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19 阅读量:1014 来源: 华强电子网 发布人: Viva
沐曦成立的时间还不到半年,此前已获得和利资本领投的亿元级别天使轮融资,鉴于其核心初创团队深厚的产业化经验,以及国产高性能GPU项目,凸显出对国内外资本的强大吸引力,但这究竟什么来头?
近日,沐曦集成电路完成了数亿元Pre 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红杉资本领投,真格基金跟投,老股东和利资本及天津泰达等继续加码。
近两年,国产芯片投资热已不足为奇,但成立3个月内便获巨额天使融资其实并不多见。实际上,其第一代芯片已经在紧张的开发之中,而整个团队急速成长到近百人的规模。目前来看,这个速度实在是有点快了,甚至有临危受命的意味。不过,这也只是刚开始,高性能GPU芯片属于“三高”集成电路。当产品出来甚至商用后,其后几轮的融资还会相继到来。
关键的是,和利资本当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除了多次资金直接支持以外,其还给沐曦带来了海量的集成电路产业链资源。毕竟,这家机构深耕半导体领域投资已超过二十年,相信半导体行业人士也较为眼熟了,它在海峡两岸半导体全产业链均有布局,在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都积累了大量的资源。显然,这是沐曦快速成长背后最关键的助推者。
没有实际产品却被资本如此重视,这与其“高配”研发团队有根本关系。梳理发现,沐曦集成电路核心团队有多年高性能GPU芯片设计经验和丰富的5nm流片及7nm芯片量产经验,创始人曾担任世界顶尖GPU芯片公司高管,有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背景,而其他核心成员包括同公司多名院士科学家等。
再者,其致力于研发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靠高性能GPU芯片。因此,产品主要应用于诸如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云游戏等一些需要用到高算力的领域,这恰好填补了国内高性能GPU芯片自主可控的空白。
关键的是,而其研发的方向也非常先进,拟采用业界最先进的5nm工艺技术,研发全兼容CUDA及ROCm生态的国产高性能GPU芯片,这显然是向着国际水平,显然不是单纯的小打小闹了。
不过,不难否认的是,国内GPU设计领域起步较晚,发展迟缓,目前基本也是一片空白,在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化方面都远落后于大众熟知的几家国际大厂。英特尔占据了集成GPU领域超过6成的市场份额,AMD和英伟达两家几乎平分了余下的份额,而在独立GPU领域中,英伟达和AMD两家瓜分,前者占比近7成,近年来发展得越来越好。反观GPU国产化率奇低,留给国内企业的机会实在太少了。
对于A股唯一GPU芯片设计公司景嘉微,算是民族希望了。目前其第三代JM9系列GPU 研发已处于后端设计阶段,预计性能将大幅提升,目标进入国内信创以及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中高端应用领域。但总体来说,景嘉微产品重点还是应用于军用GPU领域,其日后民用领域的目标和建树十分有限。因此,几乎没有国产GPU芯片设计在数据中心、AI等领域与直接对标国际大厂,沐曦这回算是第一批了。
显然,这会招来一些关注,有人难免会质疑其能力和必要性。不过,鉴于在一个数据计算需求增速远超过CPU算力增速的算力时代,异构计算逐渐异军突起。因此,在一些针对性的细分的领域,国内厂商或许能够争取实现突破的机会,这也表明赛道的选择就尤为重要了。因此,不难预测沐曦将积极联合国内顶级的CPU芯片厂商合作,同时加强与顶尖数据中心、系统服务商以及高校实验室等的联系度。
根据外媒的消息,特朗普政府要求英特尔等企业停止对华为供货,虽然这对于举国上下的半导体产业链都是一个不好的消息,而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天最新发布的GDP等经济数据,去年国内集成电路全年产量同比增长达到16.2%。尽管在疫情、禁售令等外部不利环境之下,但无疑也会持续倒逼国内的芯片自主能力,沐曦等企业的冒出或许能够逐步弥补国产GPU芯片领域的空白,并与华为等CPU芯片形成互补效应,在国家信息产业布局中承担起解决高性能芯片等卡脖子领域。
全球主要国家GDP与算力情况
另一方面,国家的人均GDP与人均算力也有高度相关性,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崛起,算力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也将进入一个依靠算力的人工智能时代。
讽刺的是,国内服务器计算芯片几乎均需从Intel/AMD/NVIDIA三巨头进口,而未来五年国产化市场空间或将超过500亿美元,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全球服务器计算芯片市场规模预测
毕竟,近年GPU服务器市场CAGR预计超过25%,鉴于GPU芯片约占GPU服务器成本中的一半, GPU芯片市场自然也将水涨船高。总的来说,正因GPU在游戏、高性能计算、AI等领域被广泛应用,随着新场景需求的释放及技术迭代,未来一段时间都会乐观保持较高的增速。
2025年5月14日,全球半导体分销巨头大联大控股在深圳成功举办以「新质工业·引领未来」为主题的峰会,汇聚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瑞芯微等16家顶尖原厂及逾500名行业精英。面对全球制造业智能化、低碳化转型浪潮,此次峰会聚焦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电力电子等新质生产力的技术融合,通过主论坛、分论坛及技术展区三大板块,全方位展示从芯片设计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创新方案。中国工业增加值连续三年稳步增长(2023年4.6%、2024年5.7%、2025年一季度6.5%),印证了“新质工业时代”的全面开启。大联大中国区总裁沈维中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中国制造业正以技术韧性重构全球供应链,而半导体技术的全链路赋能将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根据金升阳官方技术白皮书数据显示,其最新发布的LM-R2S系列机壳开关电源通过8项核心技术创新,实现了工业供电设备在功率密度、环境耐受性及能效表现的三维突破。作为LM-R2系列的迭代产品,该系列解决了传统工业电源在设备小型化与复杂工况适配性之间的矛盾,为智能制造升级提供了高可靠性的供电保障。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存储器市场迎来关键转折点。DRAM与NAND Flash现货价自2月止跌回升,带动行业库存去化加速,需求端逐步回温。威刚科技董事长陈立白指出,存储器原厂自2024年末起减产调控供给,叠加AI服务器、智能终端等新兴应用需求增长,推动市场价格走出低谷。根据TrendForce数据,尽管此前预测Q1合约价可能下跌,但实际现货市场受备货动能及库存策略影响,价格反弹超预期,成为威刚业绩增长的直接推力。
MediaTek于5月14日正式推出天玑9400e旗舰移动平台。作为天玑系列的全新力作,该芯片凭借全大核架构设计、第三代4nm制程工艺及多项创新技术,在计算性能、能效管理和AI应用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为智能手机用户提供更卓越的游戏、影像与通信体验。
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5月14日发布的《2025年4月ICT进出口趋势》报告,韩国4月信息通信技术(ICT)出口额达189.2亿美元,同比增长10.8%,创下有记录以来4月份的最高值。同期贸易顺差为76.1亿美元,主要得益于半导体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强劲表现。然而,对华、对美两大核心市场的出口增速显著放缓,反映出全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