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波管放大器、星敏感器等,北斗三号卫星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

发布时间:2019-09-25 阅读量:717 来源: 中新网 发布人: Viva

9月23日5时1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47、48颗北斗导航卫星。

 

image.png 

 

据中新网报道,这次发射正式拉开了北斗三号从基本系统向完整系统大步迈进的高密度发射序幕。

 

近年来,无论是北斗系统还是北斗产业链的建设都取得了一些成绩。

  

据中新网报道,经过数年努力,长期依靠进口的行波管放大器组件、微波开关、大功率电源控制器、动量轮组件、星敏感器等关键产品,已实现主、备份全部国产化。北斗三号卫星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

  

以行波管放大器为例,它是通信卫星的关键元器件,我国曾长期依赖进口。而2014年我国正在进行北斗三号试验卫星研制时,供应方突然通知由于政府原因停止供货。不过,北斗团队早已认识到国产化对于北斗系统建设和稳定运行的重要性,在北斗三号系统建设启动的同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就联合国内多家单位,开展了行波管放大器等关键元器件国产化的技术攻关。而在供应方得知我国行波管放大器技术攻关已经取得了突破,北斗团队决定用国货替代进口产品后,急忙表示可以供货,并把价格降低了一半。

  

在北斗产业链方面,2017年2月28日,我国首个自主研制的“米级快速定位北斗芯片”正式推出,实现了基础产品的自主可控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8年12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透露,全世界绝大部分的智能手机都已经采用了支持北斗的芯片,北斗系统已进入3GPP国际移动通信组织。

  

十年来,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工艺从90nm到28nm,尺寸不断缩小,性能不断提升,并具备在全球范围展开竞争的实力和底气。

  

在今年5月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一组关于北斗产业链的数字发布。据悉,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支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28nm工艺射频基带一体化SoC芯片,已在物联网和消费电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最新的22nm工艺双频定位芯片已具备市场化应用条件,全频一体化高精度芯片正在研发,北斗芯片性能将再上一个台阶。国产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累计销量已突破8000万片,高精度板卡和天线销量已占据国内30%和90%的市场份额,并输出到100余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2018年国内卫星导航产业产值已超过3000亿元;预计至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北斗将拉动超过3000亿元规模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和产业模式的兴起,在与卫星导航技术融合后,催生出了精细农业、精准物流、自动驾驶、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经济发展新模式和产业发展新业态。

相关资讯
华为海思换帅!徐直军卸任董事长!

华为旗下核心芯片设计公司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完成重大人事调整,徐直军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由技术背景深厚的高戟接棒,同时完成多位高管的更迭

突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拉黑”中国实验室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发布通告:“基于国家安全考量”,FCC即刻实施新规,撤销或拒绝由“外国对手”控制的测试实验室的FCC认证资格

深度对接产业链!电子展组委会走访三省行业协会与龙头企业

为精准锚定行业需求、高效整合产业资源,全力备战2025年11月5–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106届中国电子展,中国电子展组委会与电子制造产业联盟联合组建专项调研团队,于近期跨越广东、湖南、湖北三省,深入深圳、东莞、长沙、武汉四地,开展了一系列高密度、深层次的企业走访与产业对接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和多轮座谈,调研团队系统梳理了华南、华中地区电子制造产业链资源,为展会的高水平举办奠定了扎实基础。

贸泽开售适用于智能和工业物联网应用的Murata Electronics Type 2FR无主机三频无线模块

Type 2FR模块可以为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游戏控制器和智能配件应用提供出色的集成度、效率和多种无线电功能

贸泽电子授权代理英飞凌丰富多样的产品组合

英飞凌XENSIV™ PAS CO2 5V传感器可持续提供高质量数据,并且满足WELL™建筑标准的性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