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遇冷,自动驾驶受阻?

发布时间:2019-10-15 阅读量:666 来源: 快资讯 发布人: Jane

2016到2019,人工智能经历了梦幻般的三年,但人工智能的历史规律告诉我们:高潮过后可能会引来新的一波沉寂,人工智能助推下的自动驾驶也会受到波及。

人工智能资本层面遇冷

有数据显示,自2018年第二季度以来,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投资热度逐渐下降。今年5月份,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中心发布了《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数据报告》,该报告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人工智能融资规模126亿美元,环比下降7.3%;融资笔数达310笔,在全球融资总额中占比达29.7%。

2019年第二季度以来,国内人工智能投融资数量和金额都呈现下降趋势,仅完成30起融资,同比下降45.5%,融资总额50亿元,不足去年同期的40%。从目前已经公开的融资信息看,国内宣布获得融资的人工智能企业包括AI芯片公司地平线、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明略数据、旷视科技、特斯联等公司,无一不是细分领域内的领先者,投资已经向头部企业靠拢,显示人工智能领域已经进入淘汰赛阶段。

然而人工智能真类似于区块链、VR等技术一样,经过两三年的火热之后马上就要进入冷静期了吗?

这要看从人工智能漫长的历史开始看。

Gartner 技术成熟度曲线

人工智能发展是自动驾驶发展的催化剂

20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诞生

20世纪50-60年代,人工智能经历了第一次繁荣,各种智能机器人诞生

20世纪 80年代,人工智能经历了第二次繁荣,各国研发智能计算机

20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经历了第三次繁荣,IBM深蓝战胜国际象棋冠军

狭义的人工智能主要指神经网络以及其衍生算法,在人工智能处于低潮期的20世纪70年代,神经网络因在数学方面的局限性被广泛质疑。甚至到了2012年左右时,学校教授神经网络的老师也宣称:博士做了很多年的神经网络,这个东西也就是做做仿真,出出论文,大规模应用的概率不大。

然而2016年,Alpa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人工智能开启了新的征程,这一年也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最近大家听到了太多的元年,一“共享经济”、“区块链”,无论是全新的技术还是“老瓶装新酒”总会带来一波全新的概念炒作,掀起资本的狂潮,自动驾驶在这个时候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受以下原因的影响:

1.计算能力的提升。神经网络有大量的浮点的并行计算,近些年芯片计算能力的指数级提升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2.政策的支撑与顶层设计。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各种政策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如前面所讲,人工智能都变成了为中美贸易战争的焦点。

3.需求的推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很好代替了人类的一些劳动,提供了全新的智能化的体验。

4.资本的作用。

2016到2019,人工智能经历了梦幻般的三年,但人工智能的历史规律告诉我们:高潮过后可能会引来新的一波沉寂,人工智能助推下的自动驾驶也会受到波及。

自动驾驶的困局

自动驾驶车端与AI的关系

自动驾驶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人工智能发展的推动,一是如表格所示,自动驾驶在技术细节上需要人工智能的支撑,人工智能的发展是自动驾驶底层的推动力;二是自动驾驶与共享出行的结合是人工智能最大的应用场景,具有万亿级的市场规模,这也是资本所喜欢的。

热闹的背后,无法掩盖无法商业化盈利的尴尬

9月以来,自动驾驶行业好消息不断。9月16日,上海向3家企业颁发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牌照;9月22日,武汉颁发了全球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据不完全统计,已有约20个地区发放超过200张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牌照,这种“集邮式”的牌照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离真正的商业化落地还差的太远。

9月26日,首批45辆Apollo与一汽红旗联合研发的“红旗EV”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队在长沙已开放测试路段开启试运营,具体的运营结果还有待验证。


“红旗EV”Robotaxi

而Google的waymo one早在2018年12月5日在美国凤凰城上线自动驾驶打车业务,商业落地最早,但仍处在试验阶段。

Waymo one会配备跟车监护员,乘客支付费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支付租车费用,一部分是“代驾费用”,付给监控车辆运行状况、在发生问题时进行干预的远程操作员。

从规模和范围以及形式上来看,waymo one仍然是在做试验,只不过试验范围不断扩大。

相比较而言,百度走的是中国特色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路线,有了V2x的参与,我们期待百度与红旗会交出更好的成绩单。

春江水暖鸭先知,资本是最敏感的

作为独角兽制造机的日本软银的愿景基金,分别投了Uber、滴滴和Wework超过100亿美元,Uber与滴滴账面长期亏损,对估值影响较大,而Wework的IPO失败后估值从470亿美元下降到了120亿美元左右。

而另一端,国内很多初创的自动驾驶公司已经准备过冬,活下去并没有那么容易,毕竟头部资本已经觉察到其中的风险,资本寒冬不可避免。

自动驾驶的发展要尊重技术的规律

自动驾驶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有政策,政府大量政策支持自动驾驶的发展;有资本,大量资本投入自动驾驶领域;有需求:出行市场与自动驾驶是实实在在的需求;有技术,大量互联网技术头部企业进入到了自动驾驶领域如:Google、Baidu;有人气,从汽车圈到科技圈,自动驾驶绝对是焦点之一,大量互联网从业人员进入自动驾驶研发领域。

然而看似万事具备的自动驾驶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呢?

因为自动驾驶是个大的系统工程,人工智能只是其中要素之一,还有车端的改造、IC的设计、环境的改造、法律与政策的支撑等等。

当前的人工智能经历了50年的积累,是大量的博士级研究人员对算法进行了猜想、创新、改进后的结果,短时间内大量资本投入激发出人工智能几十年来所集聚的势能,引发了这次人工智能大爆炸。但目前人工智能算法能否满足自动驾驶的要求,没人给出明确的答案,这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从人工智能发展规律看,自动驾驶真正的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的沉寂,去踏踏实实的解决一些底层问题,然后才能迎来市场全面的爆发。路要一步步的走,饭要一口口的吃。

相关资讯
华虹半导体2025年Q1业绩解析:逆势增长背后的挑战与破局之路

2025年第一季度,华虹半导体(港股代码:01347)实现销售收入5.4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6%,环比微增0.3%,符合市场预期。这一增长得益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及汽车电子领域需求的复苏,以及公司产能利用率的持续满载(102.7%)。然而,盈利能力显著下滑,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仅为380万美元,同比锐减88.05%,环比虽扭亏为盈,但仍处于低位。毛利率为9.2%,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2.2个百分点,反映出成本压力与市场竞争的加剧。

边缘计算新引擎:瑞芯微RV1126B四大核心技术深度解析

2025年5月8日,瑞芯微电子正式宣布新一代AI视觉芯片RV1126B通过量产测试并开启批量供货。作为瑞芯微在边缘计算领域的重要布局,RV1126B凭借3T算力、定制化AI-ISP架构及硬件级安全体系,重新定义了AI视觉芯片的性能边界,推动智能终端从“感知”向“认知”跃迁。

半导体IP巨头Arm:季度营收破12亿,AI生态布局能否撑起估值泡沫?

2025财年第四季度,Arm营收同比增长34%至12.4亿美元,首次突破单季10亿美元大关,超出分析师预期。调整后净利润达5.84亿美元,同比增长55%,主要得益于Armv9架构芯片在智能手机和数据中心的渗透率提升,以及计算子系统(CSS)的强劲需求。全年营收首次突破40亿美元,其中专利费收入21.68亿美元,授权收入18.39亿美元,均刷新历史纪录。

Arrow Lake的突破:混合架构与先进封装的协同进化

2024年10月,英特尔正式发布Arrow Lake架构的酷睿Ultra 200系列处理器,标志着其在桌面计算领域迈入模块化设计的新阶段。作为首款全面采用Chiplet(芯粒)技术的桌面处理器,Arrow Lake不仅通过多工艺融合实现了性能与能效的优化,更以创新的混合核心布局和缓存架构重新定义了处理器的设计范式。本文将深入解析Arrow Lake的技术突破、性能表现及其对行业的影响。

暗光性能提升29%:深度解析思特威新一代AI眼镜视觉方案

2025年5月8日,思特威(股票代码:688213)正式发布专为AI眼镜设计的12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SC1200IOT。该产品基于SmartClarity®-3技术平台,集成SFCPixel®专利技术,以小型化封装、低功耗设计及卓越暗光性能,推动AI眼镜在轻量化与影像能力上的双重突破。公司发言人表示:"AI眼镜的快速迭代正倒逼传感器技术升级,需在尺寸、功耗与画质间实现平衡,这正是SC1200IOT的核心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