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2 阅读量:846 来源: 互联网 发布人: Viva
iPhone 12 Pro 和 iPhone 12 Pro Max 在去年三摄影像系统的基础上,加入了一枚 LiDAR 激光雷达扫描仪。
这枚传感器通过测量激光触及物体后反射回来所用的时间,来绘制出空间深度图,最终为 iPhone 带来更沉浸的 AR 体验,而且还能在暗光环境下提高 iPhone 12 Pro 系列的对焦速度,并且利用深度图实现夜间人像模式功能。
而这项技术或许会应用在未来的苹果 AR 眼镜上。
最近苹果申请的一项名为「具有低光操作的头戴式显示器」专利遭到曝光,它描述了多种感知头显(HMD)佩戴者侦测周围环境的方法。苹果在专利申请当中表示,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人眼观察环境的能力会比光线充足的条件下差,而搭载激光雷达传感器的头显设备可以在黑暗环境下充当佩戴者的「第三只眼睛」。
苹果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利用「苹果眼镜」等 HMD 设备(头戴显示器)中的激光传感器(一般包括一个照明器和一个探测器,照明器向环境中发射红外光,检测器观察环境中物体反射的电磁辐射)来记录周围环境中包括深度和距离在内的信息,然后将结果以未指定的 「图形内容」回传给佩戴者,帮助佩戴者在黑暗中「看清」周围的环境。
关于苹果正在开发 AR 头显设备的传闻已久由来已久,多次准确爆料苹果新品开发计划的彭博社此前就曾发表报道称,苹果的 AR 头显计划由负责 AR/VR 的副总裁 Mike Rockwell 领导,据称正在开发的产品包括一款代号为 N421 的轻便 AR 眼镜,和代号为 N301 的 AR/VR 一体化头显。
而目前苹果的许多技术和功能也被视为是为 AR 设备铺路的铺垫,例如 AirPods 的空间音频技术、iPhone / Apple Watch / HomePod 等设备上的 UWB 超宽频芯片、iPhone 12 Pro 系列和 iPad Pro 2020 的 LiDAR 激光雷达扫描仪等等。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电路板中常用到恒温与温补这两种晶振,恒温晶振与温补晶振都属于晶体振荡器,既有源晶振,所以组成的振荡电路都需要电源加入才能工作
汽车电子系统日益复杂,尤其在48V架构、ADAS与电控系统普及的当下,对瞬态电压抑制器(TVS)的功率密度、高温耐受性及小型化提出了严苛挑战。传统大功率TVS往往体积庞大,难以适应紧凑的ECU布局。威世科技(Vishay)日前推出的T15BxxA/T15BxxCA系列PAR® TVS,以创新封装与卓越性能直面行业痛点,为下一代汽车设计注入强大保护能力。
韩国半导体巨头SK海力士近日在DRAM制造领域实现重大技术飞跃。据ZDNet Korea报道,该公司首次在其1c制程节点中成功应用6层EUV(极紫外)光刻技术,显著提升了DDR5与HBM(高带宽内存)产品的性能、密度及良率,进一步巩固其在先进内存市场的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