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谷歌家用摄像头频频暴雷,“家庭安保”是怎么成了“恶魔之眼”?

发布时间:2020-01-21 阅读量:3084 来源: 智东西 发布人: Jane

【原标题】亚马逊谷歌家用摄像头频频暴雷,看娃神器是怎么成了“恶魔之眼”?

 

“陌生的老人躺在扶手椅上、婴儿躺在床上睡觉、阳光明媚的客厅。”

 

近日,一个荷兰小伙用自家的小米摄像头联接谷歌Nest Hub时,却看到了别人家的视频画面。事后,谷歌立刻在谷歌助手上禁用小米摄像头集成。

 

1.jpg 

 

无独有偶,美国另一家智能摄像头巨头亚马逊也几乎同一时间暴雷。

 

密西西比州,黑客入侵了一个家庭的亚马逊Ring摄像头。对方自称是圣诞老人,差点吓坏了家里的小女孩。没几天后,亚马逊Ring被爆出超4000个账户泄露,可让黑客远程监控、窃取信息。

 

2.jpg 

 

而在我国,元旦刚过,浙江警方破获了一起“非法控制十万摄像头”的案件,跨越20省抓获32名嫌疑人。这些人在QQ群中售卖摄像头破解工具、被控摄像头账号密码,甚至以10-20元价格售卖裸露、色情的偷拍视频。

 

3.png 

 

全球智能家居摄像头市场年年攀升,预计2023将以14%增速达130亿美元的规模。而家用摄像头也摆脱了“电脑外设”、“笨重安防设备”的标签,成为看娃、吸猫、照顾老人的日常智能家居设备。

 

但频繁发生的摄像头暴雷事件却成为许多用户心中的“倒刺”。黑客入侵、隐私直播等事件为什么会频频发生?问题的解法又是什么?令人费解。

 

一、2019年智能家用摄像头暴雷频发

 

2019年初起,谷歌Nest摄像头就开始接连爆出类似“坑”。

 

伊利诺伊州的一对夫妇称黑客通过摄像头跟婴儿讲话,并把Nest恒温器调到了90华氏度(约为32摄氏度);ABC报道一个Nest用户遭到来自摄像头的口头虐待和勒索赎金……

 

亚马逊这边,12月28日,有美国公民甚至把亚马逊Ring告上法庭,列举了八大实例,直指亚马逊的Ring相机容易受到黑客攻击。而后,Ring被查出有内部员工滥用职权访问用户视频数据。

 

谷歌和亚马逊是北美两大家用摄像头巨头。Nest公司曾因为恒温器的走红而被谷歌收归麾下,Ring于2018年被亚马逊以839美元收购,它们与路由器出身的Arlo公司一起占据了北美近80%的家用摄像头市场份额。

 

4.jpg 

 

2019年,亚马逊和谷歌的智能音箱频频暴雷,也为其摄像头安全问题增添了不安的底色。

 

2019年4月,亚马逊被曝在未告知用户的情况下雇人监听Alexa录音,对内容进行转录、标注,然后反馈给软件;两个月后,谷歌助手超1000个录音信息遭到泄露,其中包括大量在音箱没被唤醒时的录音,涉及卧室对话、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话和大量私人信息电话……

 

相比于智能音箱隐私泄露的危害,家用摄像头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些黑客仅仅为了恶作剧、炫耀自己的“职业素养”而入侵摄像头,一些则更加邪恶。据了解,有黑客在名为NulledCast的播客中直播了入侵他人家中的内容,甚至滋生出“15元直播对床视频”类似的黑产,一些不法人员还通过摄像头进行敲诈勒索。

 

家用摄像头本是看护孩子老人的助手,却成了“魔鬼”潜入家里的“眼睛”。

 

“用户密码”成为广为人知的薄弱环节。

 

一方面,一些用户在安装摄像头后直接使用原始密码;另一方面,一些用户在不同的平台和账户都采用相同的密码,这些情况都为黑客入侵创造了机会。

 

5.gif 

▲使用原始密码的摄像头机器容易被破解

 

一些企业和专家表示,受到黑客侵扰的,往往是在不同的平台和网站上使用相同名称和密码的人。当某站点被入侵后,黑客能使用被盗的名称和密码来尝试闯入其它平台帐户。

 

比如之前的“黑客入侵扮圣诞老人吓坏小女孩”、“黑客把室温调到90华氏度”的事件都被认为是这一原因。

 

Ring的一位发言人曾说:“不良行为者从其他公司的数据泄露中收集账号密码数据,供其它不良行为者访问其它服务,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然而,这并不能解释所有问题。仅仅将问题归因于用户不改密码、密码太简单,则容易陷入企业和相关部门推卸责任的公关话术。

 

视频流的传输是一条长长的链条,从摄像头端到云服务器,从独立系统到集成系统,从视频云平台到手机、Pad等设备端,每一个节点和传输通道都可能成为薄弱环节。

 

本次谷歌Nest Hub-小米摄像头的画面误接入就是一个实例。根据小米官方公告可知,当时恰逢网络恶劣,而米家系统正在缓存更新,因此该系统与谷歌Home Hub的集成环节就发生了故障。

 

同样是上个月底,美国摄像头厂商Wyze泄漏暴露了240万用户的客户数据,据称是其员工在使用该数据库时错删了安全协议。

 

6.jpg 

 

2019年3月,美国摄像头巨头Arlo也被爆出系统存在两大Bug,包括网络配置错误和UART保护机制不足。

 

在一条用户看不到的视频流传输链条中,传输网络、子系统、集成系统、服务器等各个环节都可能成为薄弱环节,为黑客制造可入侵的机会。

 

然而,黑客的入侵固然令人担忧,运营商的“偷窥”则令人更难以接受。2020年新年刚过,亚马逊公布的一则消息令人咋舌:亚马逊解雇四名员工,因为在过去四年中,Ring的四名员工滥用职权访问用户视频数据。

 

如果说黑客入侵还可以防范的话,那么运营商的“窥探”则是防不甚防。

 

当用户安装了亚马逊或谷歌的摄像头之后,就等于将自己的隐私交到了亚马逊和谷歌手里。在毫不设防的情况下,用户的视频数据可能被拿来训练AI模型、构建用户画像、投入精准广告。而一旦数据滥用的口子打开,引发的违法犯罪勾当则再难避免。

 

三、如何防范,仅仅改密码就完事了?

 

近年来,摄像头越来越成为居民的日常智能家居设备。吸猫、看娃、抓贼、看护老人、作智能猫眼……众多应用场景,一个摄像头和一台手机搞定。

 

Strategy Analytics报告指出,全球智能家居摄像头市场年年攀升,2019年将达80亿美元市场规模,2023将以14%增速达130亿美元市场规模。

 

全球的家庭、租户及商铺对摄像头的需求都在增长,但安全隐私问题却成为一根倒刺,让用户面临“因噎废食”的窘境。尤其对于我国方兴未艾的家用摄像头行业,这根“刺”显得格外梗喉。

 

用户管理好自己的密码,被认为是一条行至有效的路径。在买回摄像头后,用户应该修改原始密码,并尽量不要将一个密码在多个平台共用,“密码+验证码”、“密码+指纹”的双重验证也被认为是强力保障。除此之外,不贪小便宜购买三无摄像头也能够避免一些风险。

 

7.jpg

▲一些摄像头的初始密码非常简单

 

但仅仅要求用户自卫远远不够。

 

厂家和运营商把握着视频流传输中的众多薄弱环节。升级云服务器能力,优化传输网络,定期修复系统Bug、更新升级平台,从而在技术层面做到“坚如磐石”。

 

从更深层次来说,在用户和企业的自律之外,法律的监管和约束对摄像头行业尤其重要。

 

一方面,企业使用用户视频数据的界限在哪里?随着家用摄像头的AI化、以及摄像头与其它智能家居设备的打通,用户视频数据在AI模型训练、用户画像绘制等方面的价值将更加明显,如何将数据运营方关在“笼子”里,需要靠相关部门和法律法规的规范。

 

比如,2018年5月,欧洲就曾推出《通用数据保护条例》,规定用户数据收集方必须清楚地披露收集的任何数据,声明数据处理的合法基础和目的。2019年1月21日,谷歌就被曝因违反GDPR被法国国家数据保护委员会处以5000万欧元的罚款。

 

另一方面,不法人士的“偷窥成果”流向了哪里?所有围绕家用摄像头诞生的“黑产”,都会有“叫卖声”和“交易”的蛛丝马迹浮出水面,执法部门的管理打击力度也大大影响了智能摄像头行业的命运走向。

 

2019年6月,我国温州民警发现一男子在QQ群中售卖摄像头破解工具、被控制的家用摄像头账号密码,甚至以10-20元价格售卖裸露、色情的偷拍视频。

 

而就在近日,这起“非法控制十万家用摄像头”的案件水落石出,全国20多省份的32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

 

8.png 

 

结语:莫让“隐私泄露”成家用摄像头的倒刺

 

在欧美,虽然亚马逊、谷歌一再强调自己的视频传输保密技术没有问题,且不会滥用用户的视频数据,各大关于数据隐私的法律也相继出台。但是摄像头频频暴雷却成为2019年各大厂的真实写照,值得我国的家用摄像头行业警醒。

 

我国的家用摄像头市场刚刚打开,还没有形成像亚马逊、谷歌这样的巨头,目前也还没出现如此大面积暴雷的迹象。但随着AI潮流促进家用摄像头迎来新一轮爆发,可以预见,智能摄像头行业会迎来洗牌,类似的安全隐私问题也必然会被大众越来越关注。(一场AI引发的摄像头之战!消费巨头与安防老炮短兵相接)

 

家居场景涉及人们最隐秘的部分,而对承载人们生活画面的智能家用摄像头来说,隐私安全具有极端特殊的重要性。没有人会冒着“裸照被直播”的风险尝鲜AI技术,企业一旦在隐私安全上栽跟头,就可能真正永远失去用户。

相关资讯
日本Rapidus突破2nm芯片技术,挑战台积电三星霸主地位

日本政府支持的半导体企业Rapidus于7月18日宣布,已成功试产国内首个2nm晶体管,标志着该国在先进芯片制造领域取得关键突破。这一进展是日本耗资5万亿日元(约合340亿美元)半导体复兴计划的重要里程碑,旨在重塑其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RISC-V架构突破性能瓶颈,Andes发布新一代AX66处理器IP

在2025年RISC-V中国峰会的“高性能计算分论坛”上,Andes晶心科技CEO林志明正式发布了公司最新一代64位RISC-V处理器IP——AX66。该产品基于RISC-V国际基金会最新批准的RVA23 Profile标准,专为高性能计算(HPC)、AI加速及边缘计算等场景优化,标志着RISC-V生态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进一步成熟。

1 GHz实时扫描革新EMC测试:是德科技PXE接收机技术解析

随着电子设备复杂度的提升和产品开发周期的缩短,电磁兼容性(EMC)测试已成为制造商面临的关键挑战。传统EMI测量方法效率低下,难以捕捉瞬态干扰信号,导致测试周期延长、成本增加。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推出的新一代PXE电磁干扰(EMI)测量接收机,通过突破性的1 GHz实时无间隙扫描技术,将测试速度提升3倍,显著优化了EMC认证流程,为工程师提供了更高效、精准的测试解决方案。

亚马逊AWS部门启动战略性裁员,生成式AI推动云业务重组

全球电商及云计算巨头亚马逊近日对其核心利润引擎——亚马逊网络服务(AWS)部门实施新一轮裁员。据公司内部消息人士透露,本次调整涉及销售、市场及技术解决方案团队,受影响岗位达数百人。这是继4月影视与硬件部门优化后,亚马逊2024年内第三次公开披露的裁员计划,反映出企业在人工智能浪潮下的持续业务重塑。

圣邦微电子SGM42203Q:高性能汽车级双通道高边驱动解决方案

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高边驱动器(High-Side Driver)在车身控制模块(BCM)、LED照明、电机驱动等应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圣邦微电子(SG Micro)推出的SGM42203Q是一款专为汽车电子设计的24V双通道高边驱动器,具备模拟电流检测、高可靠性及智能保护功能,可广泛应用于电阻性、电容性和电感性负载驱动。本文将深入解析该产品的技术优势、市场竞争力及典型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