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1-18 阅读量:992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Jesus Rosales
电子通信领域正迅速扩展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检测、传输和接收数据都需要使用大量器件,例如光纤传感器、RF MEMS、PIN二极管、APD、激光二极管、高压DAC等等。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器件需要几百伏的电压才能运行,因此需要使用DC-DC转换器,以满足严格的效率、空间和成本要求。
ADI公司的LT8365是一个多用途单芯片升压转换器,集成了一个150 V、1.5 A开关,因此特别适用于通信领域中包括便携式器件在内的高压应用。可以轻松从低至2.8 V和高至60 V的输入中生成高压输出。芯片具备可选的展频功能,可以帮助消除EMI,还有许多其他常用的特性,具体请参见数据手册。图1和图2所示的转换器被用于从12 V输入源为高压DAC、MEMS、RF开关和高压运算放大器提供正压和负压电轨。这些转换器在断续导通模式(DCM)下运行,提供最高10 mA电流,以及+250 V和–250 V输出电压,转换效率约为80%。
升压比 > 1:40
在升压转换器中实施DCM运行的一个优势在于:不论占空比多高,都能够实现高升压比。此外,电感和输出电容的值和物理尺寸都可以减小,从而减小PCB上所使用的解决方案的整体尺寸。图3所示的电路可以轻松部署到小于1 cm2的空间内。
图1.12 V输入到250 V输出的2级升压转换器
图2.12 V输入到–250 V输出的2级反相转换器
图3. 3 V输入到125 V输出的升压转换器
在有些情况下,可用的输入源的电压可能非常低,但却需要高输出电压。此时,可以使用图3所示的转换器来驱动多个雪崩光电二极管、PIN二极管,以及其他需要高偏置电压的器件。这些升压转换器可以从3 V输入生成125 V输出,负载电流最高3 mA。
图4.3 V输入到250 V输出的2级升压转换器
图4所示的转换器利用3 V输入,将125 V输出提升到250 V输出,且支持约1.5 mA电流。在通信领域,有许多器件都需要从低输入电压源中获得这么高的偏置电压。
到底可以达到多高或多低?
在需要极高电压的情况中,无论是正电压或负电压,升压转换器都可以使用多级来将输出升高至2倍、3倍甚至更多。图1和图2中所示的转换器展示了在两个方向(正电压和负电压)如何将开关电压翻倍。图5中所示的3级升压转换器可以从12 V输入生成8 mA、375 V输出。
图5.12 V输入到375 V输出的3级升压转换器
注意:可用的输出电流必须随着输出电压上升而下降,这是因为开关电流能力没有改变。例如,用于提供20 mA电流的单级转换器在添加第2个级时,会提供约10 mA电流。添加更多级时,始终确保峰值开关电流始终位于可保证的开关限流值范围内。
输出电压检测得到简化
LT8365提供单个FBX引脚来检测输出电压。如本文中所示的所有示意图一样,由连接到FBX引脚的简单电阻分压器来检测输出电压,无论输出极性为何。
结论
LT8365支持需要对低至2.8 V的输入电压实施紧凑、高效、高输出电压升压转换的应用,这在通信领域是非常常见的。它也可以用作反相转换器,在常用的拓扑中,则可用作(例如)CUK和SEPIC转换器。LT8365采用小型散热增强16引脚MSOP封装。
作者简介
Jesus Rosales是ADI公司应用部的应用工程师,工作地点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米尔皮塔斯。1995年加入凌力尔特公司(现为ADI的一部分)担任助理工程师,2001年晋升为应用工程师。此后他一直为升压/反相/SEPIC系列单芯片转换器和一些离线隔离应用控制器提供技术支持。他于1982年毕业于Bay Valley技术学院,获电子学副学士学位。联系方式:jesus.rosales@analog.com。
碳化硅(SiC)功率器件正以颠覆性优势引领工业充电器变革——其超快开关速度与超低损耗特性,驱动功率密度实现跨越式提升,同时解锁了传统IGBT无法企及的新型拓扑架构。面对工业应用对高效隔离式DC-DC转换的严苛需求,本文将深入解析从600W至深入解析从600W至30kW全功率段的拓扑选型策略,揭示SiC技术如何成为高功率密度设计的核心引擎。
在汽车电子智能化、网联化与电动化深度融合的浪潮中,车载时钟系统的精度与可靠性正成为决定整车性能的核心命脉。作为电子架构的"精准心跳之源",车规级晶振的选型直接影响ADAS感知、实时通信、动力控制等关键功能的稳定性。面对严苛路况、极端温差及十年以上的生命周期挑战,工程师亟需兼具高稳定性与强抗干扰能力的时钟解决方案——小扬科技将聚焦车规级晶体/晶振核心参数,3分钟助您精准锁定最优型号。
在技术创新的浪潮中,图像传感器的选型是设计与开发各类设备(涵盖专业与家庭安防系统、机器人、条码扫描仪、工厂自动化、设备检测、汽车等)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选择最适配的图像传感器需要对众多标准进行复杂的综合评估,每个标准都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性能和功能。从光学格式(Optical Format)和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到色彩滤波阵列(CFA)、像素类型、功耗及特性集成,这些考量因素多样且相互交织、错综复杂。
压控晶振(VCXO)作为频率调控的核心器件,已从基础时钟源升级为智能系统的"频率舵手"。通过变容二极管与石英晶体的精密耦合,实现电压-频率的线性转换,其相位噪声控制突破-160dBc/Hz@1kHz,抖动进入亚纳秒时代(0.15ps)。在5G-A/6G预研、224G光通信及自动驾驶多传感器同步场景中,VCXO正经历微型化(2016封装)、多协议兼容(LVDS/HCSL/CML集成)及温漂补偿算法的三重技术迭代。
在电子设备的精密计时体系中,晶体振荡器与实时时钟芯片如同时间系统的"心脏"与"大脑":晶振通过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产生基础频率脉冲,为系统注入精准的"生命节拍";而实时时钟芯片则承担时序调度中枢的角色,将原始频率转化为可追踪的年月日时分秒,并实现闹钟、断电计时等高级功能。二者协同构建现代电子设备的"时间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