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为何偏爱智能音箱?

发布时间:2019-09-7 阅读量:1101 来源: 物联网世界 发布人: Jane

根据Statista的预测数据显示,2017-2022年间,国内智能家居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5.3%,预计2022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627亿元人民币,而市场渗透率到2022年将会升至21.2%。

面对这块大蛋糕,不管是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企业都免不了纷纷抢食智能家居市场。不过抢占智能家居市场,首当其冲的就是争夺智能家居入口。但当前的状况是,智能家居市场方兴未艾,入口之争却愈演愈烈。

互联网企业为何偏爱智能音箱?

上面说到,由于智能家居走俏,各种智能终端多如牛毛,但产品差异化并不突出,因此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这就使得一些之前没有过硬件产品经验的企业也获得了入局的机会,其中最为活跃的当属互联网企业。

百度的“小度”、阿里的“天猫精灵”、京东的“叮咚”等等,类似的产品数不胜数,而且价格也不贵。但问题是,大家在音质、唤醒率及外观设计方面并未拉开明显差距,因此在市占率上可能缺乏长期竞争力,且极易引发价格战,形成各方皆费力不讨好的情况。

从本质上来看,智能音箱其实愧对“智能”二字,甚至在音质方面也没有太大优势,毕竟受困于成本。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智能音箱主打的人机交互功能由于技术不足显得不够智能。可以说现阶段,智能音箱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只是一件新鲜玩意,偶尔“调戏”一下语音助手还行,其它大多数时间便没有机会再出场了。

正因如此,在业内专业人士看来,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要把智能音箱作为智能家居入口来使用或者为时尚早。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企业的技术加持,对智能音箱的发展影响也比较大。以百度的小度为例,百度所搭建的硬件平台整合了百度云服务以及整套的免费解决方案,这就意味着,用户通过小度可以获得一套完整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但话说回来,用户的实际体验又如何呢?比如语音交互的距离限制,又是否在每个家庭场景中都适用?这些细节还有待商榷。

当然最尴尬的是,如果语音助手只是单纯按照用户的指令来执行倒也没有关系,只不过问题普遍是由于人类语言的极端复杂性使得机器对于人类语言的识别与理解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级的层次,这就使得很多语音助手在语音识别和反馈上出现过许多“笑话”。这自然会造成用户的体验不佳,但是这个难题在现阶段并不好克服。

四处“伸触角”的手机厂商大肆“野蛮入侵”

说到智能硬件,目前国内各大手机厂商可谓是其中的主要力量。小米拥有不少智能家居配件产品,而华为此前也曾借助相关智能硬件产品探路智能家居,目前更是推出了智慧屏,以各种智能产品覆盖家庭场景用来增加获得入口的可能性。不过,手机厂商在布局智能家居市场过程中,都离不开自己的主要业务——手机。总的来说智能硬件企业纷纷采用了手机+智能硬件(智能家电)来搭建自己的平台。

只不过手机企业需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能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加入到自己的平台当中。就目前来说,对于致力于智能硬件的创业者而言,这类平台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有不少小硬件产品加入。但对于大型家电厂商而言,则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毕竟他们本身也想做智能家居入口。

所以不少手机企业选择自己来尝试做智能家电,其中起步最早的便是小米,而比较有前景的则是华为。

首先,小米布局loT终端市场比较早,而且目前就活跃度来看,小米百货公司也绝非浪得虚名,1亿台左右的连接数足以说明小米在loT终端市场已经比较成熟。同时,不管是空调还是电视,亦或者是其它家电产品,小米近几年也有涉及。

华为虽然起步不算早,但是其前瞻性以及技术底蕴则可以支撑其走得更远。尤其是华为提出的“1+8+N”全场景智慧化战略,在以手机为绝对核心入口的前提下,还延伸出了多个场景的入口。包括前端时间上市的智慧屏,也算是8个重要入口中的其中之一。

只可惜,虽然手机企业拥有比较优势的硬件入口设备,但是相比互联网企业,手机企业在服务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正因如此,手机厂商现阶段都在覆盖更多的领域,以提升自己的话语权,从而希望拉来更多的合作伙伴。

传统家电企业押注产业联盟另辟蹊径

众所周知,智能家居场景绝不可能是封闭式的,它一定是开放性的。

而最先察觉到智能家居趋势的其实还是传统的家电企业,早在2009年,海尔就曾推出过物联网空调,但由于技术和策略的限制传统家电企业在智能家居上的作为十分有限。当物联网的浪潮全面袭来的时候,主流的家电公司纷纷选择用产业联盟来打造智能家居入口,比如建立各种开放性平台。

在业内人士眼中,家电企业做智能家居入口其实优势也很明显。凭借在家电行业的多年经营,它们早已形成了完善的供应链、销售渠道以及售后服务,足可以扩展到各个乡镇。更重要的是家电企业对家电产品的理解程度,要远比手机企业以及互联网企业更精准。此外家电企业也可以拉拢一批小型智能家居制造商,搭建统一的开放平台,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也算是一条出路。

不过家电企业布局入口,缺点与优点同样突出。智能家居开放平台本身只靠硬件设备来凑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软件开发以及云服务的能力,而这恰恰是传统家电企业所或缺的。现如今的状况是,几乎所有的家电巨头都想要做自己的智能家居平台,但从体验角度来评估,绝大多数很难称得上优秀,仅仅是及格而已。

当然,在家电企业中也存在个别的“异类”。譬如格力就试图通过自己打造手机产品来切入到入口竞争,只可惜格力手机的销量实在令人难以启齿。当然从历史角度来看,家电企业涉及手机行业不在少数,但真正能够获得成功的,却是寥寥无几。

写在最后

可以说,各方势力都有染指智能家居入口的野心,但却不具备独自完成的水平。所以业界也有一种说法,便是大家应该互相合作,抛弃一些市场竞争观念,在策略上进行优势互补。不然的话,智能家居入口只可能最终沦为众人的笑柄。

甚至在选择上,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用户也可以使用不同的设备作为入口。如果细分家庭智能家居场景,其中包括客厅、餐厅、卧室、洗浴间、厨房等多个场景,而不同场景使用不同的细分入口,也有可能会成为另一种发展趋势。当然,这种模式还需要各方势力进一步深耕划分,但智能家居是一块大奶酪蛋糕,确实只有合作才能分到更多的奶酪。

相关资讯
三星奥斯汀工厂将量产苹果iPhone 18图像传感器 供应链格局生变

苹果公司与三星电子达成战略合作,将于2026年在三星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半导体工厂量产下一代iPhone图像传感器(CIS)。这项采用新型堆叠晶圆技术的芯片将首次应用于iPhone 18系列,通过双片晶圆粘合工艺显著提升能效和运算性能。此前苹果的CIS供应长期由索尼独家承担,此举标志着其核心零部件供应体系十年来的重大变革。

AMD二季度营收创新高,AI芯片战略蓄力待发

2025年8月5日,美国芯片巨头AMD公布截至6月30日的第二季度业绩。财报显示,公司单季营收达76.8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56亿元),同比增长32%,超越市场预期的7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但受出口管制导致的库存减值拖累,Non-GAAP净利润同比下滑31%至7.81亿美元,每股收益0.48美元略低于预期。尽管第三季度营收指引87亿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测,盘后股价仍下跌4.2%。

环球晶宣布GWA与苹果合作,推进美国本土先进硅晶圆制造

(2025年8月7日)半导体硅晶圆领先供应商环球晶圆(GlobalWafers)于今日宣布,其美国子公司GlobalWafers America LLC (GWA) 已与科技巨头苹果公司(Apple)达成一项全新的战略供应链伙伴关系。这一合作将有力推动美国本土半导体制造关键材料的供应,标志着美国重塑芯片供应链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

联电7月及前七月营收解读:环比上升韧性足,展望Q3出货增但警惕汇率风险​

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晶圆专工企业联华电子(联电,UMC)今日正式公布了其2025年7月份合并营收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当月营业收入达到新台币200.4亿元(约折合人民币48.1亿元)。相较于2025年6月份,营收环比呈现积极势头,增长幅度为6.5%。不过,与2024年同期相比,则微幅减少了4.1%,显示出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对比影响。

格芯2025Q2财报:汽车芯片增36%难抵Q3展望低迷,股价单日跌超9%

2025年8月5日,全球半导体代工巨头格芯公布2025财年第二季度(截至6月30日)财报:季度营收达16.9亿美元,同比增长3.7%,略高于市场预估的16.8亿美元;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每股收益0.42美元,大幅超越预期的0.35美元。然而,因第三季度营收指引(16.8亿美元±0.25亿美元)及每股收益(0.38美元±0.05美元)显著低于市场此前预期的17.9亿美元和0.41美元,当日公司股价重挫9.34%,收盘报32.8美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