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芯片自给率超七成 成亚洲第一芯片设计厂商

发布时间:2019-11-5 阅读量:1150 来源: DIGITIMES 发布人: Viva

报告显示,华为手机已有超七成产品采用了自家的海思芯片,占中国智能手机需求量的20%以上。不过,有分析认为,华为麒麟990芯片在整体性能提升情况下,GPU依然是短板。

  

综合媒体11月4日报道,台湾《DIGITIMES》发布了一份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华为海思半导体2019年的出货量大幅度增加,目前已有超过70%的华为手机采用了自家的华为芯片,更为重要的是华为海思的芯片已占到了中国智能手机需求量的20%以上。

  

数据还显示,华为海思半导体的营收业绩也在不断的增加,目前华为海思已超越了老牌芯片厂商联发科,正式成为亚洲第一芯片设计厂商。

 

image.png 

  

此外,数码测评软件鲁大师发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安卓手机芯片性能排行榜,从GPU和CPU得分的总分评测芯片的总体性能,从排行榜中看出,华为公司的最新旗舰处理器麒麟990以324,427的总分排名第二,跃居全球手机芯片第二的位置。 数据显示,麒麟990的总分虽然略低于骁龙855 Plus处理器,但是已经超过高通骁龙855,另外三星方面在手机芯片方面似乎放缓了研究,目前最强的三星9810也已经排到第七的位置,看来芯片的竞争也是非常的激烈,拼的不仅仅是技术,更多的拼的是实力。

  

有分析指,麒麟990在整体性能提升的情况下,GPU依然是短板,麒麟990的GPU得分160,857依然不低高通2018年发布的骁龙855,不过通过内核的优化,加上涡轮增压功能(GPU Turbo)的效果,一举拿下第三季度手机流畅度第一的位置,所以芯片还是需要打磨才能发挥最强性能,单单看实验室数据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另外,中欧资本董事长、前华为副总裁张俊在“全球AI芯片·城市智能峰会”上发表演讲时表示,中美贸易战倒逼了中国包括芯片在内的技术创新,因此它对中国科技界来说既是危机,也是一次重大机遇。 他指出,由于美国的制裁,华为转向扶持中国国内供应商,目前有多家中国供应商进入华为供应链体系,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加速了中国半导体业的发展。

  

张俊引述任正非此前表示,华为已经开始生产不含美国零部件的5G基站,而华盛顿邮报也指出,华为将换用自己的产品,当然华为虽有全能之相,但并非事事皆完美,备胎计划也是无奈之策,其自研芯片的性能仍与世界领先厂商有一定差距,任正非也多次表示,希望与世界合作共赢,始终坚决支持全球化,决不会只顾着埋头补“飞机”,就忘了还要在全球化道路继续前进。

  

他还预判,2020年科技圈将会有两大泡沫破裂:一个是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估值过高的泡沫会破裂;第二个是新能源汽车、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的泡沫会破裂。


相关资讯
台积电Q2业绩强势增长 先进制程与AI需求成核心引擎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台积电)于今日(2025年7月17日)正式发布了其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本季度业绩表现极为亮眼,多项核心指标均创下历史同期新高。按新台币计算,第二季度合并营收达到9337.9亿元新台币,不仅较第一季度的8390亿元新台币实现环比增长11.3%,较去年同期的6737亿元新台币更是大幅年增38.6%,充分显示了业务成长的强劲动能。

英特尔完成RealSense业务分拆,获5000万美元融资,聚焦AI视觉新赛道

近日,英特尔正式完成旗下RealSense 3D摄像头业务的分拆工作,并成功获得5000万美元战略融资。此次交易由英特尔资本和联发科创新基金共同注资完成,标志着英特尔新任CEO陈立武推动的"核心业务聚焦战略"再进一步。作为英特尔瘦身计划的重要环节,分拆非核心资产已成为提升整体运营效率的关键举措。

8MHz与24MHz无源晶振:为何不能通用?深入解析嵌入式时钟系统的频率约束

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8MHz和24MHz晶体振荡器是两种与微控制器(MCU)配合工作的常见频率源。然而,这两种频率的无源晶体振荡器在绝大多数应用场景下并不能直接互换使用。这种非通用性是由它们在电路中的核心作用以及系统对频率精度的严格要求所决定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苹果折叠iPhone敲定三星无折痕方案,供应链格局生变

国际知名证券分析师郭明錤通过最新产业调查确认,为保障2026年下半年量产计划,苹果已确定在折叠屏iPhone上采用三星显示(SDC)的无折痕显示方案。这一决策标志着苹果放弃原计划的自研显示技术路线,转而依托三星成熟的折叠屏专利体系。

NAND Flash第三季价格普涨 512Gb以下芯片领涨15%

随着全球存储产业链产能调控深化,2025年下半年NAND Flash市场正式进入上行周期。据集邦咨询、TrendForce等机构监测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全品类NAND Flash合约价涨幅已突破预期阈值。其中256Gb-512Gb中低密度芯片价格环比上涨15%-18%,而1Tb以上高容量产品受企业级长协订单缓冲,涨幅维持在5%-8%区间。此番价格跃升标志着行业历时两年的下行周期终结,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