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兼施”发展人工智能芯片,才能避免"尴尬局面"

发布时间:2019-08-20 阅读量:642 来源: 科技日报 发布人: Viva

“对于人工智能芯片产业来说,仅有好的硬基础是不够的,在硬基础上再做出好的软件,才能做得更好。”在日前举行的“2019中国AI芯片创新者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人工智能部副主任王蕴韬强调说。

 

科技日报记者随后采访了中科院半导体所类脑计算研究中心副主任龚国良,他也表示,人工智能芯片产业的发展确实应该注重软硬件协同。

软件是人工智能芯片的灵魂

 

“国内人工智能芯片的硬件设计水平与国外接近,但软件生态却是薄弱环节。”龚国良告诉记者。

 

人工智能芯片明明是硬件,和软件又有什么关系?

 

image.png

 

龚国良介绍,人工智能芯片本身只起到加速的作用。除了少量定制化人工智能芯片具备一定功能外,大多数人工智能芯片本身并不具备功能,它们的功能必须结合相关软件来实现。

 

算法是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相当于人工智能芯片的灵魂。除了算法本身,软件层面还包括算法的移植、芯片驱动程序、配套软件工具、人机交互界面等等。这就像电脑不仅仅需要好的处理器,还需要好的操作系统一样。

 

龚国良介绍,在人工智能芯片涉及的软件领域,国内的算法开发平台仍比较少,一些已有算法开发平台,在人机交互与资源管理方面,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另外,一些前瞻性人工智能芯片的核心算法、核心架构,还有待提升。

 

“软件和使用侧结合得更多。人工智能芯片的硬件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软件做得好,可能更胜一筹。”王蕴韬介绍,一些非常厉害的算法团队和软件团队,甚至可以在十分普通的芯片上,实现神经网络加速芯片的加速效果。

 

软硬结合才能避免尴尬局面

 

对于国内人工智能芯片产业而言,软硬件匹配度不够好的情况并不罕见。

 

“很多人工智能芯片在设计之初的想法是很好的,但是上市后却发现用户不太买账,软件环节做得不够好可能是原因之一。”龚国良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以算法为例,用户的“美好理想”一般是,利用算法开发平台把算法训练出来后,只需进行傻瓜式移植,就能将其应用在人工智能芯片上,产品随之迅速出炉。但实际情况是,算法移植到人工智能芯片时需要进行硬件化改造,让它适应芯片的硬件。

 

“这个环节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要么应用方来做,要么芯片的设计方来做。”龚国良说,目前芯片研发团队大多是硬件出身,在软件支持方面花费的精力相对较少,重视程度依然不足。

 

在王蕴韬看来,把真正好的算法,落地到人工智能芯片硬件中,需要进一步实现软硬件协同发展,而这一领域还存在非常大的市场空间。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在人工智能芯片软硬件协同方面,国内的大公司一般做得比较好。因为软件方面例如算法的移植和人工智能芯片的驱动,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专门的团队去研发。

 

对于提升人工智能芯片的软硬件协同发展,龚国良认为,应结合人工智能芯片产品的定位选择不同策略。

 

“如果人工智能芯片面向的应用场景比较窄,那么在硬件做好的基础上,设计一些软件工具就可以实现应用。但如果是通用型人工智能芯片,支撑的算法范围非常宽泛的话,就需要很好的软件团队与之匹配,否则就会导致芯片的硬件很强大,用户却不买账的尴尬局面。”龚国良建议。

相关资讯
华为海思换帅!徐直军卸任董事长!

华为旗下核心芯片设计公司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完成重大人事调整,徐直军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由技术背景深厚的高戟接棒,同时完成多位高管的更迭

突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拉黑”中国实验室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发布通告:“基于国家安全考量”,FCC即刻实施新规,撤销或拒绝由“外国对手”控制的测试实验室的FCC认证资格

深度对接产业链!电子展组委会走访三省行业协会与龙头企业

为精准锚定行业需求、高效整合产业资源,全力备战2025年11月5–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106届中国电子展,中国电子展组委会与电子制造产业联盟联合组建专项调研团队,于近期跨越广东、湖南、湖北三省,深入深圳、东莞、长沙、武汉四地,开展了一系列高密度、深层次的企业走访与产业对接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和多轮座谈,调研团队系统梳理了华南、华中地区电子制造产业链资源,为展会的高水平举办奠定了扎实基础。

贸泽开售适用于智能和工业物联网应用的Murata Electronics Type 2FR无主机三频无线模块

Type 2FR模块可以为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游戏控制器和智能配件应用提供出色的集成度、效率和多种无线电功能

贸泽电子授权代理英飞凌丰富多样的产品组合

英飞凌XENSIV™ PAS CO2 5V传感器可持续提供高质量数据,并且满足WELL™建筑标准的性能要求。