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2-18 阅读量:901 来源: 电子工程网 发布人: Viva
将 5G 连接嵌入汽车看似简单,但对于工程师和设计师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宝马的电动 iX SUV 将率先采用这项技术。虽然它有着毫不掩饰的未来主义设计,但丝毫没有 “炫耀”它的车载 5G 技术,当然所有的一切都被隐藏在金属板下面。
按照预定计划,三星旗下的哈曼和汽车制造商宝马将于 2021 年 7 月推出 5G 汽车。车载 5G 技术不再只是 CES 梦想中的东西,它离我们还有不到六个月的时间。
那么车载 5G 技术真的已经近在眼前了吗?哈曼公司负责远程信息处理和 5G 解决方案的高级副总裁维什努 · 森德拉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了车载 5G 技术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网络连接问题
如果无法连接网络,即使是最先进的 5G 架构也完全没用。拿美国来说,如果你曾经开车穿越美国,你就会知道许多地区的网络覆盖是参差不齐的,最坏的时候甚至没有网络连接。
森德拉姆指出:“我们需要增加网络连接的可用性。随着汽车越来越依赖于互联功能,连接中断问题或将迫使人们放弃使用。如果你正在观看的视频因为网络连接问题暂停了几分钟,是不是非常令人沮丧?而且这个问题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因为一个网络的覆盖质量取决于多种因素。”
哈曼希望至少通过一种名为 Turbo 连接的系统来缓解这些问题。它会记住每个信号塔的网络性能,所以当你开车经过一个 5G 网络缺乏的区域时,它就会知道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它还可以在不同类型的网络连接之间切换,甚至可以在不同的运营商之间切换。除了让你不间断地观看电视节目,它还可以为你节省一大笔钱。如果你的最终目的地附近的网络成本比你所在的区域更高,Turbo 连接系统可以指示汽车在更便宜的区域下载地图和电影等内容。
未来汽车将越来越依赖于互联功能
增加灵活性
阻碍车载 5G 技术普及的另一个障碍是汽车制造商的接受率较低。网络的连通性是必须的,但森德拉姆解释说,一些公司不想马上投资 5G。他们还在遭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为了遵守严格的规定,他们投资了一大笔钱。从这个角度来看,加入 5G 很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哈曼希望给制造商更加灵活地选择,让他们可以通过无线软件从 4G 升级到 5G。这不仅仅会让汽车制造商的产品规划团队感到兴奋,驾车者也可以从这项技术中受益。不难想象,未来人们购买兼容 4G 网络的二手车时,将能够通过同样的软件升级来解锁 5G 网络。
建立激励机制
森德拉姆表示,如果你主要是在城市区域开车,那么你可能成为最后一批体验 5G 的司机之一。政府部门几乎没有发展 5G 基础设施的动力,因为他们从中赚钱的方式更少。经营停车场或高速公路的私营企业则可以收取更高的费用,所以在他们看来,5G 更多的是投资而不是支出。当然,这无疑意味着过路费和停车费将会增加,但私营企业希望用户不会介意他们提供更多的功能。
投资车载 5G 技术将在未来几年内获得回报
森德拉姆称:“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汽车制造商,投资 5G 都将在未来几年里获得回报。你回顾一下就会发现手机网络已经启用了大约 20 年,我预计 5G 还将持续 20 年。今年部署的是第一代车载 5G 技术,第二代已经在审查中,我们已经把它放在了我们的蓝图上。2025 年开始推出的汽车都将具备这种技术。”
关于快包
快包是开发外包,也是互联网众包服务!它体现分享经济模式,把一个真实的需求与闲置的供给资源匹配,解决陌生人可信问题,让靠谱的需 求得到承诺的交付。“让服务商赚到钱,让雇主满意”是快包一直以来秉承的经营理念与服务宗旨。
英伟达否认H100和H200售罄传闻
红外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检测的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安防监控,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领域
随着全球制造业迈向集成化与数字化,独立机器人单元正逐渐融入更广泛的自动化系统。DigiKey 本季发布的《机器人技术探秘》的第 5 季《未来工厂》视频系列,联合行业领先企业 Eaton 和 SICK,系统解析了从电气控制、传感技术到数据互联等多个层面的前沿解决方案。新一季邀请了多名专家,一起探讨支撑现代机器人制造与自动化的基础设施与创新技术。
SEMI-e深圳国际半导体展暨2025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展将于2025年9月10日至12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隆重开幕。本届展会由CIOE中国光博会与集成电路创新联盟联合主办,中新材会展与爱集微共同承办,以“IC设计与应用”、“IC制造与供应链”及“化合物半导体”为核心主题,系统覆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环节。
在AIoT技术加速赋能全球数字化转型、中国持续引领物联网产业创新的大背景下,IOTE 2025第24届国际物联网展·深圳站于8月29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宝安新馆)圆满落幕。本届展会以“生态智能·物联全球”为主题,联合AGIC人工智能展与ISVE智慧商显展,汇聚1001家产业链企业,覆盖8万平方米展区,三日内吸引观众超11万人次,其中海外专业买家达5723人,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充分彰显了展会的国际影响力与行业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