影响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加速向先进制程迭代的背景下,台积电近期宣布将启动新一轮晶圆代工价格调整,涵盖2nm先进制程及美国厂区的4nm工艺,涨幅分别达10%与30%。这一决策不仅牵动英伟达、AMD等头部客户的战略布局,更折射出晶圆代工行业结构性变革的三大核心逻辑——地缘制造重置成本飙升、技术研发风险指数级攀升,以及AI算力驱动的市场需求爆发。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于法说会明确指出,面对2025年42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计划与首次流片成功率骤降至14%的技术挑战,价格策略调整是“维系技术领导地位的必然选择”。而英伟达CEO黄仁勋“高价但必要”的公开背书,则进一步印证了全球头部企业对技术代际红利的争夺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英特尔战略聚焦:拟剥离网络及边缘计算业务加速核心赛道突围

据三位知情人士向《科创板日报》等媒体透露,全球半导体巨头英特尔正考虑剥离其网络及边缘计算(NEX)部门,以配合首席执行官陈立武提出的“聚焦核心业务”战略转型。该部门2024年营收达58亿美元,但因其业务方向与公司未来重心偏离,或将被出售或重组。

2025首季面板战报:京东方蝉联榜首,中国OLED市占首超韩国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市场呈现"量稳质升"的特征。根据群智咨询数据,本季度总出货量约5.4亿片,同比微增0.6%。尽管部分国家延续显示产业补贴政策,但受终端品牌库存策略调整影响,需求增速未达预期。从竞争格局看,京东方(BOE)以1.3亿片、24.3%的市占率蝉联榜首,三星显示(SDC)以8100万片稳居第二,TCL华星(CSOT)则以7500万片出货量首度跻身全球前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